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4|回复: 1

白酒触电|棱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7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冷清烟酒店背后,一个互联网“改造不动”的千亿市场 | 棱镜

 孙宏超 棱镜 2019-08-07

204F99E5-79A2-403F-8D4B-64942C22A658.jpeg
作者|孙宏超     编辑|张庆宁



编者按:


在这个互联网改造一切的时代,传统白酒行业扛住了电商平台的侵略,纵强势如阿里、京东,一样无可奈何。


白酒又是消费品领域中的皇冠明珠,行业营收数千亿,利润极其丰厚,电商平台因此绞尽脑汁,联络酒企,整合经销商,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是故,酒企、经销商、电商平台之间的故事值得寻访,本文系《棱镜》“白酒触电”系列上。



在茅台前面,再大的电商巨头也得俯首帖耳。


例如,7月份的飞天茅台电商平台招标会上,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给出一系列条件:2018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于500亿元,酒类销售额大于5亿元;快消品总仓数量15个及以上;自营平台注册用户数超5000万;线下实体店(配送点)全国省会城市覆盖率大于80%……


按照这个条件,只有天猫、京东、苏宁等三家综合电商平台有望入围,它们一起瓜分400吨的销售量。与此相应,茅台2019年下半年计划投放1.8万吨,其余91%以上的茅台酒还是通过线下渠道销售。


不仅茅台青睐线下渠道。根据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公布的数据,在整个酒类行业中,电商渗透率甚至不足5%。


白酒可谓零售领域的皇冠明珠,2018年行业销售收入5363.83亿元,在全品类酒水中占比66.04%,在利润方面,白酒的表现更为优秀,总额达到1250.5亿,占比全品类酒水84.7%,啤酒、葡萄酒难以望其项背。


这是个数千亿的市场,主导零售终端者,却是那些冷冷清清的烟酒店、整天喝茶刷抖音的店员,以及大型连锁商超中少人光顾的烟酒专卖柜……


白酒的线下渠道仍处于混乱、分散的群雄割据时代,没有一家线下零售商的营收达到百亿规模。


原因并不复杂,资深白酒行业经销商董孺对《棱镜》表示,白酒并不符合线上零售的需求,“首先不靠降价铺量;其次白酒往往需要立即买到、消费,一般不会提前购买;最后,白酒消费者往往都有固定的购买渠道很难更换。”


不过,冰冷海水之下,烈火正在燃烧,谁将结束这个“战国时代”?



白酒零售从计划到市场


白酒零售渠道之所以“古老而又传统”,有其历史传承因素。


1988年7月,国务院正式放开13种名烟名酒销售价格,对白酒的价格管制逐渐放开,白酒行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零售渠道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


董儒介绍,从1989年至1997年左右,白酒零售行业比较混乱,“像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白酒品牌,彼时都没什么完善的零售渠道,主要依靠企业政府的订货。”


经销五粮液之前,董儒主要帮助一家东北白酒公司从事零售工作,“因为信息不对称,那时候有饭店、KTV、酒厂这样的上下游资源,收入还是挺多的,但后来一些高中端白酒品牌开始建立自己的专卖店,中间渠道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专卖店模式诞生是行业发展必然,“在白酒刚开始价格放开的时候,业内没有多少假酒,而且也没什么品牌需求。专卖店模式不仅仅可以杜绝假酒,而且可以在一定区域内成为重要的品牌形象展示。”董儒回忆道。


2000年以后,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知名酒厂均在全国进行专卖店尝试,甚至一些重要的渠道商也开始自主建立专卖店体系。


汪鸿自2006年开始在天津经营茅台专卖店,他当时专卖店收入确实不错,“开一家专卖店投入挺高,茅台要求必须是自己的门面,不能租赁,另外保证金加酒款一次性投入大概还需要一两百万。但销量很好,利润也高,一年左右就可以完全收回本金。”


汪鸿的专卖店当时雇佣了两个员工,“底薪加卖酒的提成,员工平均月收入差不多达到1万元左右。”


