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85|回复: 1

【维摩诘经实证】观众生品第七 四无量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2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摩诘经实证】观众生品第七 四无量心

pexels-photo-1228396.jpeg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这时候文殊师利就问维摩诘:「菩萨要怎样来看待众生呢?」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维摩诘就说:「就好像一个魔术师,看到他所变幻出来的虚幻的人一样,菩萨看众生就是这样看待。又好像有智慧的人看到水中月、镜中像、阳焰、回声、空中的云、水中团聚的泡沫,又像是芭蕉的坚固,久住的闪电,又像第五大、第六阴、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菩萨观众生就像这样。又好像无色界中的色法、焦谷所发的芽、须陀洹的身见(须陀洹已断身见)、阿那含入胎(阿那含不在人间入胎,此果位又称「不还果」)、阿罗汉的贪嗔痴、得忍菩萨因贪嗔而毁破禁戒、佛的烦恼习、盲人所见的色像、灭尽定的出入息、空中鸟迹、石女所生的儿子、化人所起的烦恼,又像已经醒来的人的梦境、入无余涅槃者的受身、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就像这样。」

      阳焰是地面被太阳晒热,看起来像是水,并不是真的水。石女是丧失生育能力的女人,所以并没有石女的儿子这一种存在。

      以上所说都是虚幻或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换句话说,菩萨看待一切有情,都是虚幻,一向不曾出生过。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这么答了以后,文殊师利菩萨就说:「菩萨这么观众生的话,又要怎么行慈呢?」

      维摩诘言:

      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维摩诘就说:「菩萨明白众生什么都不是以后,自己心里面产生了一个想法:『我要为众生说这样的法。』这就是真实的慈行。」

      这是一个总纲。一个做梦的人受很多苦,你要怎么去救他?其实他的苦统统都是假的,唯一不让他受苦的方法就是告诉他这是梦境,不是真实的存在。另外,你要随顺第八识的体性而去生起慈悲的身、口、意行,这样就能够悲智双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有烦恼。

      行寂灭慈,无所生故。

      第八识是本来寂灭,你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是刻意去做,你有机会就去做,随顺因缘去做,做跟不做都没有什么差别。

      行不热慈,无烦恼故。

      热慈,就是爱见悲。随顺第八识的体性去行慈,就不会有烦恼,因为第八识一向都没有烦恼。不要看到众生示现烦恼或众生缺少什么东西你就觉得很糟糕,为什么呢?其实这些都是示现出来的表相而已。能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也不会怎样。从世俗谛来讲,他过去有善业才有办法接受你的帮忙,如果他没有善业,我们想帮也帮不上忙。如果他受苦,只要应受苦的业障消除,你就算不帮忙,他也不会再受苦,实际上我们去帮众生的忙,是为了跟他结善缘,将来我们劝他学佛,他才会接受。这是我们行慈的目的,不然你再怎么帮众生,都没有用。

      为什么呢?假设你有很多钱,看到众生贫穷,就给他钱,你觉得这样能够帮他吗?假设他没有福德,他根本没办法享用,不然就拿不到,要不然就被偷、被抢、被骗或者弄丢了。或者他的福德一个月只能消受两千块人民币,结果人家一次给他两万块,你想他会发生什么事?有人解释「君子以厚德载物」说,要有很大的福德才能够承载财产、名誉等等大家觉得好的东西,不然就会有祸。如果我们不考虑众生的福德,老是给钱,他要是没有福德接受,甚至会害他送掉性命。大概三十年前,有一个内地人到美国去留学,毕业以后留在美国工作,待遇很优厚,他就把父母亲接到美国去住,从机场回家的途中发生车祸,他自己没死,父母亲却都死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敢断定,但看起来是他的父母没有福气消受子女对他的孝顺。

      所以如果你想帮助一个有情,就要劝他去修行,就算修十善法都好,三乘菩提慢慢再来。只有这样帮助才是有效的。劝不动的时候要怎么办?要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让他信任你。有些人暂时劝不动,你只能一直对他好,让他越来越信任你,总有一天他会接受你的劝告,开始修行。这才是有效帮助众生的方法。

      行等之慈,等三世故。

      你在行慈的时候要知道,众生一向都是佛,过去、未来都是如来,不要以为人家是「众生」需要你这个「菩萨」去救度,这就是邪见。

      行无诤慈,无所起故。

      人家如果跟你唱反调呢?人家说「你那个佛教不好,我们基督教比较好」,或者说「伊斯兰教比你们那个高明」等等,你不要跟他吵架,因为菩萨住在不二法门里面,没有戏论,也没有诤论。

