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便利是如何侵犯到了儿童隐私?哈佛法学教授Leah Plunkett对此进行了长达5年的研究,出版了《晒娃沉思录》(Sharenthood: Why We Should Think Before We Talk About Our Kids Online)。启发Plunkett写书的起因是她自己的经历。作为律师和法学教授,她曾带着孩子参与过一项公益广告的拍摄,事后却发现孩子的照片被盗用在了其它不相关的广告、线下印刷品上。 哈佛法学教授Leah Plunkett在美国,“over-sharenting”(过度晒娃)成为了一种现象:油管有大量的育儿博主,脸书也被青少年认为“已是家长的社交阵地”。当所有人都在享受着近乎免费的社交软件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以个人数据进行“支付”。“95%以上的用户并不同意平台处置他们的个人账户数据。然而他们在‘我同意’上打勾时,就已经把数据的使用权利交了出去。”美国法律专家埃迪纳(Edina Harbinja)指出:如果你在社交软件上的设置是公开可见,这就部分承认了你的数据是公共资源。“很多人会想到新闻上的绑架、勒索、儿童色情照,并认为这些是小众事件。但我认为,现在晒出的数据会在未来影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就业甚至约会。” 当科技公司掌握了下一代的数据时,他们是否会根据成长阶段来推荐相关产品呢?至少目前的迹象已经初显:“手机监听”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包子妈妈自从怀孕,收到的母婴、教育相关的推送就没有断过,“刚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填写的资料泄露信息了。后来一次,我跟老公口头提到一个小众的儿童行李箱,第二天竟然就收到了推送。”近些年教育大热,对孩子教育进行预测也成了下一个目标。随着孩子的长大,考拉妈妈都会提前收到某马、某虎等早教机构的推荐广告,“孩子1岁它就给你推荐1岁半左右的产品,像是预测了你的轨迹。”Plunkett教授有这样一种假设:当某些科技公司开始收集一个人成长的所有数据,他的长相、成绩单、犯过的错、获得的成就……是否就能在未来给每个人打分呢? 《黑镜》中讲述了未来人类依照数据分析来相亲、更换约会对象《黑镜》中有一集正是关于在未来使用的AI相亲软件。在这套系统下,男主角弗兰克和女主角艾米约会后,相爱了。然而,系统却要求他们去跟别的“符合系统测试”的对象进行配对,因为数据比感觉更重要。在未来,这样的系统是否会成真?当一个孩子18岁成年,第一次使用约会软件,他/她的综合分数是不是会出现呢?根据小时候的照片可以判断他/她是否整容,根据成绩单打出智慧分,通过数据分析,约会双方仿佛“赤裸地站在一起”。当他/她23岁踏上社会,寻找第一份工作,应聘公司是否会购买他/她的资料分析,由此对人才进行筛查呢?“一段10岁时笑着说自己要成为 ‘江洋大盗’的视频,是否会抹杀他的机会?”“当然,不是所有科技公司都会这么做。但这样的思考值得成人在晒娃前,进行一些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