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4|回复: 0

[教育漫谈] 去他的“阳刚之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他的“阳刚之气”

 柯希莫 局外人看电影  2021-01-31
IMG_4220.PNG


这两天,教育部对于《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答复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第一次看完这份提案答复函时,有两处表达让我感到非常不适:
 
首先是提案上“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几个字,很傻X,“男性”和“女性”明明只是名词,总有人吃饱撑着当形容词用
 
其次,对于提出的“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现象,教育部给到的建议是:通过加强体育教师的配备来注重学生的“阳刚之气”培养。

这直接将男性气质与“阳刚之气”划上等号。
 
面对一件事情,出现观点不同的情况或是发表一些情绪化评论很正常。

但如果从头到尾只是在评论区里互相对骂,毫无意义,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大家争论的焦点——
 
目前社会推崇的男性气质是什么样的?问题何在?会造成什么结果?为什么要反对阳刚教育?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男性气质?
 
我觉得可以从这部名叫《面具之内》的纪录片里来找一找答案。
 
IMG_4221.PNG

这部片子聚焦的是一群身处在美国,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却不约而同被教导要拥有“男性气质”的男性。

虽然拍摄的是美国社会,但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大同小异。
 
和他们一样,我们整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男性也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
 
你应该像个男人一样,不要轻易掉眼泪,不可以多愁善感,受了伤你得憋在心里,面对任何困难你都不能退缩,要统治、掌控和控制一切,别像个娘们一样,要有阳刚之气,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IMG_4222.PNG

类似的还有很多。

在片中,社会学家提出,男性在成长过程中被要求依据的种种性别气质规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男性气质要通过运动能力来证明,作为一个男性应该肌肉发达、强壮且充满力量。
 
第二,男性气质与个人财富有关,换句话来说,男人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与权。
 
第三,男性气概和性征服有关,即男人应该在性行为中必须要掌握主动权,睡的女孩越多越能证明一个人的男性魅力。

IMG_4223.PNG
 
在很多人眼中,如果做不到以上三点之中的任何一点,那么这个人仿佛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讥讽,会对自我产生否定。
 
所以你会看到,身边的大多数男性终其一生都在为达到三个目标而奋斗。
 
甚至为了在他人面前证明自己是一个“真男人”而走偏了路,做出一些不尊重女性、伤害女性的行为。

IMG_4224.PNG

对此,社会学家在镜头前道出了一个被蒙蔽已久的真相:
 
这些不过只是每个男孩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三大谎言罢了。
 
之所以称之为谎言,是因为在“性别”这一概念上,存在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两种不同的概念。

就目前来看,两种概念在很多情况下都被混淆了。

IMG_4225.PNG


所谓生理性别,指的是基于生理方面的差异,将人类分为男性和女性。

这一分类强调的是两性生理功能的不同,比如生殖器的不同。
 
它们都是与生俱来也不可改变的性别特质。
 
可是,女性们被要求的“温柔、乖巧、感性”之类的女性气质,还有男性们被要求的“隐忍、理性、阳刚”之类的男性气质,全都不是他们生来就有的特质。

这些是由社会所建构出来符合社会期待的社会性别
 
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之下形成,通过各种外在、内在的规训对两性进行塑造。
 
也就是说,两性只是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才变成了这样,并非理应如此。

IMG_4226.PNG
 
通过片中一些男孩的讲述,你会从旁观者的视角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的外在规训下,最终形成自我异化的全过程。
 
作为一个男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理想的男性气质萌芽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
 
父母给他们穿上符合男孩气质的蓝色衣服,不允许他们喜欢粉色;

给他们买充满军事化和暴力性质的玩具,不允许他们玩芭比娃娃;

教育他们要坚强,不允许他们优柔寡断流眼泪等等。

IMG_4227.PNG

正如教育学家托尼·波特所说的:
 
每个男孩在五岁之前,他就差不多听过“男孩不能在公共场合哭”这种话。

所有人都期待他在十岁改掉,如果到了十二岁他还是没有改掉,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IMG_4228.PNG


当他们再长大一些,走进学校之后。

教科书里的内容和老师常年的教导又在不断告诉男孩们“作为一个男性应该做什么事情”。

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逐渐认同社会主流性别意识形态。
 
与此同时,由于大众媒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行为认知产生影响。

最后,一个充满理想男性气质的男性就这样产生了——
 
他从不流泪,从不多愁善感,从不向他人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从不寻求外界的帮助,永远都在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负面情绪,即使早已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

