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0

[转贴] 克鲁曼:通胀有两种 这种暂时窜升免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4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03-24 17:20 经济日报 / 编译汤淑君/综合外电


近来原物料价格大涨,通胀复炽疑虑再起,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表示,这可能像2010至2011年通胀恐慌一样,又是虚惊一场。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说,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把美国经济冲入衰退深渊,新上任的奥巴马政府和联准会(Fed)为拯救经济,砸了数千亿美元推出各式各样纾困计划,买进数以兆计的债券。 事后回顾,经济学家如今普遍共识是,这些计划尽管有助益,规模却不足以迅速振衰起敝。

然而,笃信「大政府」总是败事有余的右派人士当时纷纷示警,警告这些经济纾困计划将导致通胀如脱缰野马不可收拾。 但到2010年中,保守派人士预言的恐怖通胀却不见踪影;数月后通胀终于上扬,消费者物价通胀率跃上将近4%,趸售通胀率更达到二位数,而石油、黄豆等商品平均年涨幅直逼40%。 共和党随即抨击时任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指责他的做法将贬损美元。

但Fed不为所动,维持既定政策路线,理由是物价上涨只是暂时现象,并非1970年代「停滞性通胀」(stagflation)卷土重来的前兆。 这个判断正确,通胀火苗很快就消退,此后便一直维持低迷。

现在,类似情况又再度上演。 拜登政府推出1.9兆美元「美国纾困计划」无疑将提供大量的经济刺激,从民间预测师到Fed,都预期经济将蓄势待发,成长率可能升到1980年代以来首见的高点。 通胀率也几乎确定会走高,年增率可能远高于美联储订的2%目标。

克鲁曼预期,随着通胀升温,所谓「停滞性通胀」的警告声又将此起彼落,事实上,这种议论已经出笼了。 但他强调,在媒体以斗大标题报道通胀升温时,应保持镇定。

保持镇定的关键,在于先了解通胀其实有两种。

像原油、黄豆这类物价,平日就波动不已,天天或时时反映供需的变化。 克鲁曼指出,这类通胀来得急去得快,一旦需求升高或供应吃紧,行情就会迅速飙升;市况一变,就又随之大跌。

另一类物价,包括劳动成本(亦即工资和薪资)在内,变动较不频繁。 大多数劳工的工资率仅一年调整一次。

克鲁曼指出,所谓「停滞性通膨」大致与第二种、「黏性」较高的物价有关。

他解释,想象某个经济体,人人预期通胀在可见的未来都将居高不下。 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下,某家公司为未来一年产品订定价格时,势必会考量到其他人的价格久而久之都将趋升的因素,包括竞争对手索取的价格、原物料成本、对手公司给员工的工资等。

企业于是倾向把价格订得相对高一些,以反映这种预期,但这么做却会助长他们担心的通胀。 换句话说,一旦通胀持续攀升的预期嵌入经济,通胀就会变得「自我延续」,届时要想把它再压下来可能极其困难。 这正是停滞性通胀在失业率仍高时仍可能发生的原因。

但克鲁曼强调,就此刻而论,只依据易波动的物价短期内劲扬,并不能就此断定停滞性通胀是否已演变成大风险。 Fed政策大致忽略「标题通膨率」,转而聚焦于剔除食物与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膨率」,原因在此。

可以想见,未来数月,美国可能见到许多物价「短暂」上涨,不仅因为经济正触底反弹,也因为疫情造成的一些异常影响,比方说全球船运货柜短缺,其效应仍余波荡漾。

问题在于,这些物价上涨会像2010-2011那般历时短暂,还是会演变成更危险的情况? 聪明的观察者会让视野跳脱标题通胀数据,转而检视基础通胀(underlying inflation)—不只是Fed的标准「核心」通膨指标,也包括诸如亚特兰大联邦准备银行的「黏性」物价指数。 同样重要的是轶事证据,亦即实地访谈:企业真的开始依据对未来通胀走高的预期,而着手订定价格和工资吗?

如果他们并没有,一如克鲁曼分析他们不会这么做,那么2010-2011年的教训仍适用:无须惊慌。 切勿因一些人拿几个月的通胀数据大摇警铃 ,就误以为那是通胀失控灾难近在眼前的铁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5 04:14 AM , Processed in 0.0397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