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专学历的团队,怎么攒起了一个“千亿芯片”的骗局? |
访谈 | 邱晓芬 苏建勋
为什么仅仅时隔一个月,千辛万苦求来的宝贝“光刻机”,就被抵押出去换钱了?这让芯片公司“武汉弘芯半导体”(以下简称“弘芯”)的管理层,尤其是新聘来的CEO、业界泰斗蒋尚义感到很不对劲。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全世界仅有几家企业可以生产,当中以荷兰公司 ASML 技术最为先进。但由于中美经贸摩擦,据路透报道,自 2018 年起,美方多次游说荷兰政府,希望荷兰不要允许 ASML 将高端光刻机出口中国,致使国内芯片厂商“有钱也买不到”。弘芯员工陶永还记忆犹新,2019 年12月22日光刻机到位的情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网安大道的一座厂房内,五位工人小心翼翼地把一台庞然大物运进恒温车间,这台型号为NXT:1980Di 的光刻机,被密封袋层层包裹。为了防止氧化,工人还在袋中注入惰性气体,保持全程液氮保鲜。光刻机入厂,弘芯如获至宝。当日为这台光刻机举办了一个进厂仪式,火红的背板上写着“弘芯报国,圆梦中华”,合影的人群中,站着前台积电二把手蒋尚义。“弘芯有个蒋尚义,蒋爸带了光刻机”,桩桩件件,都是国内半导体界顶天的大事。74 岁的蒋尚义是半导体界风云人物。在业内,蒋尚义被尊称为“蒋爸”。一位行业人士对 36 氪形容:“台积电有很多叔、伯字辈的,但’爸’只有一位。”2019 年6 月,蒋尚义加入弘芯。曾有弘芯人士问蒋尚义为什么能拿到光刻机,蒋尚义答:“我们在台积电时签过几百台,(ASML)上上下下哪一个不和我们熟?是看面子才愿意卖给我们第一台。”光靠脸面还不够。上述人士告诉 36 氪,由于ASML产能有限,对外供货条件极为严苛,即使接受订单,ASML还会派十几人的团队去客户工厂实地考察,以“打分制”评判买家的技术蓝图、资金状况等。还是依靠蒋尚义,弘芯很快得到了接受考察的机会。2019 年 12 月,弘芯获得了一台全新的DUV深紫外光刻机。一时间,当时仅成立两年的弘芯公司,在一众近几年新上马的芯片项目中,风光无两。而它此前订立的宏大目标——上手就主攻14nm工艺,紧接着就要拿下7nm,月产3万片的产能,行业里基本只有台积电和三星能实现——似乎也不再那么如梦幻泡影。可蒋尚义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费劲心力求来的光刻机,在入厂不到一个月后,就被抵押进银行换了钱。天眼查显示,2020 年 1 月20 日,弘芯将引进的 ASML 光刻机抵押给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以此贷款5.8亿元,在抵押信息一栏,赫然写着该光刻机“全新尚未使用”。“蒋爸开始觉得不对劲。”林雄对36氪回忆到。他是弘芯团队早期成员。2020 年 6 月,心灰意冷的蒋尚义打算辞去弘芯董事与 CEO 职位,彼时,蒋尚义与弘芯董事会已然决裂,为了强留住蒋尚义,弘芯董事会露出了狰狞嘴脸。一名知情人士告诉 36 氪,时任弘芯董事长李雪艳为了阻挠蒋尚义离职,表明要发律师函起诉他,“要把蒋爸写得很难听,把弘芯所有的失败都归在蒋爸头上。”百般阻挠下,蒋尚义无法脱身,甚至一度沦为弘芯对外示人的傀儡。2020 年 7 月8 日,弘芯举办“员工表彰大会”,蒋尚义被要求出席为员工颁奖,弘芯官方对外发布了蒋尚义、李雪艳等人合照,画面里红红火火,一团和气。
图为 2020年 7 月弘芯表彰大会合影,图中左7、8 为李雪艳、蒋尚义。图片来自弘芯官网
活动结束后,蒋尚义迅速离开武汉,随后回到位于美国的居所。他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曾说:“我在弘芯的经历是一场噩梦。”在蒋尚义宣布辞职一个月后,地方政府的一纸文书,将弘芯的爆雷惨状展露无遗。2020年7月30日,弘芯所在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官方发布一则报告,明确指出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向弘芯讨债未果的工程总包公司“武汉火炬建设集团”(以下简称“火炬”),其负责人卢海涛对着诸多地方官员愤怒声讨:“凭什么说(弘芯)投了1000 个亿?那不就是骗子!”令人不解的是,弘芯最初的几个攒局人全无半导体从业背景、甚至大多是大专学历,他们是怎么把武汉政府、业绩泰斗蒋尚义,以及众多合作公司,一步步骗进入了这个“千亿骗局”?更重要的是,对于诸多急于“造芯”的各地政府、各路资金,怎么避免再次踏入“弘芯式骗局”?