      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

      不二慈,就是并没有慈悲的人,也没有接受慈悲的人,不管是内还是外,整个都打成一片,没有内外,也没有合不合的问题,统统都是一真法界。

      行不坏慈,毕竟尽故。

      菩萨所行的慈离开生住异灭的法相,整个都是涅槃,称为不坏慈。

      行坚固慈,心无毁故。

      菩萨在做慈悲事业的时候,人家再怎么跟你唱反调都没关系,这称为坚固慈。一真法界一向是常乐我净,不管做跟不做,也不管有障碍还是没有障碍,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

      菩萨所行的慈是清净的,因为随顺诸法的清净性的缘故,称为清净慈。

      行无边慈,如虚空故。

      菩萨所行的慈是相应于第八识无边无尽像虚空一样的体性,称为无边慈。

      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

      菩萨随顺于第八识的体性,能够发起像阿罗汉一样能够破除烦恼贼的慈,称为阿罗汉慈。

      行菩萨慈,安众生故。

      菩萨所行的慈,能够安隐众生,所以称为菩萨慈。

      行如来慈,得如相故。

      菩萨所行的慈,能够随顺诸法实相,所以可称为如来慈。

      行佛之慈,觉众生故。

      菩萨所行的慈,能够觉悟众生,所以可称为觉悟慈。(在梵语当中「佛」与「觉悟」的文字相同。)

      行自然慈,无因得故。

      第八识无因,菩萨随顺第八识的体性而行慈,也自然无因,将来没有因缘散坏的问题,称为自然慈。

      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一切法一相一味,皆是菩提,菩萨所行的慈也是如此,所以称为菩提慈。

      行无等慈,断诸爱故。

      一真法界没有能爱与所爱的差别相,菩萨所行的慈没有等第、不落阶级,称为无等慈。

      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

      菩萨劝导众生修习大乘,所以称为大悲慈。

      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

      菩萨经常观空,不落人我和法我相,因此度众无有疲厌,所以称为无厌慈。

      行法施慈,无遗惜故。

      菩萨不吝法财,只要众生能够接受,总是毫无保留地教导众生,所以称为法施慈。

      行持戒慈,化毁禁故

      菩萨虽然明白戒律相空,但为了教导毁破禁戒的众生,菩萨乐于随顺世俗谛的戒律,所以称为持戒慈。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菩萨虽然明白无能忍所忍,但仍然随顺世俗修习忍辱,让双方都不受伤害,所以称为忍辱慈。

      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

      菩萨虽然明白没有精进和懈怠的差别相可得,但仍然随顺世俗修习精进,以荷担度众生的任务,所以称为精进慈。

      行禅定慈,不受味故。

      菩萨明白一切法皆是一味一相,故于行慈时不受味,能于定境当中行慈,所以称为禅定慈。

      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

      菩萨知道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所以称为智慧慈。

      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

      菩萨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和处所示现适当的方便,所以称为方便慈。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菩萨直心清净,若有过失,也不会故意隐瞒,所以称为无隐慈。

      行深心慈,无杂行故。

      菩萨本于甚深般若波罗蜜而行慈,不杂修不了义法,所以称为深心慈。

      行无诳慈,不虚假故。

      菩萨经常安住于诸法实相,实相真实不虚,所以称为无诳慈。

      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

      菩萨所行慈能够让众生得到诸佛涅槃之乐,所以称为安乐慈。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菩萨所行的慈就是这样的。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文殊师利菩萨问:「什么叫做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菩萨所做的一切功德都是为了度脱众生,让众生能够成佛。

      「何谓为喜?」

      「那什么叫做喜呢?」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我们用普贤行愿来说,悲是普皆回向,喜是随喜功德。

      「何谓为舍?」

      「什么叫做舍呢?」

      答曰:「所作福佑,无所悕望。」

      意思是菩萨累积了很多福德,但是他知道累积的这些福德什么都不是。这些东西都是功能差别,所以不在五蕴身或三界中去作文章,我们做一切的事情都是为了要让众生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并不是为了人天福报,乃至三乘的果位(包括究竟成佛),也不是我们所希求的。只要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然就能究竟成佛,这是报身成佛,而法身一向就是佛。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6 08:08 PM , Processed in 0.0385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