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1

为什么中国是四瓶液体,美国是四个屏幕?| 造就投资课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1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中国是四瓶液体,美国是四个屏幕?| 造就投资课笔记

 造就 造就  2021-01-27

太长不看版


观点


1.从用脚投票的逻辑看,大家对芯片市场都是非常看好的,但它的股价什么时候能够兑现它的实际业绩,有待商榷。


2.我们不能以传统的标准区分银行板块,像招行、平安、宁波银行等零售业务强的银行,会明显强于资产负债表里对公业务比较强的传统大行。银行作为万业之母,一个长牛的经济体,金融是不可能不走长远的,未来会结构化。


3.泡泡玛特的上市,让投资者看到了亚文化的可能性,这可能是亚文化走向主流文化第一次被资本认可。


一句话总结


2021年的股市保持谨慎乐观AH股中的低估值板块有修复机会


本文为造就系列投资直播课的课堂笔记。本次直播造就邀请了明创投副总裁周加宁、云九资本执行董事沈文杰和二级私募基金经理薛昊洋,为我们梳理2020金融市场的大事件及其对2021年的影响,并以投资人视角给予2021投资建议

同时,周加宁在造就开设了知识分享课程《如何看懂一家公司?》,欢迎添加小助手胖胖(ID:zaojiu13)了解。

IMG_3054.PNG


突发的疫情

周加宁:2020年对人类的发展是影响非常深刻的一年。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非常大,造成美股史无前例的四次熔断,使全球央行开启了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量化宽松政策。

首先请昊洋谈谈2020年的疫情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

薛昊洋:2020年疫情的影响是全球的,它对实体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整个虚拟资产和金融市场也受到了对应的影响。全年金融市场的行情非常剧烈,就是受到实体经济的影响。

疫情在中国爆发之初,大家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有着非常悲观的预期,造成了A股千股跌停的局面。到了三月,疫情在英美欧等地爆发,直接导致他们本国的金融市场有史以来最快速度的下跌。
 
IMG_3055.JPG

这是疫情第一次对虚拟市场造成冲击。

在此之后,全球的央行,包括美联储、欧洲的央行和中国的央行基本上都开启了量化宽松政策(注:中国不叫量化宽松)。他们先从降低基准利率开始,如美国把基准利率下降到了0.25%到0%,欧洲甚至到了负利率的状态。
 
这些政策没有阻止股指的下跌,全球股市呈现出流动性丧失的态势,最后,美联储亲自下场救市,开启了无限QE。它直接下场购买MBS(注:Mortgage-Backed Security,抵押支持债券或者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品种),最后促成了大家今天所看到的从去年三月底到现在的这波牛市行情。

IMG_3056.JPG

周加宁:当时你有预料到这波行情会这么猛烈吗?

薛昊洋:我当时的判断是在流动性丧失大家被动性卖出时适当建仓,因为对流动性丧失的现状和后期政策的预期比较明朗,但在那个节点,没人知道会跌到什么地方,后面的经济宽松虽然表明了预期,但也没有想到会走成这样。

周加宁:文杰,从你的角度,你觉得疫情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

沈文杰:我的角度和昊洋不太一样。

首先,我们低估了互联网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学会线上购物,由此引发了中国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

在全球消费浪潮中,Shopify、Amazon等跨境电商发展起来。除了电商购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式的购物,大家还会考虑如何用Peloton在家健身,开线上party。
 
由于线上社交、居家办公的需求增加,ZOOM、飞书、腾讯会议等软件被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与之配套的SAAS管理软件。
 
这些软件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因为人分散了,公司不再依靠面对面的管理,而是通过线上系统,把所有东西数据化、流程化、线上化。这样,整个生态就被创造出来了。

这些远远超越我们认知的体验可能存在于未来十年或者科幻的电影里,但是在今天基本或接近实现了,所以带来了大量投资机会。

周加宁:刚才我们聊到的Peloton是一家美国做健身产品和内容的公司,他们一辆动感单车两三千美金,顾客每个月要交39.9美金去买他们直播的动感单车课程内容,他们针对的是美国比较高端的人群。

在疫情下,家没有太多的健身渠道,这个公司的股价增长了好几倍,现在应该是200多亿美金。还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Amazon,在疫情中逆势增长了40%。这些都是以前的我们想不到的。

我想补充问一句,你觉得疫情后线上开party,线上买菜的估值会下跌吗?

