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遇言姐的朋友圈被一位18岁的华裔少女刷屏了——
艾玛·拉杜卡,年仅18岁的美网大满贯选手,250万美元的冠军奖金,10场比赛一局未失。
华裔、少女、学霸、漂亮,外加网球职业赛事大满贯,外网的新闻头条都是这妹子的靓照。
(科普一下,网球有四大职业赛事:温网、澳网、美网、法网。艾玛本次是美网夺冠)
并且,艾玛是英国自1977年以来首个大满贯女单冠军,英国王室都关注了她的比赛,连英国女王都给她发了贺电,真真是如有神助啊。
艾玛小妹妹会说流利普通话,让中国的网球爱好者们也觉得亲切。
并且这个华裔女孩还这么年轻,把4个职业赛打一遍,拿到全部赛事的顶级大满贯,成为现象级运动员,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目前这波网球明星已经30来岁,艾玛的出现恰逢其时,立刻就被品牌盯上了。
网球本就是商业价值很高的运动,难怪外网上纷纷激动预测,艾玛将是年入上亿的新星,收入有望超过4届大满贯得主大坂直美。
▲艾玛是继波娃之后打入大满贯决赛的最年轻选手,大坂直美这次也败给了她。大坂直美身负包括谷歌在内的20几个品牌代言,光代言费一年就有几千万美元
看到艾玛说自己没到法定饮酒的年龄,庆祝夺冠只能吃点酸奶巧克力什么的,遇言姐立刻想到全红婵被限时玩网游的梗。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厉害了,让我这位老阿姨又敬又叹。
没有太关注网坛的遇言姐看到这条新闻时挺吃惊的。
在我印象中,艾玛是刚刚才进入公众视线的运动员,连她的维基百科词条都是今年新建的。怎么突然就大满贯了,完全是迅雷不及掩耳。
并且,2个月前参加温网比赛时,艾玛的排名是300开外。
按战绩艾玛是不够资格参加大满贯赛事的,好在主办方给一些年轻选手发了外卡邀请,艾玛才得以入场。
谁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一路从338名杀进温网16强,惊呆众人。
遇言姐记得,上一次的外卡黑马是李娜的老搭档郑洁。
2008年,排名133的郑洁以外卡身份参加温网赛事,一路爆冷,击败了排名第一的伊万诺维奇。
但是,当时25岁的郑洁已经打了好几年职业赛,有过参加法网和澳网的经验。
而2个月前艾玛参加温网时是第一次进入四大赛事。
结果一战成名,从小透明杀入16强。
正当大家开始注意这位新星时,艾玛又突然因为健康原因退赛。
当时,崭露头角的艾玛在打到第四轮时,不断用手捂着胃部,看起来十分不舒服。
接着比赛中断,医务人员出动,艾玛在上千观众的注视下退赛,事后主办方给出的退赛原因是,听起来有点玄的“呼吸困难”。
突然闪亮,突然消失。
当时,一些评论认为艾玛只是转瞬即逝的流星,最起码要调整上一阵子,加强大赛中的承压能力,做点心理建设。
媒体纷纷追着艾玛的爸爸问,你女儿为什么要就医,是不是因为精神紧张。
曾经的大满贯男单得主约翰·麦肯罗也说:艾玛太情绪化,承受不了压力,要成为顶级运动员的路还长。
谁想到,这事儿紧接着又来个大反转。
7月5日,艾玛刚从温网退赛。8月25日,艾玛开打美网赛事。
势如破竹,一举夺魁。
不但转眼连赢10场,并且完全没被之前当场退赛的事影响到。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好心态,这才是最让遇言姐好奇的。
艾玛现在的身份是英国运动员,但其实她是加拿大出生的华裔。
艾玛的妈妈是沈阳人,父亲则来自罗马尼亚,父母都是第一代移民。
艾玛出生在多伦多,2岁时跟随从事金融工作的父母搬到伦敦。
她的父母行事低调,没有接受什么采访,大家只能在看台上找到这对夫妇。
▲艾玛的父母,看起来年纪不小了,移民打拼不容易,可能生娃比较晚
在家时,艾玛会同妈妈讲中文。
因为假期总是跟妈妈回沈阳老家,还在沈阳的体校学过网球和乒乓球,所以艾玛的中文读写能力不太行,但可以用普通话交流,还喜欢看中国的偶像剧。
“长大后,我用中文和妈妈讨论不想让爸爸听懂的秘密。”艾玛说。
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一家三口说3种语言,但艾玛的父母很像——
都是高知出身,都工作很努力,都要求很严格,都很难被取悦。
“父母总是推动我,他们的期望很高,所以我不断前进。”艾玛说。
▲艾玛的外形和肤色都更像父亲
艾玛说,自己家是典型的移民家庭。
父母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凭着智慧与勤奋扎下根来。相对于没有生存压力的本地人,移民家庭更懂得奋斗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艾玛的父母延续了中国高知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只不过两个人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教育观。
母亲显然是中式教育。
艾玛的母亲工作非常努力,也要求孩子有很高的纪律性,从小灌输给艾玛勤奋、自律、重视教育的观念。
艾玛从5岁开始打网球,在训练中花费了大量时间,但她持传统观念的母亲始终要求艾玛必须保持学业优秀。
“我妈说学业是给我兜底儿的。”艾玛说。
艾玛在英国就读于公立文法学校,据她校长回忆,艾玛总是早早起床,在体育馆练到8:45,9点赶到学校上课,下课后再回去练习。一天训练4、5个小时,但作业从未落下过。
在今年刚结束的高考中,艾玛获得了数学A+、经济学A。
她的教练说:“艾玛从不会对 A 感到满意,必须是 A+。”听起来完全是中式教育特色。
