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3点22分,美国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商业载人飞船(demo-2)终于迎来载人航天首飞,猎鹰9号火箭从位于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顺利升空。9分钟后,一级火箭在海上回收成功,12.5分钟后,火箭二级和飞船顺利分离。
这是全球首次由商业公司制造和运营载人航天,为了见证这个历史时刻,川普也亲自赶到肯尼迪发射台目睹火箭的升空并在发射成功后发表演说。
SpaceX的载人航天发射成功,不仅是全球历史上第一次商业载人航天,同时也结束了美国本土自2011年以来没有载人航天发射的窘境,意味着美国再次拥有了稳定可靠的载人航天体系。马斯克和SpaceX再次被推到众人面前。
问题也被抛出,一个另类的富豪,一个屌丝出身的民营航天公司,凭什么影响了美国,改写了人类航天史?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英雄之旅的故事,也是一个制造业新生代夹缝中赶超的样本。”
2001年10月下旬,刚过而立之年的埃隆·马斯克在两位好友的陪同下秘密跨越大西洋飞往莫斯科。这是一次疯狂之旅,马斯克打算购买洲际弹道导弹。两位好友同行目的更奇葩:看住马斯克。因为后者沉溺在造火箭中无法自拔,“难道他在发扬博爱精神吗?他真是疯了”[1]。
俄罗斯人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无休止的酒肉聚会过后才会懒洋洋地冒出一句:“你要买什么来着?”莫斯科市中心附近的一桩大楼里,又是推杯换盏过后,俄罗斯人给了报价:800万美金一枚,马斯克还价:800万美金给我两个。俄罗斯人看着他,说了一句,“好了,小孩,别闹了。[1]”接着讽刺马斯克没钱。
马斯克被彻底激怒了,不仅瞧不起人,还准备敲我竹杠,起身扬长而去。
大雪覆盖的莫斯科街头,三人扬招了一辆出租车驶向机场。两位好友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谈论造火箭这个白日梦了,两人在飞机上享用起了高级酒水。只有马斯克一人在角落里抱着一个笔记本,不一会,他突然蹦出一句:“嗨,兄弟,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1]”。
两人惊呆了,眼前这个书呆子已经用一张Excel表格详细拆解了造火箭的各项成本数据。在此之前他不过就是一个码代码的码农,创业撞大运成了亿万富翁,从哪学的这些航天知识?原来过去几个月,马斯克翻阅了无数的书自学如何造火箭。
无论亲朋好友怎么劝告,他始终坚信自己造才是唯一出路。奇幻的莫斯科之旅之后,一个新晋亿万富豪就这样开始了一场“疯子”之旅。
Part.1 初生牛犊:“穷小子”把 NASA告上法庭
2002年2月, 洛杉矶郊区埃尔塞贡多格兰大道东1310号的一间旧仓库里,SpaceX成立了。
SpaceX成立,右三:马斯克
一个词概括初生的SpaceX: 穷。
航空航天,花钱如流水,“没有十亿美金,你都无法叫醒波音起床”。2002年,eBay 15 亿美金收购PayPal,马斯克净赚了1.8亿美金并拿出1亿给了SpaceX,但这个钱拿到航天领域,连个水花都不会有。第一批员工入职时,他们被告知SpaceX的目标是成为“太空行业的西南航空”,这是一家美国的廉价航空公司,能省则省。
在马斯克之前,也有不少亿万富豪想要蚍蜉撼树,但都鲜有水花,这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周期的行业,不管是对科研水平还是应用工程转化的要求,都非其他行业可比。业界流行这样一个笑话:在太空领域,变成百万富翁的最快方法是什么?从亿万富翁做起「2」。
太空项目曾是一个100%由NASA(美国宇航局)垄断的市场,高度的国家垄断也带来了弊端。美国的太空技术,近40年之内几乎是原地踏步。马斯克浏览了NASA的主页,却发现找不到火星项目的研究资料,“每个领域的技术都在进步,为什么偏偏这个领域没有?”2003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场演讲中质问地不留情面。
太空项目的游戏规则要求你不仅要忽悠硅谷,还要巴结华盛顿。SpaceX诞生时,航天业已由“国家主导”逐渐进化到“寡头主导”阶段,这是一批少数具有技术实力和复杂系统项目研制经验的企业集团,他们垄断市场,分享政府订单,以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代表[12]。
不久后,NASA就把一份价值2.27亿美元的独家供应合同给了另外一家公司,而SpaceX没能一起参与竞标。为此,在NASA供职的一位好友萨斯菲尔德私下安慰他“别担心,还会有别的。SpaceX的合同马上就要来了[2]。”没想到这反而让马斯克更加愤怒了。为什么NASA要花纳税人的钱拯救弱者而不是扶持强者?
美国的精英群体中,有一小群安·兰德的簇拥者。这是一位非常小众的俄裔女哲学家,尊崇者奉若神明,鄙视者视其为邪教分子。安·兰德主义者的典型特征是:理性利己、捍卫个人主义,推崇英雄性和创造性。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是其虔诚信徒。
2004年5月5日,马斯克在参议院作证,借机大倒苦水。律师还拿出了证明NASA程序不正义的证据,这其中,萨斯菲尔德发给马斯克的那段安慰性的谈话也被当作证据昭示天下,这个非常没情商的骚操作让人大跌眼镜,为了赢,马斯克就这么把NASA里唯一的好友给“出卖”了?
最后,结果也让人大跌眼镜,NASA被勒令撤销合同,SpaceX险胜。马斯克将其归功为体制内残存的一批诚实、坚毅官员的努力。但根源上是内部力量的博弈,太空商业化的倡导者需要一个自己可以下注的标的,SpaceX恰好卡在了赛道上。
2000年以后,美国本土涌现出了以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为代表的民营商业航天初创公司。跟波音、洛马这些人脉深厚、家大业大的百年老店不同,这些后起之秀大多由功成名就的个人富豪领导,风格各异却又目标一致,SpaceX张扬,蓝色起源低调,但都野心勃勃企图重现美国航天业的辉煌。
左起:贝索斯、马斯克、理查德·布兰森
此后,SpaceX还告过波音、洛克希德马丁但都被五角大楼驳回了。后两者长期垄断了国防部的订单长达数十年。“就好像你在建房子,另一人在你边上建了一幢,还叫你滚。我心想,这都什么玩意儿,我们一定要抗争到底,根本不公平[2]。”
但不是每一次横冲直撞都能如此幸运,现实很快就教训了野心勃勃的穷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