沈文杰:这个也是我在想的。
 
我们看到疫情拉高了他们的估值,但从事实层面来说,因为疫情先在中国缓和,使许多线上需求回撤了一些,但他们的进程还是比之前快很多。就像我们可以自由出差了,但我们还是在线上开大量的会。

大家已经习惯把工作搬到飞书、腾讯文档上面,大家还会继续地使用这些东西,因为已经体验到了它所带来的效率问题。简而言之,人适应了这种新的体验。

周加宁:OK。你们觉得这次疫情结束后,会长期利好哪些资产?哪些会受到大的利空?

薛昊洋:总体而言,因为疫情阶段性地打击了实体经济,尤其是线下的实体店铺。

现在又叠加了央行的大扩表,现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在2021年比较明确的,受到实体经济冲击最小的,周期性最弱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最稳健的资产。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全球二级市场呈现出一个结构性牛市的节奏,大家投资资产也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一是以一些非周期性的、防御类的资产为主,如消费、互联网,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医药类板块;

二是大家对头部公司更加信任,美股和A股都是这样的表现,比如茅台去年年初的价格是1000块钱,最低跌到800多,到年底已经将近2200。大家都说茅台的股价至少要值一瓶酒钱。

周加宁:你做了哪些操作,赚了多少钱,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薛昊洋:我的操作比较偏常识,去年初时觉得下跌是流动性导致的,后续的全球宽松也是可以预期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看不清楚的时候,我就抱团龙头股。

在疫情时期,选择敏感性比较低、甚至可能因疫情受益的股票,比如我在去年初时重仓的是五粮液和腾讯。另外,之前没有机会买入的成长股,在市场系统性回调的时候,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买入点,比如拼多多和港股的美团。

沈文杰:从产业的角度,我认为整个医疗行业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绝大部分人高估了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但是这次疫情敲响了所有人的警钟,那就是医疗投入肯定是不可逆的。
 
另外,不可逆的是商业地产板块,特别是写字楼、办公楼。因为疫情过后,大家发现并不那么需要实体办公,整个趋势是搬离写字楼的。

这样,非头部的商业地产肯定要往下走。商场还有一个不可逆的趋势,除非大家对互联网公司的预期变得不合理了。
 
最后,互联网公司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广,刚刚已经提到过它的适应能力有多强,还有就是它的边界越来越宽,它的价值能够达到的天花板。这个认知也是不可逆的。

周加宁:长远来看,我们有几个不可逆的趋势,比如昊洋讲到的美团和拼多多,就是典型地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头部以后,仍不断延展。

像拼多多做社区团购,甚至卖特斯拉;像美团,与其说它是一家做团购和外卖的公司,更不如说它是生活服务领域的SAAS化。


中美博弈下的投资机会


周加宁: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对投资者来说,会有哪些比较大的影响?

沈文杰:从一级市场的角度考虑,特别是在实体清单制裁技术这个问题上,中美博弈的反应非常明显。

但这既是一个危机,又是一个机遇,危与机并存。比如华为,因为它足够尖端被制裁,影响也特别大。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双循环、国产化替代的背景下,小公司逐渐发展起来。无论是人才回国、市场需求,还是国家在鼓励整个产业链的完善、机构在资金端的支持,都在给小企业营造出很好的发展机会。
 
除此之外,从长期来看,我认为中美博弈已经变成全球位置的争端,无论是谁当美国总统,对抗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周加宁:没错,可能短期的手段不同,但长期来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其实拜登政府报告也提到,把中国定位成最大的竞争对手,竞争是必然存在的。
 
