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热衷于谈论它,总是对它充满了向往。
然而,现实中的爱情神话却一个个破灭,深情人设更是一个个崩塌。
很多人开始质疑,爱情是否真实存在。
今天介绍的这个故事,也许能给你答案。
你或许很难将绘本与一位中国的耄耋老人联系在一起。
一位从未接受过美术教育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后,用绘本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坎坷的一生,以及与妻子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
这部绘本名叫《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作者是饶平如老先生。很多人是流着泪看完这本书的。
他们的故事象征着这个平凡世界里难能可贵的深情,令长情者有共鸣,孤寂者得慰藉。
如果你已经读过这部绘本,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今天介绍的这部影片《相思绘本:我俩的故事》。
如果你没读过也不要紧,我来告诉你这个跨越了几个时代的爱情故事。
相思绘本:我俩的故事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19-01-25
片长: 50分钟
饶平如和毛美棠就这个爱情故事中的两位主角。
2008年3月19日,美棠病逝,为了抚慰丧妻之痛,87岁的饶平如拿起画笔。
他用最朴实的手法将点滴往事都画下来,4年时间创作了300多幅作品,
画稿足足装了30本画册。
他给这些画册起了名字——《我俩的故事》,扉页上是他写的词句:
“同生死,共患难,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
三载隔幽冥,绝音问,愁肠寸断,相思始觉海非深。”
饶平如没有学过美术,过去只是喜欢丰子恺和叶浅予的画,经常临摹。
妻子去世之后,他每天下午都会画画,一幅小画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原本,饶平如只是想把这些画留给后辈作为纪念。
没想到孙女将他的画发到网上之后,立刻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和喜欢。
之后,当时的央视主持人柴静采访了老人,并在博客上发表了《赤白干净的骨头》,记录了采访的片段。
柴静问:“您已经九十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
饶平如答:“磨平?怎么讲能磨平呢?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1922年,饶平如出生在江西南城县一个名门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
祖父饶芝祥是光绪年间进士,曾在家乡兴办实业,创立厚生种植公司。
1940年,报国心切的他从高中退学,报考了黄埔军校,曾在常德、衡阳、湘西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作战。
战争结束后曾于《大众医学》杂志担任编辑、美编。
而他一生的爱侣毛美棠,是父亲挚友的女儿,一位接受新式教育长大的女性。
父亲在南城和福建均开有老字号中药铺,在汉口还有钱庄,兼做土特产生意,家境富庶。
出人意料的是,这对夫妻还是典型的“包办婚姻”。
两人在长辈的安排下见了一面,就算定亲了。
在今天看来,算得上是“闪婚”。
而这或许就是缘分,初见美棠的第一面,平如就一见钟情:“这就是我心目中想要的人”。
回忆起那个画面,平如记忆犹新:“一眼望去,恰见一位面容姣好、年约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点天光揽镜自照,左手则拿了支口红在专心涂抹——她没有看到我,我心知是她,这便是我初见美棠之第一印象”。
随后双方家长见了面,男方拿出一枚戒指交给女方,就这样闪电订婚了。
对于和美棠的姻缘,平如曾说:“我很庆幸,因为父母之命,让我认识了她。如果让我自由恋爱去人海中找这样一个人,不一定能找到。”
年轻时的他曾经一腔热血只想报效祖国,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说“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
可认识美棠之后,他的心中从此有了牵绊:“自己的命,轻慢不得,因为命里从此多了一个人。”
1948年,二人成婚。
那段新婚生活在平如的记忆中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平如和美棠都是爱吃的人。
两人经常一起寻访美食,享受着人间烟火的平淡幸福。
美棠也试着下厨,还闹出过笑话。
她把肉皮当作馅料,结果做的肉圆子“味道不对”,但平如却吃得津津有味。
美棠喜欢唱歌,经常把报纸卷成话筒唱正流行的歌。
平如就在一旁吹口琴伴奏。