专卖店的黄金期持续了十年,汪鸿在2013年关闭了茅台专卖店,“2012年因为出台了‘八项规定’,对高端消费有限制,一些老客户、集团客户大幅减少了采购量。卖了一年左右存酒之后,我申请了烟草牌照,将茅台专卖店改成了烟酒店。”


茅台专门店的起始总费用一度高达两千万元,但在2013年前后,部分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专卖店的特约经销权费用大幅降低,汪鸿称在某些区域甚至已经降低至不足五百万元。


公开数据佐证,白酒行业在2011年营收增速达到顶峰,其中政务消费因政策影响大幅收缩,消费占比由40%压缩至5%。与此同时,个人消费接棒政务消费,消费占比提升至45%。


董儒对《棱镜》表示,现在业内的高端白酒专卖店分为自营和授权两种,“自营不用说了,相当于一个酒厂的当地仓库叠加广告展示的功能,也是酒厂销售谈业务的场所;授权专卖店主要以老店为主,拥有成熟的客户体系,成本早就收回来了,而且新进入行业者越来越少。”



小型烟酒店,终端“垄断者”


北京人陈河的烟酒店位于十里河家具城周边,经营了接近10年。


在这个门面不大的烟酒店中,陈列着上百种白酒品牌、数十种的香烟品牌,但来往消费者购买最多的是冰柜中饮料、雪糕等夏季时令产品。


在北京区域,小型烟酒店最初类似于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摊位,“很多时候你来买烟或者酒,店里是没货的,都是打电话临时调配。”陈河此前是这些烟酒店的老顾客,“最大的问题是,假货太多。”


他后来萌生了经营烟酒店的念头,“主要是手里有一些相关资源,投入也不算高,申请烟草牌照已经算是最大的投资了。”


小型烟酒店是中小型区域酒厂催生的产物。


陈河和汪鸿的从业经验显示,他们的烟酒店中白酒品类销售最好的并不是茅台、五粮液这种高端白酒,而是红星、牛栏山这种区域性白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仅茅台镇上,具备生产许可证的酒厂就多达506家,其中绝大部分酒厂并没有全国营销和零售能力。


国内的其他区域也与之类似,除了几家头部白酒品牌外,绝大部分区域品牌都要靠小型烟酒店进行销售。


2015年时,大河报援引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段玉忠的说法称,“没有经过精确的统计,全国夏邑酒商大约有10万人。”


这些夏邑酒商经营的多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小型烟酒店,以批发+零售+清理长尾商品的模式占据着酒类零售的最主要渠道。


“这种模式销售吨数至少仍占据着白酒零售的九成市场。”董儒告诉《棱镜》。


更重要的是,小型烟酒店的利润率甚至比专卖店更高,“它们往往有一部分固定采购客户,同时也有一批散客,散客喜欢购买百元甚至五十元以下低端白酒,虽然价格低,但利润可能比一些高端品牌更高。”汪鸿说。


新兴糯米酒品牌糯言内部人士对《棱镜》表示,百元以下的糯米酒基本确定是勾兑。


“老话说三斤粮食一斤酒,但在实际酿酒过程中,考虑到去掉‘头尾酒’以及其他损耗,五斤糯米(成本为30元以上)可以酿出一斤糯米酒。再加上包装费用、运输费用、人工生产费用,一斤糯米酒的成本不会低于60元。但市场上大多数糯米酒、黄酒、白酒费用都低于100元甚至低于50元,这意味着其中基本添加了食用酒精(成本低于2元一斤),而不是纯粮食酒。”糯言内部人士透露。


小型烟酒店中的白酒即以此类白酒为主,利润往往可以达到100%,这个数字得到汪鸿和陈河的认可,“店里卖70元左右一瓶或者150元一对的白酒,可能进价只有20元。但一瓶千元左右的五粮液,可能进价超过800元。”



让电商平台头疼的经销商


小型烟酒店“垄断”着线下零售终端,但在中国酒业的流通体系中,经销商体系的变迁难以忽略,电商等互联网平台则是后来者。


最开始,白酒企业往往喜欢大经销商+买断模式,“一些有资源和资金的经销商会将某些酒厂的相关产品进行买断,存下来之后慢慢销售,现在一些经销商手里还有相当部分的存酒等待销售。”在董儒看来,一些白酒价格虚高也与经销商囤货有关。