那我再追问下,在中美博弈的环境下,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你们在投资方向上有哪些应对?比如我们启明创投在国产替代的芯片和一些高科技方向,明显加大了布局。

沈文杰:我们投资了做GPGPU的AI芯片方向的壁仞科技。

因为国际环境,自主可控变得非常急迫,在最卡脖子的这些行业里面,我们需要尽快在资金、人才、市场端把它往前推,所以我觉得技术方面、科技方面对于我们一级市场投资来讲还是非常明显的。

周加宁:好的。我们知道半导体芯片在一级市场非常火,二级市场是不是也有这么个情况?

薛昊洋:我之前也是做一级市场投资经理,主打科技类的投资,两三年前的情况基本上跟现在截然不同。
 
我们当时对整个半导体行业,包括一些自主可控项目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单纯在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没有那么性感,那个时候其实很少有人去投半导体。
 
IMG_3057.PNG

2018年,贸易战开始,国家层面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二级市场我觉得真正最有创新能力和冲劲的那些公司或者最尖端的人才,可能不单纯只在二级市场,二级市场确实也在2019年和2020年这两个年度给予了中国整个中国自主可控和芯片非常高的溢价。
 
从用脚投票的逻辑看,大家对芯片市场都是非常看好的,但是它要在什么节点上兑现,就是它的股价什么时候能够兑现它的实际业绩,我觉得有待商榷。

就像创业一样,真的跑出来的十家里面可能只有一两家,所以我也在问真正的钱流到实体里面去扶持这个行业,能不能加速这个进程。

目前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其实有几家可以作为重器,因为自主可控的方向有很多的细分领域,2020年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半导体,包括半导体的制备、制成等方向。

华为先被列入实体清单,之后台积电无法为它供货,这个事情在社会上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

后面杨博士带领的中芯国际进入大家的视野,他带领整个中芯国际可能在未来的3-5年内,从65纳米的成熟工艺到14纳米、10纳米的先进制程中,进行尝试性的突破。
 
IMG_3058.PNG

无论是国内金融资本还是产业资本都在主推的这个方向,当然从股价上面它也给予了投资人比较超额的回报,但是持续性最终还是要靠业绩来落地的。

第二,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2019年科创板设立之后,大量的科技类公司上市就变得容易了,它允许还没有盈利的公司,尤其是硬科技类型的公司可以进行上市。这也代表了中国对于产业的支持,力度都是比较空前的。

沈文杰:新设的科创板在我看来,就是为所有要上市的公司增加一轮融资,这就是国家通过它的方式调动了全国的资产,用国家和股民的资金来为这些公司们做一轮大额的融资。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周加宁:尽管今天有些公司在A股上市,拿到了很多钱,但它最终未必能够兑现大家对它的预期,但是我们相信还是会有一些公司最终会成为中国的英伟达、英特尔、辉瑞。

我还想补充一点,在2020年,整个国内的消费市场在蓬勃发展,尤其是新兴的国货品牌,在过去两三年快速的崛起。我们看到最近这半年有两家很有标志性的公司上市:完美日记泡泡玛特,两家都是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
 
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新一代年轻人群的崛起,包括整个大的政策环境也是支持的,我们也看到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

沈文杰:对,里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点,就是在大背景之下,爱国热情和国货这两个词关联在一起大量的中国品牌,大家给了它更高的溢价。
 
IMG_3059.PNG

除了新的创业公司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像中国李宁也享受到了极高的溢价,甚至在一些二级的交易平台上,价格仍然在不断走高,甚至得到了比传统的耐克、阿迪达斯更高的美誉。这就是民族的国货自信带动了国产品牌的快速发展。

周加宁:另外,现在的Z世代(1995-2005)与70后、80后的消费习惯已经不一样了,他们不再以国际大牌为唯一标准。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自信了,更底层的逻辑是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在突显。


2020年资本市场改革


周加宁:2020年的金融市场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金融市场的改革,尤其是刚才我们提到的,像科创板是2019年启动的,很多公司都是在2020年上市的,还有一个就是注册制的落地等制度性的变革。

这些事情对于整个中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影响也非常深远。首先我想问一下昊洋,因为你是直接做二级市场的,具体的政策改革有哪些?

