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JU PENG/XINHUA/ZUMA PRESS
中国颁布了一项新法律《反外国制裁法》,以回应美国和欧洲在人权、贸易和技术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之举。据官方媒体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周四表决通过了这部《反外国制裁法》;该法是经由一种快速程序获批的,跳过了征询公众意见环节,此外,立法者对相关草案进行了两次而非通常的三次审议。
中国学者和官方媒体称,该法建立了反制外国制裁的机制且有助于减轻外国制裁对中国实体和个人的影响,从而及时地充实了中国抵御西方胁迫的法律工具箱。
图片来源:全国人大官网(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公开文件)
这部法律授权政府对被认为对中国施加“歧视性限制”的外国个人和实体采取反制措施。这些反措施包括不予签发签证、不准入境、注销签证或者驱逐出境;查封、扣押、冻结在中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禁止或者限制中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以及其他必要措施。
根据这部周四生效的法律,中国实体和个人可以向国内法院提起诉讼,就外国制裁造成的伤害寻求赔偿。
观察人士表示,这部新法律的迅速通过是在完成中国领导人去年11月发出的指示,要求加快完善中国的法律框架,以维护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主权、安全和利益。
虽然相关立法工作进行了数月,但官方媒体在周一报道草案已经形成,并称草案二次审议稿本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进行最终表决。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反外国制裁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但当时没有对外公布消息。
这部新法律通过之前,中国和西方政府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实施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制裁和反制裁措施。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对中国高级官员实施了制裁,英国、加拿大和欧盟也宣布了类似的措施。
美国过去也曾对一些中国公司和个人实施过制裁措施,指控他们违反了美国对朝鲜和伊朗的制裁政策。
北京方面谴责此类制裁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并采取反制措施予以回应。
例如,中国已禁止特朗普政府的部分官员与中国做生意或入境。中国外交部还惩罚了一些参与美国对台军售的美国国防承包商的计划,但没有提供细节。
中国商务部1月份时发布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规定,其中包括允许中资企业就外国措施造成的损失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可以要求赔偿。
Chun Han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