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唐人街探案 2》
在上个周末,答主 @仰泳的海星 发布了一篇文章:儿子今天被同学掀裙子了!!怎么办!?
故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答主的儿子有一天突然说想穿裙子,因为觉得凉快又漂亮。
面对孩子的诉求,答主选择满足,带他买了裙子。之后又再次沟通,穿裙子去学校会面对奇怪的眼光,但儿子表示无所谓,于是他支持了儿子的决定。
接下来的事情走向大家都可以猜到,这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侧目、老师批评,还被男同学掀了裙子。
回到家后,和想象的一样,儿子哭了一场……
他说今天三秒难受,一秒高兴,三秒难受,一秒高兴……
这则故事既特别又典型,特别之处在于很少有家长会答应孩子的非常规需求,让男孩子穿裙子。典型之处在于,应该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多多少少会遇到这类关于性别意识、刻板印象的问题。
这次的经历在知乎站内也引起了很多讨论,对于答主的做法,站内不同的答主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母婴盐究员 @Cecilia 认为,父母应该更谨慎——孩子根本不知道,他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危险,他是否能独自一人去面对和承担这样的压力?
她表示,自己也有遇到儿子想穿裙子的情况,而她的处理方式是:
给他做裙子(让他感到被认同和支持);
然后变成袍子(降低一部分风险);
然后带出门溜一圈(提前预演);
准备好古人的绘本(万一非议可以怼回去);
接受无论是什么反应的他。然后,和他一起面对。
儿童教育话题优秀答主 @原帅 表示,自己欣赏这位爸爸,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穿裙子去学校并且发照片造成很大舆论的做法,于私,没有保护好孩子(儿子和同学照片真的不打码吗?),「一秒高兴三秒难受」。于公,没有报备学校,线下对日常工作造成了困扰,线上把学校老师和同学推到了风口浪尖。
「学校不喜欢 surprise,家长还是要保护好孩子,比如这种引起争议的话题,传照片的时候打个码吧。」
@司马懿 则认为:在自己没有能力压制住社会恶意的时候,甚至于自己都不能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仅仅因为孩子的一时兴起,而放任其处在一个脆弱的,容易被攻击的状态,我很难认为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上面并不是说,社会主流的观点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要去顺从。这背后依然是一个成本和收益的衡量。
这件事情,小孩本身也就是出于一时好奇,并没有对裙子有多么的坚持,而大人出于自己对「多元化文化」、「坚持自我」等概念感动的不能自已,而把小孩推到了恶意的一线。这背后体现的并不是小孩的意志,而是大人的自我感动。
再说,穿是一回事,展示给其他人看,就是另外一回事。
自言自语只要没有人听到,是不会有任何人干预的,这就是思想自由;裙子在家穿一穿,满足一下小孩的好奇心,也很正常;但是『把话说给其他人听』和『穿着裙子上学』,这些本身都和公众产生了交集,一旦和公众产生了交集,就不仅仅是自我的意志能够完全控制的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权衡了之后才有答案。
所以我不认为通过「穿裙子上学」来坚持自我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因为这个目标对于小孩而言充其量只是其无数好奇心中的一个小分支,和看着橱窗里面的玩具想要是一个道理,他自己都不会多么有「坚持」的想法,是大人用一种莫名的感动,强行的赋予了这个意义。
另一位母婴盐究员 @七优 表示:在孩子还未成熟之前,他们的很多想法都是不固定的,男孩对穿裙子感兴趣这件事也不是特例,家长也不必为此过分焦虑。
我建议在孩子真正穿上裙子外出之前,家长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把「事件可能引发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都讲清楚,甚至预估得比较极端也可以,打上了预防针,也许孩子会更容易坦然。
抛开的「裙子问题」,现在很多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极为在意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性别意识的树立,但其实孩子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式样的头发、与男生还是女生交朋友,并不完全决定孩子成年后的发展,因为孩子是一个不停发展的个体,作用于他们三观形成的因素也不仅仅只有家庭,社会舆论、学习环境甚至整个时序系统都会影响孩子发展的每一步,那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
与其去替孩子规划未来之路,不如给予他们更强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自己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面对挫折和不公时坚强的内心,这远胜于我们去决定他们应该如何行走于世。
我时常告诉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感觉难受,可以先释放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或者灰心丧气都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在情绪过后,我们可以试着去思考:
这件事哪里难?哪里是我解决不了的?哪里可以换个方式解决?哪里需要求助大人?
不要否定自己失落的情绪,更不要觉得痛哭流涕就有什么好丢人的,重要的是在情绪过后,我们如何去解决,千万别在还没有尝试之前,就说一句「我不行」,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试试,就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