薛昊洋:中国的A股制度其实从2018年底开始就进入有史以来最具里程碑式的改革。因为考虑到整个中国A股参与者的复杂性,整体上会显得比较温和。
 
这里面有几个比较大的事情,第一就是2019年科创板的推行。它其实相当于放宽了中国A股市场的准入门槛:不盈利也可以上市。它在设计上市制度时参照了纳斯达克的交易和准入规则。

我们一直在诟病A股市场,好的公司不多,差的公司不能退,所以国家在2020年其实是做了这几件工作。

第一点是注册制的放宽,在2020年6月,就是整个创业板改制,2020年8越,第一批的创业板注册制的股票上市。上交所和深交所其实都有了试验田。

第二点是注册制的放开,根据我的观察,会继续的放缓,可能会在2021、2022年扩大到整个上交所和深交所。

第二,针对资本市场只进不出的现状,2020年,国家颁布了新的证券法和上交所、深交所对退市制度做了修订。这会让整个市场显得更加市场化。好的要上,差的要退,可能未来A股的壳不值钱了,公司会越来越多

第三,可能在上一轮牛市(2014、2015年),再融资被看作大股东或者相关方资金套利的方式,所以在2017、2018、2019年,A股的再融资是呈收紧状的。从2019开始,A股的再融资制度慢慢放开,这也是国家为了加强整个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扶持中国优势资产所做的努力。

在2020年年底,中国刑法修订了上市公司关于欺诈虚假披露的法规,以前上市公司造假罚60万是上限,现在是处以不设上限的一个罚金。
 
对应的整个A股的集体诉讼制度也在完善之中,所以整个中国的国内的资本市场,其实从制度上慢慢向比较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靠拢。对A股的投资者和优势资产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周加宁:我们看到这些变化,其实上市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股市里面公司会越来越多带来的一个结果,我认为可能好的资产它会越来越牛,真的没有价值的资产会一直趴在地上,甚至会一步步退市。

文杰,你觉得对于你们一级市场的投资有哪些影响?

沈文杰:总的来说,这样的影响会调动市场的活跃度,让大家更敢投,更愿意投,然后也更明确投资目标。

特别是刚刚提到的很多公司,以往我们会说这样的公司没有办法上市,我们就没有办法投资它,去海外上市值非常低。

以前中芯国际就那么点市值,在海外上市就非常难,在国内上市收入、财务跟不上,甚至还有很长的亏损期,这就让投资者不敢投。

第二,注册制的推出就是把一些权利交还给市场,市场认可,公司就可以上市,市场如果觉得这是一个差公司,就可以让它退市。

按照以往,A股上市的比较门槛比较高,比较严,可能不完全是高这个来描述,是另外一种标准,因为很多好公司没有办法匹配这样的要求,就导致了壳公司这种所谓的价值出现。
 
只要进到这个里面,你就会有一定的价值,无论公司好坏,大家都被迫的去接受这个价值。但是在这个情况下,当盘子越扩越大的时候,头部公司就真正跑出来了,它吸引了资金,它有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的公司就走向退市这套机制。

周加宁:我同意文杰说的,我认为的整个改革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鼓励的方向都是真正有价值的。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公司滥竽充数,但我们相信好的公司终究会在这些好的改革下,慢慢跑出来。

这个是我们今天聊的第三个话题,就关于资本市场改革。
 
剩下几分钟,我想跟两位投资高手聊一些具体的变化,比如白马股抱团,还有公募基金发行量很大,发行了以后去买白马股。

甚至有人做一张图,中国股市就是四瓶液体,茅台两万多亿对吧,农夫山泉8000亿港币,海天酱油也差不多一万亿,金龙鱼8000亿。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IMG_3061.PNG

