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3|回复: 0

[女性天地] 13年过去,张桂梅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命运真的改变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5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年过去,张桂梅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命运真的改变了吗?

 遇言姐 遇言不止  2021-06-15
FootprintsInTheSand(SingleMix)LeonaLewis - Spirit(DeluxeEdition)(精神(豪华版))
31.gif

她们扛起了大山里的希望,撑起了女孩们不屈的坚韧。


——遇言姐



2021年6月7日,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亲自将150名女孩子送入高考考场。


这是她带出来的第13届学生,在此之前,她已经将1800多个闭塞山区里的女孩送进大学。今年的高考结果虽然尚未出炉,但这群女孩已经开启了改写命运的第一步。


13年来,女高声名鹊起,报名人数逐年增多,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其中150人达到本科线,上线率高达94.3%


然而,这一切都是从2008年那100个华坪女高首届女孩开始的。她们带着飘摇的未来犹疑不定地走进张桂梅的教室,又带着新的希望走出贫穷的大山。


13年过去了,她们的命运真的改变了吗?


32.png


33.png


改写命运的开端


2008年,张桂梅决定在华坪县一个尘土飞扬的破操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有一个宗旨——不设分数线,不搞培优班,只要是想上学的贫困女孩,不管学习基础有多差她都收。


34.jpg


经过挨家挨户游说,张校长招到100名女生。这100名女生中,有96人坚持到毕业,其中69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100%。


这其中就有周云翠、周云丽姐妹。


作为女高第一届学生,周云翠、周云丽姐妹是一对“幸运儿”。母亲早逝,父亲残疾,在当地,和她们一样年纪的女孩都早早被嫁人了。


但进入女高帮她们摆脱了这种命定的未来。从女高毕业后,姐姐周云翠考上了一所师专,目前在云南一所县小学任教。妹妹周云丽则以超出一本线的成绩考上云南师范大学。


小时候一心想离开大山挣大钱的周云丽,大学毕业后听说女高缺老师,放弃了县城编制,回到女高教数学。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35.jpg


另一个女孩杨珍高考分数上了三本线,因为学费贵,父亲不愿意供她继续读书。为了赚钱,暑假期间,杨珍在张桂梅担任院长的儿童福利院打工。


两个月后,在张桂梅支持下,杨珍带着800块工资,一个亲戚送的旧手机,背着女高发的床单被罩,踏上去往大专的求学路。


之后几年,杨珍靠贷款、补助、打工,读完大专。虽然工作后数年里,生活极简的杨珍一直在还大学时欠下的债务,但去年,杨珍又报了个专升本,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烙印已经深入骨髓。


36.png


4岁丧父的叶云是傈族人,母亲改嫁后,她跟随祖父母长大,家境极度贫困。张桂梅为叶云找到一位资助人,每月资助给她200元的生活费。


从她家到学校要坐5个小时的车,高一去报道时,叶云晕车吐了一路。然而,背负重压的叶云也只有寒暑假才回家,生病也不敢离校。


现在的叶云是丽江一所乡镇中学的老师,教语文和历史。她的学生多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叶云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洗头洗衣。


看到男生在校外赊账买手机,叶云会气得拿笤帚追打学生,一如她那位“坏脾气”的张桂梅老师。


37.png


高世婷也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父母均过世,家中只有弟弟和爷爷。


张桂梅接纳了这个女孩,还把她的弟弟安排进福利院。此外,女高每个月补助高世婷300元生活费。


3年后,高世婷考上了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的高世婷是华坪县医院的检验师。她说:“张桂梅老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38.jpg


何先慧也是第一届学生,中考成绩相当不错,但因家贫无力继续读高中。张校长到何先慧家中家访时,看到衣衫单薄的何先慧母亲,直接将自己的棉衣脱给了她。


每次提起这件事,何先慧都掉眼泪。


现在的何先慧是华坪县中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周末,她会去张桂梅担任院长的儿童福利院做义工。


“没有张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 何先慧说。


39.jpg


陈法羽是女高第二届毕业生。


2009年,中考分数没能过线的陈法羽,由于读不起一年几千块的自费高中,正准备回家种地。当她得知女高招生时,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报上了名。


开学报到那天,新生的宿舍已经整理好了。回想起那张被褥崭新、铺着凉席、贴着自己名字的床位,陈法羽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3年之后,陈法羽考上云南警官学院,现在是永胜县一名人民警察。


她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女高,之后每个月拿出500元钱资助贫困学妹。


“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陈法羽说。


40.jpg


山启燕是女高2014年毕业的学生,她是在集市上被张校长“捡”回去的。


山启燕父母亲在水泥厂打工,住着土坯房,而她一放假就要背甘蔗到镇上卖。


高三那年寒假,家里没钱过年,山启燕一早便背着一捆比自己还高的甘蔗赶到集市摆摊。正在家访路上的张桂梅看到学生在摆摊,又心疼又生气,自己塞生活费给山启燕,让她回家好好复习考试。