01
组建芯片项目要找人、找技术授权、找政府,关系层层嵌套,难度极大。但由于芯片业务需要土地、建厂、买机器,每个环节都牵涉上亿的巨额资金。投机者一旦得手,回报极具诱惑。而故事讲得大、牵扯金额高的武汉弘芯,正是这么一个大胆的项目。曹山,弘芯最早的做局者。2017年,曹山就试图组建半导体项目。有知情人士对 36 氪称,为了找到有意愿合作的地方政府,曹山平日里就在各个省会城市中流窜,包括广州、合肥、成都、南京等地,但多数情况都是碰壁。在林雄的印象中,曹山满嘴大话,颇有江湖气。为了包装自己,曹山身上常揣多张名片,身份包括“台积电副总”、“宏碁驻美国纽约第一任副总”等等。然而谎言常被拆穿,因为“台积电副总没有叫曹山的”、“宏碁在纽约根本没有公司”。多位与曹山接触过的人士告诉 36 氪,“曹山”甚至不是此人真名,其真名为鲍恩保,曹山是他借用了老家司机的名字。“犯过的事儿太多,所以在外面都用化名。”一位熟悉曹山的人告诉 36 氪。但行走多地,曹山练就出一副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组建弘芯前夕,曹山遇到了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龙伟。龙伟,弘芯背后的隐秘操盘手。多位弘芯内部人士告诉36氪,龙伟“很有能量”,在龙伟的穿针引线下,弘芯敲开了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的大门。为了把控住公司实权,龙伟找来了关系亲近的李雪艳担任弘芯董事,李雪艳的从业经历和芯片毫不沾边,她卖过烧酒、开过饭店、还倒卖过中药。龙、李二人还将多位亲信安插进弘芯任关键岗位,诸如董事会监事李月茹,有内部人士称,其此前是负责照料李雪艳日常起居的“贴身保姆”。一个荒诞的初始团队形成了:有“背景”的龙伟担任董事长,“江湖混子”曹山为董事,“芯片小白”李雪艳为董事兼总经理,三人均无半导体从业经验。而这样一个千亿级半导体项目的创始团队,学历竟以大专居多,曹山本人更是只有小学文凭。出乎意料的是,在龙、曹、李三人的操作下,弘芯迅速起势:2017年11月12日,曹山成立了一家名为“北京光量蓝图”的公司,4天后,光量蓝图作为持股90%的大股东,与武汉东西湖区政府共同成立了弘芯。隐患自此就埋下了:看起来,武汉东西湖区政府承担的风险很小,它作为10%的小股东此时仅注入了2亿元启动资金,在动辄投资百亿的芯片项目中只是小数目;可问题在于,持股90%,龙、曹、李一方的光量蓝图虽然当时摆出了要承担重任的姿态,承诺要投18亿元,但其实一直没有实际缴纳这笔钱。2017-2018年,曹山、李雪艳成立的北京光量蓝图,实缴资本为0。 数据来自天眼查
不过,这并不妨碍短短一年内,弘芯迅速成为武汉市的明星项目。2018年起,弘芯连续两年入列为湖北省重大专项的项目。对外,弘芯都介绍自己是一个投资额200亿美元/1300亿人民币的项目。来自东西湖区政府的粮草弹药也快速跟进。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文件显示,2019年1月,仅仅成立一年的弘芯已完成65亿元的投资;到了2019年3月份,弘芯一个月内就拿到超过15亿的投资。这些投资均来自武汉东西湖区政府。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弘芯能拿到这些资金?毕竟,弘芯团队初期在技术、运营上的种种错漏,令业内人大跌眼镜。对于晶圆厂来说,初期的技术路线几乎是定生死的一环。曹山最早为弘芯制定的技术方向是,生产90微米到7纳米制程的芯片,他还定下一个大炼钢铁般的目标:“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的晶圆厂。”但只要略懂半导体发展规律的人都清楚,没有一个晶圆厂可以同时生产跨越13个世代的芯片。按照半导体行业规律,芯片制造理应从入门级的65nm、40nm逐步向难度更大的14nm 递进发展,但弘芯一上来就宣称专攻 10 nm、甚至 7nm芯片。有弘芯员工曾问曹山:“为何还没学会走,就要飞?”曹山答:“做 65nm 芯片,项目只值 80 亿,做 14nm 能值1200 亿,油水就多了。”武汉东西湖区彼时为什么频频投入、如此急于上马芯片制造项目?林雄对36氪分析,一部分原因是隔江相望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紫光集团2016年在此落地的芯片项目“长江存储”搞得红红火火——该项目后来实现了64层3D NAND Flash芯片量产。武汉东西湖区也做出了产业规划:打造“芯、屏、智、网、新”的产业集群,“想做一个晶圆厂把产业链上下游串联起来”。一位上海半导体领域资深投资人对 36 氪表示:“地方政府很难理性,你看到大家都在搞(芯片),我为什么不能搞?总不能说你搞就可以,我搞就是过热。”不过要撑起弘芯版图,三人势必会露出马脚,为了假戏真做,龙、曹、李三人迫切需要一个实打实的技术团队。
弘芯公众号放出的办公楼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