薛昊洋:我觉得它既合理也有点不合理。从趋势开始,在预期很不明确的时候,拥抱消费类资产其实是安全性最高的。整个这样的风格演绎下来,到2020年底2021年初,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还是非常充足

它在不断上涨,也会不断地吸引新的投资者,机构可能有一部分是主动加入,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新发基金被动需要配置这类的资产,因为它体现的是一部分基民的意志。

我觉得从基本面来讲都是好公司,但是它值不值这个价格,比如四瓶液体,我觉得可能有两瓶不值这个钱,但我觉得茅台肯定应该还是值这个钱的,像金龙鱼,我持保守态度。就是整体的估值,是这样被撑起来的。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说,暂时看不到一个非常大的结束趋势从预期收益率的角度,如果茅台在2024年、2025年的业绩可以做到1000亿,你说它市值涨到个三万亿,好像也不能说有问题。

前段时间已经涨到27000,再提升估值也是有可能,但是它的比较合理的预期收益率就明显被压缩了,这是必然情况。

周加宁:那我帮初入投资的朋友们问个问题,茅台、农夫山泉、海天、金龙鱼很贵,未来会不会更贵?相反,在结构性牛市里没有赶上这波行情的,比如说银行地产股,你觉得2021年会有机会吗?

薛昊洋:对A股来说,2019年、2020年其实是已经是两年牛市了,而且基金的收益率都非常可观,因为这类头部的资产大家的重合度其实是比较高的。

在中国市场,我对2021年的预期保持谨慎乐观。合理的走势,是通过时间来消化结构性的高估。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其实在路上,但从5-10年的周期看,根本没有走,可能是中国核心资产和核心蓝筹的估值在与国际估值的接轨
 
如果是在这样的假设的基础上,对于先涨的东西,它可以横在那,或者涨多了,回调一下很正常,没有涨的,大家觉得有偏见的,当市场或者预期发生扭转的时候,它可能会被超额的流动性在短期内非常快速的估值修复,这个我觉得是可以预期的。

尤其是中国的银行,大家在去年并不看好,因为它本身本质上也是结构化。我们不能用传统的大型的股份行、大型的商业行和地方行的区分方法。

我们会发现招行、平安、宁波银行这些零售银行做强势的,会明显的走势强于资产负债表里面对公业务比较强的。
 
IMG_3062.PNG

去年说银行让利实体是四大行,它的表现就相对平庸,这个只是市场预期而已。因为银行其实是作为万业之母,一个长牛的经济体,它的金融业是不可能不长远的,但是不是结构化,我觉得未来是结构化。地产我觉得也是类似的逻辑。

沈文杰:从我的角度上来讲,刚刚提到中国股市是四瓶液体,美国是四个屏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我们从市场的角度解读它,就发现它体现了美国的优势在哪里,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最后反映到财务数字上,它其实就是买单人的数量和收入与利润,就是美国的强在它的技术、科技,美国的科技是走向全世界的,它的受众是全世界,它面向全世界的人口。
 
但是食品行业有一个特征,全世界的口味是不同的,所以它的受众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它的整个的供应链很难全球化。
 
中国的优势是人口众多,所以中国的食品公司一定是比美国的食品公司更值钱,因为它在适应更多的人口,致使买单的人更多。
 
中国为什么是食品走在前面,是完全可以理解。但为什么科技没有达到,是科技还没有跟上来。

中国的科技可能不会像美国的科技公司一样面向全世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像VIVO、华为、小米等手机是在走向全世界的,一些智能硬件也在走向全世界。
 
所以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科技能够跟上来,先服务好这14亿人,再服务好更多的市场,中国应该是食品很大、科技也很大的一个局面。所以我认为在投资机会上,中国在消费和科技都有巨大的机会。

周加宁:我认为在2020年,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是非常棒的,像刚才我们提到的美团、拼多多,像新能源的蔚来汽车,其实它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是很可以,而且我相信未来资本市场会给他们更高的价值。

还有一个关于2020年的话题,也蛮有意思的。瑞幸曾经也是国产消费品之光,2019年上市就达到40亿美金,最高冲到120亿美金。它说要成为中国的星巴克,结果遇到问题,爆雷退市了,文杰,你怎么看这家很有争议性的公司?