如今,山启燕已经大学毕业,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她说:“我会谨记张老师的教诲,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


41.jpg


对于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张桂梅打定主意永不相见。她不许毕业生回到老地方,甚至不接受她们来看自己。


42.jpg

▲张桂梅经常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但张桂梅也对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期望,她希望学生进入机关部门,或者当警察、进部队。她觉得这类工作伟大,因为对人民有所帮助。


因此,女高早年的毕业生大致遵循着“贷款进入大学——毕业回到云南——从事基层工作”的路线。


她们十分在意张校长的评价,总是担心没有达到校长期望,怕自己不够格成为张桂梅要求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们说:“张桂梅在我们心里,是无法形容的人。比亲情还高,比老师更广。”


返乡做了大学生村官的女孩感慨,“命运对我真是太好了,但我回馈女高太少”,她说,“如果有一天女高有困难, 我们会义无反顾地回去”


43.png


命运给她们的新难题


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一样,女高走出来的女孩总有新的难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融入外面的世界,如何与自己内心和解。


家里靠种烤烟叶为生的杨珍,大学时兼职做移动业务推销,给同学们做宣传时把活动内容说错了,紧张到不知怎么办好,只能从讲台上跑下来。


她感慨,大山里出去的孩子,思维封闭,遇到事情不懂变通。


44.jpg


在乡镇中学任教的叶云,因为家庭原因恐婚恐育,除了偶尔出去玩一下,平时就是在宿舍呆着。


她用“封闭”来形容自己,害怕面对女高之外的世界,觉得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


并且,叶云的心理包袱非常沉重,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精神焦虑、昏昏沉沉,一想到张校长和资助人,叶云惭愧得喘不过气来。


直到现在,叶云都不敢和两位恩人联系,觉得自己没有出息,对不起他们的期望。


45.jpg


前阵子因为做了一阵子家庭主妇,连捐款都被张校长嫌弃的黄付燕,在面对外部世界时同样有着困难。


黄付燕考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此之前,她全家没有一人出过远门。坐在火车上,黄付燕紧张得不敢动,实在憋不住才上厕所。硬着头皮跟同伴去买饭,自卑感忍不住往外冒。


“太贵了。”黄付燕说。


大学毕业后,黄付燕和男友去了上海,大城市的竞争令她局促。看到上海的小学老师不是重本就是海归,想着自己的二本专业,黄付燕瞬间没了自信。


46.jpg


大学里的差距,让女高毕业的女孩子无一例外地感到自卑。


她们觉得自己缺乏才艺、见识、沟通能力,除读书外没有特长,当班干部连班级活动也不会组织,不知道怎么沟通协调。胜任不了只得提出来辞职:“确实努力了,但是做不好


此外,几乎每一个女高出来的女生,都会做回到女高考试的噩梦。


47.jpg


对于这些困难,张桂梅校长帮不了她们,只能靠自己去慢慢解锁。事实上,张校长也有自己的瓶颈未解,那就是,女高的成绩卡住了,怎么都突破不了。


女高校训中写道,“上清华揽月,进北大摘星”。但是,女高目前最好成绩是浙大,这令张校长耿耿于怀。


张桂梅曾花重金请来名师讲课,但是学生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她也曾试着开放课堂讨论,但是学生没有自主讨论的能力。


孩子们一遍遍下死功夫背书,遇到不会的题就干着急上火。但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就是无法再进一步。


“这个结我们死活打不开。”张桂梅校长说。


比成绩更艰难的是保持“不设分数线,不搞培优班,只收想上学的贫困女孩”的宗旨。


随着女高声名鹊起,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女高的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事实上,由于出色的升学率,从第二届学生开始,报名人数就开始大于招生指标。


家家都说自己贫困,家家都有贫困证明,张桂梅只得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也就被动形成一条分数线。有人担心,这样下去,女高会变成县中那样依靠生源的掐尖中学。


48.jpg


不过,张校长仍然没有放弃筛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她会去学生家实地考察,如果看到新房和摩托,就让对方去报县中。而对于父母残疾,确实贫困的女孩,即便成绩不行张校长也收。


无论是对张桂梅校长,还是女高的毕业生,生活总有新的难题,也总需要社会的帮助。


49.png


50.png



今年是华坪女高成立的第13年,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走出去。


她们接受帮助、逃离大山、独立生存,在这个过程中,女孩们对生活的改善心存感恩,同时在自我治疗原生家庭的伤。


她们在贫穷与自卑的撕扯中,努力扭转命运,虽然艰难但从未放弃。


她们用吃苦耐劳来抵挡生活的困境,如同她们的张桂梅校长,生生用双手凿出一线光。


她们尽最大力量回馈社会,以最大善意庇护着山里女孩未卜的命运。


如同张桂梅校长所说:“华坪女高三年,学生们懂得了感恩和奉献。”


她们扛起了大山里的希望,撑起了不屈的灵魂。


再次致敬张桂梅校长和所有永不放弃抗争命运的女孩们。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7 03:21 AM , Processed in 0.0326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