随着白酒品类市场化程度愈发完善,大经销商买断模式不再是主流。


以酒类经销商1919为例,在转型零售渠道之前,1919是一家成都的白酒三级批发商。2006年,其创始人杨陵江决定转型做零售,至今为止已在国内铺设1000多家线下门店。


和其他消费品不同,白酒有其独特特点,比如文化性以及区域性,甚至部分具有收藏特点,因此不同品类的白酒在线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这让电商平台很难像其他品类一样改变白酒行业的销售模式。


而且,很多酒类电商平台往往选择B2B的模式,而非传统消费品的B2C模式。2018年,以B2B模式为主的1919网、易酒批等公司分别获得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的大额投资。


中国酒业2018年度新零售大会上,杨陵江对外表示,在2019年的扩张中,1919更重视对线下经销商的整合,同时还将对部分名酒企业的专卖店进行升级或提供服务支持。


同样在这个大会上,酒仙网和酒直达也公布了类似计划。


鉴于线下经销商的话语权强大,因此,这些酒类电商平台表达战略时的话术是“整合”,而非“改造”。


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对酒业零售同样保有敬畏之心。


2019年3月,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总裁闫小兵表示,“京东会尊重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愿意和行业的同仁一起抽丝剥茧地来探讨这个行业发展的路径,不会做急功近利和伤害行业的事情。”


不仅经销商体系是块硬骨头,传统酒企一样让电商平台头疼。


董儒对《棱镜》透露,从2015年开始,很多电商平台曾经和五粮液有过接触,“但传统高端白酒厂商还是更喜欢传统线下渠道,不仅因为清货比较快,而且和其他零售业相比,白酒线下渠道太重要了,没有一家白酒厂商会真的放弃。”


传统酒企还选择主动触网。


近年来,多家传统酒企公布数字化转型布局:茅台牵手中兴、泸州老窖与华为达成合作、五粮液的合作伙伴则是IBM。一些白酒厂正在尝试智能酿造、智慧包装等相关尝试,利用数字化识别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逐步降低白酒生产制造成本。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们的数字化转型仍处起步阶段,甚至有酒企负责人将数字化转型简单等同于电商销售。


(应被访者要求,董儒、汪鸿、陈河均为化名)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商巨头:茅台虐我千百遍 | 棱镜

 孙宏超 棱镜 2019-08-08

807F4255-8123-46EF-9E91-CC1F47D6B7B4.jpeg

作者|孙宏超     编辑|张庆宁


编者按:


在这个互联网改造一切的时代,传统白酒行业扛住了电商平台的侵略,纵强势如阿里、京东,一样无可奈何。


白酒又是消费品领域中的皇冠明珠,行业营收数千亿,利润极其丰厚,电商平台因此绞尽脑汁,联络酒企,整合经销商,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是故,酒企、经销商、电商平台之间的故事值得寻访,此乃《棱镜》“白酒触电”系列下。


点此上篇:冷清烟酒店背后,一个互联网“改造不动”的千亿市场 | 棱镜



白酒行业里有个段子:一个电商平台一天能卖出10瓶飞天茅台,那么该电商平台周销量能达到多少?


答案还是10瓶。


一周7天,一天有货,其他6天断货。


这是电商平台与品牌白酒的相处现状,表面上郎有情妾有意,实际上几无存在感。


资深白酒行业经销商董孺对《棱镜》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白酒企业已经非常依赖原有的产销体系,“它们当然想搭上互联网的车,但白酒自身的特点让它们很难摆脱传统的渠道商,而且它们很警惕电商的渠道霸权。”


可电商平台不愿放弃这个五千亿规模的市场。原因并不复杂,阿里巴巴和京东起家时分别以服饰、食品与3C著称,经过多年发展,大多数消费品行业都已和电商达成深度结合,白酒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漏网之鱼。


更重要的是,白酒的用户群体(以60后、70后为主体的中年男性)与电商平台的现有用户群体(80后、90后为主体的家庭负责采买的女性)重叠性很低,这让已经逼近流量天花板的电商平台趋之若鹜。


在多年博弈中,白酒行业已与电商行业达成部分妥协。目前白酒的网络销售模式往往以品牌自营商城加传统渠道商第三方开店,以及垂直酒类电商平台三种模式为主:


其中,品牌自营商城除极少数投入大量资源运营之外,其他基本仍以品牌形象、价格展示为主。据《棱镜》了解,一些品牌白酒的自营商城甚至只有程序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人数不足10人,这种运营水平还处于15年前的B2B 1.0年代。


真正在电商平台上开店卖酒的往往是酒企默认的传统渠道商。这又存在一定风险,茅台、五粮液等品牌都曾向电商平台进行投诉这些合作伙伴。


这是为何?



