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路》第4期 成长在大理 预告片
撰文|穆里
编辑|葛城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女儿看到树就蹭蹭地往上爬,儿子从高处一下跃入河塘。这些时候,在一旁的灰爸从来不会担心,反而睁着好奇的眼睛,乐呵呵地猜测他们下一步要怎么动。这是他儿时的遗憾,妈妈害怕他受伤,总不让他和小伙伴出去玩,待到长大后爱上运动,体格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弱项已经很难弥补。
灰爸相信,孩子们与自然和土地有着天然的连接。过去在上海,每天早出晚归接送孩子上下学,单程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而自从3年前搬到大理,时间成本更低,有了更多亲子陪伴的机会。附近就有农场、花园可以玩耍,绝不会像大城市的儿童乐园,“去了几趟就不想再去了”。
大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人文教育的养料。灰爸喜欢开车带着孩子们在古镇穿梭。在喜洲古镇,他遇到了“在家教育”的前行者、美国人林登,其所修缮经营的白族大院,向国际学生展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沙溪古镇,马帮传人马四爷将祖宅改造为博物馆,向下一代传承古道文化和马帮精神。教育创新的使命,拓宽道路和眼界,引领人们走向更开阔的未来。“在多样的选择面前,开放的不确定性就会慢慢确定。如果能为自己选择的兴趣倾注时间,10年20年之后,他们的路只会越走越宽。”灰爸充满信心地说。
3年前,女儿灰灰正在上海一家国际双语学校的幼儿园上大班。虽然采用了反填鸭式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但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老师免不了布置作业迎合大部分家长的要求。灰爸很不认同,“这种作业形式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鸡娃”家长们最重视的“幼小衔接”,在灰爸灰妈看来,不是他们需要的。
在成长过程中,灰妈曾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学生”。一路考到名牌大学,拿奖学金出国读研,工作后的她却长期处于“生活迷茫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一定要做high level(高水平)的人,而是做一个真实的人就好了。人的价值不在于符合所谓的标准,而是能够活出他自己。”一家人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就做出了“举家移民”大理的决定。
夫妻俩上过“家长课堂”,竭力避免父辈的暴力沟通方式。以平等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这层转变也逐渐辐射到与世界的关系中。“家人应该永远是接纳孩子的大后方,理解的第一步是倾听,这也是慢下来的智慧。”灰爸说,在大理,他分明感到,日子变慢了,人与人的连接却更强了。
在这条路上,灰爸并不孤单。近年来,大理已成为一片创新教育的热土。美国人林登也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灰爸曾就教育方法的问题,和林登有过很多交流。
13年前,在一番考察之后,林登夫妇决定驻留在茶马古道上的喜洲镇,为此变卖了美国房产,投资60万美元,修缮国宝级的白族老院,办起了“喜林苑”。近年来,他们与世界各地知名国际学校合作,通过文化游学的方式,培养了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常春藤学生。林登把两个儿子留在了大理,选择“在家教育”,整个村子仿佛成了他们家庭的一部分。在兴趣驱动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下,两人最终都以高分通过了美国的SAT考试,这一点给了灰爸很大的信心。自豪之余,林登却淡淡地说,这一切都出自一个父亲用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私心。
云南也曾承载着灰爸对“外面的世界”的想象。上世纪80年代初,灰爸的叔叔来到西双版纳援建,从事橡胶加工生产,然而,受当时的道路条件所限,叔叔的工作生活要封闭得多。
在更早的解放以前,还没有214国道,连通滇藏边疆的道路史称“茶马古道”,依靠马帮人来运输货物。从大理到沙溪,每天牵马徒步四五十公里,要四五天才能抵达。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被炸,全靠马帮将国外的物资运进来,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帮传人马四爷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随着茶马古道的衰落,马帮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把马帮文化传承下去,它可能就消失了,特别可惜。”为此,他把祖宅改成马帮博物馆,让客人品尝地道的马帮饭。马帮博物馆也成了灰爸为孩子寻访到的另一处“历史课堂”。
最近,马四爷为女儿买了一匹小马,计划花五六天时间,带她重走一遍茶马古道,体验马帮人的生活。“我们这里的教育方式,不是说希望她成为什么大科学家,而是让她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基本的要传承自己的文化。”
在大理定居后,灰爸时常会走214国道去香格里拉。最近一次,他发现,八成的盘山公路都已被过山隧道取代,车程从5小时缩短到3个半小时。正是道路的发达,让多元文化的融合成为可能;在为下一代人的教育寻路的同时,3位父亲也不断拓宽着自己的人生。
灰爸很喜欢在大理的苍山大道上开车,宽阔的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阻隔。左手苍山,右手洱海,漂亮的云彩从眼前飘过,内心一下就得到了满足。他相信好的环境的治愈力,“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我希望我的孩子属于后者。”(来源: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