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货基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是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趋势的必然表现。可以说,想要回到不承担任何风险就能获得“3%”以上收益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就是无脑理财、只看宣传收益率的时代也过去了。如果还有人对我们“口述保证达到年化4%、5%、8%、12%......”的金融产品,那一定要警惕对方的用意,起码要对其专业性做一番考证。
货基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是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趋势的必然表现。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各个平台零钱宝收益率越来越低,也不清楚货基收益率是不是波动很大,还会回到以前的水平吗?我想读懂以下几点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了。
首先,货币基金为什么是无风险收益率的代表?从金融产品风险收益性质看,货币基金与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基金、短债基金可以划在同一档位。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大额存单,搭配以短期债券。理论上它们的风险有细微差异:短债基金>同存基金>货币基金>银行存款,这里的“>”表示“略高”,风险略高的收益也略高,高于存款的收益来自于对所持债券的风险补偿。但由于它们的底层资产主要体现国家和金融机构信用,所以目前在国内它们仍可以看作是无风险品种(虽然西方国家货币基金也会发生亏损),能保“名义本金”。
其次,无风险收益率为什么已经确立下行趋势?去年至今,货基收益率从3到2再到1时代,简直进入跳水模式。曾几何时,我们不需要烦恼挑理财产品,光是凭借余额宝和零钱通也可以让闲钱获得稳稳的年化3.5%左右的收益。而去年至今,这些零钱宝收益缩水非常快。尤其是最近几个月,4-5月还在惆怅货基的“2时代”,6月份已经来到“1时代”了。
今年4月中旬,从中小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国有大行,接二连三公布下调定存利率,基本上2年期定存利率只在2.5%左右的水平。随着底层存款利率一再下降,货币基金(以及以货币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银行保本理财)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在摇摇晃晃中下行,趋势很明显了。
那么,为什么以前在大家的印象里,无风险收益会比较高呢?那是因为18年以前无风险收益率对标的是银行理财。那时候还是地产经济,房地产行业与金融产品联动,给很多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笼罩了一层低风险高收益的假象。在通过各类信托、银行理财、私募募集资金续命的年代,非标固收产品收益极高,还都认为是刚兑的。直到金融去杠杆开始,及之后的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理财产品明确全面净值化,不再有保本保收益的概念,也就不能再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锚了。随着今年银行理财出现大面积破1的情况,理财大众的的确确亲身体验到了何谓打破刚兑。其实,一直以来以存款为底层资产的货基,它的收益率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变化。
第三,货基收益率是不是波动很大,还会回到以前的水平吗?其实,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相对平稳。不管是季度末或者年末资金市场会出现常规的存款回流,还是股票债券与货币基金可能存在的跷跷板效应,都只会影响货基的短期几天的收益,更长期的宏观趋势已经比较明显,很难回到以前的水平了。
全球重要央行最近几年都在降息,罪魁祸首是美国和全球的美元结算体系。美国通过不断宽松货币拉动经济,同时裹挟各国跟随宽松政策。即便今年美国因国内通胀问题进入缩表加息,留给各国央行的仍然是进退两难,至少现在各国的宏观经济环境都不支持紧缩货币。欧洲央行自2016年至今保持0利率。日本和瑞士央行自2016年至今保持负利率。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均已过去。而国内经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无论是经济周期所处阶段,还是接踵而至的黑天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我们能面对的恐怕只能是刺激经济,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低利率常态化环境。
可以说,想要回到不承担任何风险就能获得“3%”以上收益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就是无脑理财、只看宣传收益率的时代也过去了。如果还有人对我们“口述保证达到年化4%、5%、8%、12%......”的金融产品,那一定要警惕对方的用意,起码要对其专业性做一番考证。
宣传地天花乱坠不能轻信,挤破头抢着买的时候更要冷静。今年AAA同业存单基金刷爆各渠道,最早成立的同存基金也只不过半年,收益率并不突出,但是当投资者被A股一顿毒打,再加上渠道拼命宣传这类产品的保本特征,大家拼了命抢着买,硬是买出了当年的“余额宝盛况”。然而,一边是火爆发售,一边是收益率继续下降。越是怕好东西买不到,越是买了个寂寞!大家都抢着买,好东西也会变成俗物。更何况所谓的好东西,只是换了个名字,换了一点存款比例,起初是商家的噱头,却成功打造成了客户的追捧。这在基金市场已经屡见不鲜了。理财大众真吃这一套!
回归常识,放弃幻想,脚踏实地学习金融产品知识,了解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实践和总结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理财不是买盲盒,也不是求签问卦,搭配出适合自己的产品组合,最终是否拿得安稳,定心丸只能自己有,才算数!(财富中文网)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