IMG_3063.JPG

沈文杰:如果抛开造假来看,瑞幸是一家不错的公司,首先它店开得非常快,三年就开了4800家。虽然它的产品众口难调,但总的来说,你很难在这个价格区间得到比它更好的产品,它给你的产品的同时兼顾了便利性。

我们也看到暴雷之后,二级市场爆了,但它的线下店铺运营的好好的,本身品牌也好也比较稳定。我倒觉得它暴雷的核心是,当时管理层稍微有点急功近利,他所追求的增长的速度所要求的资源超过了当时的业态所能承受的最大值。

面对这样的处境,他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以造假的方式融入足够多的资金,把这个推上去做,但这显然是个剑走偏锋了。但本质上,我觉得他在解决这个问题,他在解决以不合理的速度增长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能够看到市场中的咖啡店如此普及,奶茶茶饮,遍地开花,说明市场需求真实存在,甚至我们看到一些走下坡路的咖啡品牌,像太平洋咖啡又起来了。

所以其实市场的需求是非常大,一般的消费品牌都融资拿到了很多钱,这都是资本对市场的反馈。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如何投资


周加宁:我们回顾了过去,也分析了这么多重大的事件,但归根到底,我们做投资是要赚钱,要有回报。那么,展望未来,2021年,你们觉得可以投什么?

沈文杰:如果说要理财,大家觉得未来一年可以买什么样的资产?

我觉得一是消费市场里的国货品牌,肯定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是因为还有大量的品牌没有被做,或者说没有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二是科技,在未来五年都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赛道。

除此之外,对于二级市场来说,军工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方向。因为在中美关系的背景下,在争夺话语权的角度上,军工在中国整个GDP中的占比是比美国低很多的。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这个比例一定会上去,第二个是中国GDP还在增长,所以一定会有大量的提升。
 
而这个上去又是由两个因素去推动的。一是中国在不断地被夯实在第一名的位置,第二个是整个技术的提升非常明显,中国整个军工的技术水平以前是落后美国可能两代,现在可能只落后一代甚至半代。

在这种背景之下,整个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设备完全可以列装以往落后两代的东西,其实列装太多也是一种负担。在这个背景下,这是可以大规模投入的,因为要和大国的地位匹配起来,这也是我认为,未来军工会往上走的逻辑。

薛昊洋:文杰对整个成长性的行业概括比较好,我就给大家一些比较common的理解。

第一,中国其实没有特别直观的投资渠道给比较大的平民老百姓,过去大家喜欢投资房产。但是房产应该是结构化的,会以全国的城市群为主,如长三角、珠三角。

第二,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可以长期定投的。比如2020年,不断有基民在入市,整个基金的发行达到了近年的最大值。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对外资开放,外资不断买入,因为全球都觉得中国的部分资产是最优质的资产。
 
第三,指数层面,我觉得整个位置也不算很高,然后今年可能涨得快了,在回调时遇到结构性的买点,可以多买点。不好特别推荐,但军工板块,我觉得未来至少两三年是可以的。因为从整个上市公司来看,确实在航空装备方面,国家是要加大采购的力度和列装的力度的。

此外,大家不太重视的银行、非银金融、地产的传统周期类行业,我觉得在中国资本市场就是长期牛市的趋势。明白这些行业的逻辑,就是一个套利的机会,但是不可能指望说他去像成长类的资产一样,一年翻五倍十倍。
 