的确,在外界看来,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是这样。
 
但事实情况是,这些不仅算不上是真正的男性气质,反而是一种恶性男性气质。
 
因为它在违背人性。

实际上,还会带来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后果,它们可以被统称——

“像个男人”之痛。

IMG_4229.PNG
 
一方面,如果整个社会一再去强调男性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性格特质。

那些不符合社会期待的男孩们,就会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男性气质危机的影响下,片中,一位名叫伊恩的男孩不得不剪短头发,改变穿衣风格,故意压低原本听起来很像女生的说话声音。
 
由于害怕失去在男性群体中原有的地位,这些已经获得认同的人在面对针对少数的暴力时往往会保持沉默,并且疏远那些比他更缺乏男性气质的人。
 
自此,同一性别内部的阶级压迫便产生了。

IMG_4230.PNG

更极端的,还有片头那一系列新闻报道:
 
十三个人因殴打致死一名佛罗里达农工大学鼓乐队指挥而被起诉;

一男子在杀害女友后开枪自杀;

杀死超过二十名幼童后,男子举枪打死了自己的母亲......
 
虽然不能绝对地判定主流社会推崇的男性气质是这些暴力事件产生的直接诱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其中多多少少起到了驱动的作用。

IMG_4231.PNG
 
这一观点从美国卫生局的《青少年暴力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暴露在充斥暴力的媒体中,男孩们会对他人的痛苦和磨难变得不敏感,会导致他们对世界变得更加恐惧,会使他们对别人和自己都更具侵略性和伤害性。
 
这种伤害不止是针对同性的,还有异性。
 
比如,色情制品中,对于支配型男性气质的强调以及对男性暴力的展现,便是在孕育强奸文化。

IMG_4232.PNG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即一部分男性无论如何都成为不了社会所期待的那样
 
然后,他们可能会因认同缺失而遭到霸凌,可能需要用一辈子去恢复自己的内心创伤。

IMG_4233.PNG
 
社会学家迈克·金美尔在片中谈到这样一个现象:
 
在一大群玩闹的孩子里,只需要一个问题就能挑起一场争斗——你们这儿谁是娘娘腔?

事情的结果往往是那个被大多数人指出来的男孩跟大家打起来或者独自一人哭着跑回家。
 
据统计,每四个男孩中就有一个受到欺凌,其中只有30%的受害者告知家长。

IMG_4234.PNG

很多人以为这些经历等到孩子长大后便会忘掉,其实不然。

童年的记忆往往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影响他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在片中,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遭受校园暴力的那些经历,莫里只记得自己经常被人推倒在水泥地上,双手全是血的回到家。
 
后来,他因无法保护自己而感到羞愧,父母却一味地告诉他“作为一个男孩,你要去面对”。

这导致莫里一度因无法消化掉负面情绪,产生自杀的想法。

IMG_4235.PNG
 
最重要的是,一旦被社会所建构的男性气质同化,那么便意味着一个男性将要丧失完整的自我。
 
因为在主流社会所定义的性别气质中,“珍视友谊、拥有多种情绪、充满同理心”等等一些品质全部都被女性化了。

它们被定义为只会出现在女性身上的性别特质,剥夺了男性拥有的资格。

IMG_4236.PNG
 
片名的《面具之内》四个字背后所暗含的意思便是如此——
 
面具之外的他们脸上写着外向、活力、幸福,坚强。

面具背后的他们脸上却写着悲伤、痛苦、恐惧、渴望母爱,想念父亲。
 
这些所谓的男性气质并不是让男性成为真正的男人。
 
而是让他们戴上面具,交出流泪、脆弱、出错、犹豫、失败、胆怯、被动、表达感情以及做出任何一种“不够男人”的行为的权利。
 
是在剥夺他们作为一个人类本该拥有一切正常情感需求的权利。

如果要问真正的男性气质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只能说我不知道。

因为在我看来,这一问题上可以有所导向,但绝不应该设置标准答案,不应该被定义。
 
一旦标准出现,那么人人都会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批量化制造,与规范保持一致,丧失掉自我个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6 06:44 AM , Processed in 0.0375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