很多人因为虎妈蔡美儿,会对中式教育有点反感。
但是,操流利普通话的艾玛公开表示感谢母亲的中式教育。
“母亲的教育告诉我,信心不在于别人的夸奖,而在于专注自己的事情。”艾玛说。
她说,母亲家的人普遍内心强大,感觉没有什么能打倒他们(遇言姐说,听起来的确像是形容东北人民的)。
艾玛的教练也说:艾玛在训练休息的时间做作业,一旦上场她又会全情投入打球,这种无缝切换的能力非常难得。
说到这儿,遇言姐也想了一下。西式教育的确很爱尬夸孩子,中式教育又有点太爱挑毛病,如果两者能平衡一下或许会更好些。
相较于母亲,艾玛的罗马尼亚父亲奉行的是要求严格的精英式教育。
在艾玛小的时候,父亲让她练习过芭蕾、骑马、游泳、卡丁车。
有一次,父母带着艾玛去社区公园打网球,发现女儿对网球颇有天赋。
从此之后,父亲负责孩子的体育,母亲负责孩子的学业。
▲找到几张艾玛小时候在俱乐部打球的照片,圆圆脸十分可爱
父亲对艾玛的训练十分上心,聘请多位知名教练进行指导。
人家的教练是一个,艾玛的教练是一群,恨不得每种击球都配一个专门教练。
此外,艾玛的父亲给女儿配备了庞大的顾问团队,连她的主教练都说,两年来总看到不同的人在团队中进进出出。
说到这儿,遇言姐也是深吸一口气。
能负担得起如此高端的训练费用,艾玛老爸的级别至少是总监了吧。
▲带着一群教练的艾玛
艾玛的父亲似乎有点太鸡娃,好在人家的孩子也吃这一套。天赋极高的艾玛总能快速吸收大量知识,无论在训练上还是学业上。
这大概是因为:虽然艾玛的父母要求严格,但不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艾玛母亲的性格是镇定+专注。
即便孩子取得了很大成就,她也不会为孩子大肆庆祝。
参加美网比赛期间,艾玛给母亲发短信,平常心的母亲隔了一天才回复,被艾玛吐槽老妈都不搭理自己。
不过艾玛说,父母的这种态度让自己觉得踏实。每次比赛之后,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会立刻回到训练场继续打球。
而艾玛的教练则说:“艾玛的父母从不把焦虑传给孩子,她在比赛中没有太多无谓的情绪。”
这样的平常心让艾玛心态更加强大,不会轻易放弃,也难怪艾玛的偶像是李娜。
她说李娜2011年那次法网决赛让自己终生难忘。
“她的力量、信念、韧劲,深深吸引了我,至今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艾玛说。
▲艾玛的打球风格也像李娜,不放弃每一次进攻的机会
说完艾玛的成长,遇言姐也想了下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印象很深的是艾玛的父母有两个特点——
第一:先对自己严格,再对孩子严格。
他们本身就是靠自我奋斗拼出来的精英,鸡娃之前先鸡自己,所以他们对孩子的高要求是有说服力的。
孩子目睹了父母亲的成功,也认可这种方式的可行性。
第二:艾玛的父母虽然严格,但从来不制造焦虑感,他们的情绪稳定中带点冷淡。但又不会太疏离,关键时刻顶得住。
米歇尔·奥巴马的母亲也是这种性格。孩子们取得成绩时她淡淡的,孩子吐槽困难时她也淡淡的。米歇尔也跟艾玛一样有着类似感觉,觉得这种平常心的家长让自己心安。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艾玛从温网退赛后,可以迅速调节好心情,两个月后在美网夺冠。
焦虑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致命的。
遇言姐有一位很懂教育的朋友,她把儿子培养得非常出色,学业好,体育好,是一家知名投行的副总裁。
即便如此,有次在饭桌上,这位儿子谈起母亲时,几次表现出抓狂的状态,他当时的恐慌和无措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由此可见,家长的情绪波动对孩子的杀伤力有多大。
讲真,遇言姐自己是非常不焦虑的家长。
我家娃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是就近上个公立学校就挺好了。
首先,我相信公立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北京这种地方,教育资源能差到哪去呢?何必为了一点点莫须有的优势挤吐血呢,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多陪着孩子玩儿上。
并且,遇言姐觉得,如今的世界,越是有爱好,会玩儿,会生活的孩子越能成事。
如果孩子能把比较小的力气花在学业上,剩下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后即便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赚大钱,起码也会拥有比较幸福快乐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如今社会变化太快,即便鸡娃也该鸡内功,以不变应万变。
什么是不变的呢?好的身体素质呀。
百分百不会浪费时间和钱的不是英语班、奥数班,而是培养几项体育爱好。
不管社会怎么变,热门专业怎么变,运动永远促进健康,增强毅力,磨练自律。即便不是为了拿奖牌,这事儿也最值得去做。
最后,遇言姐说,与其鸡孩子,不如鸡自己,确定性还大一些。
像艾玛的父亲,出身东欧不甚富裕的小国,在伦敦金融界闯出一片天,从小把娃送去网球俱乐部,雇得起一大群教练和顾问。
以后哪个父母再谈鸡娃,自己先朝这个高度努力,兴许比鸡孩子更好达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