最后,大家还是要对2021年的资本市场的表现有合理的预期,就是整体表现不会像2020年这么好,可能的结果就是长牛之中的歇歇涨涨。

周加宁:我总结一下两位老师刚才给的建议,从行业上来看,新国货消费、高科技、军工是好的方向,被低估的银行,非银的金融类的资产是方向。重要的是要选择头部公司,不知道什么是头部公司,就关注行业第一、二名。

我讲一下我的一些观点,我觉得我们今天讲了很多,包括疫情,包括美联储的扩表和零利率,资本市场在2020年一下子暴跌,然后又不断的创新高,我觉得背后很重要一点是货币,我认为在可预见的两三年的时间内,全球流动性还是比较宽松,钱还是比较多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个人是不建议持有很多现金,我认为还是要把这些现金尽可能地换成资产,才能够跑赢大盘。

如果说换资产的话,就像刚才两位老师讲的,我认为还是要换成这些优质行业的头部资产,如果有些同学觉得看股票太难,我觉得买房也不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正如昊洋说的,要买好的城市里面的头部标的。


Q&A环节



哪些领域的基金可以购买?

薛昊洋:这问题比较宽泛,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收益率的要求。
 
我之前也简单做过一个对于小白来说,比较合适的一个资产配置,40%的左右的资产会配置在流动性比较强的类货币基金里,这些收益增强类就是比活期储蓄的定期储蓄的利率要高,流动性又比较好。

因为对于小白来说,可能不能有非常大的一个风险敞口,然后可能一些头部的基金,比如说大家可以去看这些规模相对比较大一点的,像易方达、南方基金、东方红、兴全这些基金公司。

挑基金,最重要的其实是挑基金经理,然后我觉得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些从业期限比较久,大概可能在至少在五年以上,最好在十年以上的基金经理。
 
大家可以去理一下,整个年化收益率比较高15%以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筛选标准去筛选几个基金,然后买的时候可以申购的话,比如说你按全部资金的10%申购一家,这样的话买三个基金左右30%的权益类的资产。

然后刚才说40%的内类现金,30%的权益类的基金,然后还有30%大概是会配置在类似于混合偏债型的基金,那里面可能有20%是权益类的资产,比如说是股票80%债券类的资产这样的结构。

整体上而言,类现金的话,年化应该是在2.5%到3%左右是偏债类的,可能是在5%到7.5%左右,权益类的基金可能会在15%到18%,权益类可能波动性会大一些,但潜在的收益会更高一些,所以这样加权平均下来,可能整个年化可能会在8%以上。

我自己觉得8%年化的收益率,对刚入门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收益,除非风险偏好强一点,或者这部分钱不是特别要用的。

周加宁:你觉得哪些行业的基金需要特别关注?

薛昊洋:选基金的时候,对于A股现在估值合理偏低的这些行业基金,买ETF,基本上不可能亏钱,但是如果现在去买消费类的,我不能说会亏钱,但有可能会浮亏,就是在60倍到100倍的PE去买这些消费品基金,它一年不涨也很合理。

我只能这么说,大家风险偏好如果高的话,可以去买一些消费电子,中国还是有非常强的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如果军工回调的话,可以配一点。

医药的话,国内的医药公司可能比美股的要更贵,我觉得美股的医药有两个ETF还是很好,国内的话医药因为我自己的设备太多,而且我一直也不太敢买。
 
怎么看待泡泡玛特的成功?

沈文杰:我觉得泡泡玛特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喜欢的亚文化走向主流文化的转变,我觉得这可能是亚文化走向主流文化第一次在资本上被认可

在中国市场上这是第一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第一次之后所引出来的东西。2018年,泡泡玛特在新三板挂牌,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被认可,摘牌的时候好像还不到20亿,直到今天可能还有很多比较传统投资人不理解他。

IMG_3064.PNG

其实泡泡玛特一路过来,财务一直是有根据的,它最大的质疑来自市场有多大,能否持续?它有多少的想象空间都是在这些方面的质疑上,包括它的IP未来能不能有新的爆款出来?
 