1950年,饶平如应亲戚之邀,到上海大德医院当会计,同时兼在大德出版社当编辑,领双份工资,每月240元,相当丰厚。
其后,美棠也带着孩子来沪,跳舞、看电影、画画,一家人的生活充实而欢喜。
然而1958年风云突变,平如被当作“反革命”送到安徽六安汽车配件厂劳教,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22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探亲。
这22年中,夫妻俩只能靠信件交流。
平均每月通信两封,信中没有多少浪漫的情话,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困难和不变的缺钱。
那个年代,很多人为了免受牵连,都选择和“反革命”家属“划清界限”。
为了不连累美棠,平如主动提出离婚。
美棠却给他寄了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照片后面写了一行小字:“平如,你看我们不是很好嘛。”
其实美棠一个人在上海抚养5个孩子,生活异常艰难。
为了糊口,她不得不变卖嫁妆。
为了生活,瘦弱的美棠还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工地搬水泥,一袋水泥起码50斤重。
平如为此深感自责,说美棠后来的肾病,多半是扛水泥落下的病根。
1979年11月16日,饶平如终于平反,回到了上海。
但此时他已57岁,美棠也已54岁。
正是“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两人最喜欢一起去买菜,然后搬来小板凳坐在客厅,边聊家常,边剥毛豆。
杨绛在《我们仨》中说:我们一生坎坷到暮年才有一个安静的居处,但是老病相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对平如和美棠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久,平如被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在医院卧床休养的那段时间,美棠每天早上五点就去排队买黑鱼,回家熬成黑鱼汤,下午到医院给平如送汤。
平如排不出大便,美棠“遂以手指将硬块一一抠碎”。
平如出院后,美棠又病了。
早年抗水泥落下肾病,后来又得了糖尿病。
美棠每天要做腹膜透析,往返医院不方便。
平如就买了设备,自己每天在家给美棠做透析,这一做就是四年。
为了照顾妻子,平如每天凌晨 5 点起床,给妻子洗漱、买菜做饭、测血糖、打胰岛素、一直忙到晚上。
日日如此,他只盼望妻子病情稳定一点。
后来,美棠的阿兹海默症的症状越发明显,精神逐渐涣散,说话经常前言不搭后语。
一天晚上,美棠突然说想吃杏花楼的马蹄小蛋糕。
87岁的平如就骑车去买,买回来美棠又说不想吃了。
儿女劝他不要去听,他说,“可我总不能习惯,她叫我做的事情,我竟然不能依她。”
一次,美棠突然想找一件黑底红花旗袍,平如便想给她做一件。
果然,还没等做,美棠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一次,神志不清的美棠突然满屋找小孙女,指责是平如把孙女藏起来了。
无论怎么解释都不听,看着昔日爱侣变成这样,平如不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美棠偶有清醒的时候,就会拉着平如的手叮嘱他:“你不要乱吃东西啊。”
还会对孩子们说:“一定要照顾好你爸爸。”
2008年3月19日,美棠病危,平如急忙赶到医院见妻子最后一面。
美棠已经昏迷不醒,却在平如到来后,勉强睁开眼。
她在人群中寻到了平如,流下了一滴眼泪,便永远合上了眼睛。
美棠去世后,平如吃了半年的抗抑郁药。
他剪下美棠的一缕头发随身带着,美棠的骨灰盒就放在床头,想等以后安葬在一起。
每当思念美棠了,他就会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坐一坐,摸一摸台阶,“这里面有美棠出过的一份力”。
90岁的平如还自学了钢琴,按照教材自学指法。
练习了9个月之后,他已经可以弹奏《送别》、《友谊地久天长》和很多首美棠喜欢的歌曲。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饶平如老先生因病去世。
平如和美棠,在经过12年的分别和思念之后终于团聚了。
很多网友感慨:“你们让我们又相信爱情了。”
平如和美棠厮守一生,互相支持着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将爱情揉进最朴实的烟火岁月中。
他们的故事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爱情真实存在于这个平凡世界。
如饶平如给青年人的寄语所言:
“人生苦短,青春难再。莫负初衷,相敬相爱。凡事包容,凡事期待。凡事相信,凡事忍耐。白头到老,幸福愉快。地久天长,真情永在。”
而人的深情,真的可以比海还深。
正映照了木心的那句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