我觉得如何看待泡泡玛特的成功,更多是在于如何宏观的去理解人群一代一代人群的变化,这是更关键的一个因素。

当你认可了这一点的时候,你往下看,你会发现它的财务是那么的好,增长是那么的快,然后它有那么多事情还没有做,还可以做就很大。
 
比特币会不会变成类黄金的避险资产?

周加宁:今年,比特币一下子火了,之前其实也会可能在小圈子过,但是最近这几天是很多人因为它涨了超过四万美金。

我个人的观点是比特币今天的确有一点类似于黄金的地位,当然不完全相同。因为它整个的走势就是说当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当货币贬值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人会去购买比特币。

第一是它跟黄金一样,数量是有限的,它不能无限增长,另外一个是它本质上有一定的流通性的,有一定的货币属性,但本质上跟黄金还是不大一样。

IMG_3065.PNG

沈文杰:我觉得这个问题的问题是,最后的落脚点变成避险资产,我觉得短期内它肯定不是避险资产,它是高风险资产、超高风险资产。但是我觉得如果放的时间长一点,我们去看待它的话,比特币的地位就显现了。它有非常广泛的认可度。

其实从2020年来看,美国华尔街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基金,知名的投行,养老基金都持仓了比特币,很多头部的基金都在持仓比特币,现在的持仓比例还比较低,但是对长期来看,它肯定会有一些价值。
 
但短期的话很难说,我不建议非专业的比特币投资者去投资比特币,因为它的波动性,它的集中度,它被控盘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我觉得这一定是非常专业的投资。
 
近期出现南下基金加速的情况,怎么看南下基金以及随之而来的投资机会?

薛昊洋:这个问题提的应该是指沪港通的南向资金,在买港股的一些低估值的,或者其实也不仅仅只是低估值的资产,最近比较明显的就是腾讯中国移动、中海油。这要分两个方面看待。
 
就像中国移动、中海油这几个公司,它本身是2020年底,美国禁止了他们在美国的交易,令他们整体摘牌。之前在2021年初开始南下基金比较厉害,一天可能买好几百亿。

整体而言,从这类资产来说,它整体是低估的,而且我也说了,在整体牛市的情况下,大家对它预期看好一致的的时候,它会非常迅速地进行价值重估。

之前大家对中国移动最大的诟病是没有增长,每年资本开支不小,好处就是非常稳健,不会倒。中海油就是受到石油的影响,一般往上的话可能会反弹,比如说断断续续走个一年涨个一到两倍都是非常正常的。

南下基金其实除了买了这些以外,还买了腾讯、美团这些可能已经涨过一轮的公司。

整个港股市场是被低估的,因为香港在过去一年多两年,其实经历很多事情,一些国际资本可能承受不了政治上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不确定性,慢慢退出港股市场。但长期来说,是不影响市场的。
 
IMG_3066.PNG

资产的估值本质上是在港股上市的资产,它其实在香港没什么业务,很多都是国内的产业,你说同样的公司,为什么在两地估值差异这么大?尤其是在内地和香港,它的资本通道逐渐被打通之后,香港肯定也会是结构性牛市的。
 
就我个人而言,应该会买入大家都比较看好的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也有一些被忽视的,香港的非银金融资产,比如可以买一些香港的中资券商,它们在估值上可能只有A股的35%。

像中国移动中海油基本上都是很低的估值,就是香港可以说是在国内资本市场来看,是一个被低估的洼地,如果你会选股的话,收益会不错的。

如果大家直接买香港市场买股票的话,一定要关注这家公司的流动性,因为没有流动性的资产,无论多么低都是不能买的。

周加宁:刚才薛老师分析得非常重要,我总结一下:

第一,资本市场很有机会,有估值修复的大机会;
第二,一定要选好,要有流动性,并且这个业务得是扎实的;
第三,如果你没有本事选的话,就去关注一下做有港股持仓的这些基金,自己做一点小的功课,去筛一下基金。

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精彩的分享。


编辑 | 王路
版面 | 田晓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5 09:03 PM , Processed in 0.0434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