酒类电商,起大早赶晚集


在中国电商的萌芽期,白酒行业可称身手矫捷。


例如,洋河进入电商领域甚至比阿里巴巴成立还早一年;再如,2006年,主营进口葡萄酒、烈酒等的烟酒在线和中国葡萄酒资讯网设立的C2C模式“葡萄酒e店”先后上线运营,此时阿里双十一尚未诞生;而在双十一初年,酒仙网宣告成立,随后酒类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头。


电商的渠道成本和运营成本相比线下渠道更低,但对白酒的价格体系冲击较大,同时电商渠道不受地域限制,而白酒传统线下渠道的地域分割规范严格。


这些现实问题让雄心勃勃的白酒电商玩家遇上“新秀墙”:品牌白酒更愿把货提供给能够一次性大量买断货源的大渠道商,同时也不愿接受窜区域供货,渠道商想尝试电商新玩法,但无疑摆脱不了品牌白酒的限制。


还是一道“新秀墙”是物流体系和白酒用户实时需求完全无法匹配:最早电商的主营品类有图书、服饰等,相对配送容易;后期的家电、3C产品等,尽管较重或怕磕碰,但相对单价较高,配送成本也可以接受;白酒则往往为玻璃瓶灌装,重量大且易碎,配送成本很高。


此时的电商行业正处于和资本的蜜月期:烧钱、换规模、再烧钱。熬过去,鲤鱼跃龙门,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熬不下去,如彗星般飘散于夜空,凡客、麦考林。


酒类电商最终发现,自己连熬的资格都没有:凡客可以拿到李宁29元的低价服饰并以此续命,酒仙网却不可能拿到打折的茅台、五粮液。因为大量压货的李宁需要快速销售回款,茅台、五粮液每年的产量几乎固定,根本无需降价促销。


这些客观问题都让新兴白酒电商的盈利能力遭受严峻挑战,不得不在互联网外另辟蹊径。比如,很多白酒网站在电商渠道之外开设线下冠名店,同时以在媒体上打广告的模式进行电话销售,电视销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模式之一。


早起的酒类电商平台未能坐上风口。


一项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7年,网购规模扩大近27倍,社会零售总额占比提升近10倍,而白酒行业网购占比至今不足5%。



酒企担忧电商渠道霸权


2013年后,白酒电商本该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期。


当时高层出台限制三公消费政策,造成白酒业严重产能过剩,这是一个电商介入的最好机会,它们擅长提升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大多数此前蛰伏的酒类电商此时拿到重要融资:截至2015年5月,酒仙网融资总额达到14.3亿元,其中仅在2014、2015两年时间,酒仙网拿到的融资便超过10亿元;1919在2014年登陆新三板,从挂牌到2016年,合计融资约3.13亿元……


可是,资本加持下的酒类电商还是搞不定品牌白酒,尤其是频繁的价格战让茅台们产生忧虑。


2015年双十一,白酒电商平台忽然大打出手。当晚9点,酒仙网宣布10万瓶飞天茅台699元不限量销售,随后1919与购酒网宣布提供10万瓶售价469元的425ml五粮液。


仅以当时飞天茅台的出厂价819元计算,酒仙网亏损超过千万,但其销量却从过去几年的电商行业第一下滑至第二,获得冠军的是当日销量1.57亿元的1919,当然,1919亏得更多。


此前一年的双十一情况大致相同,酒仙网大约损失两千万元,其他三家主要平台总计损失大约五千万元。


赔了本,却连吆喝都没有赚到,还引发白酒品牌反弹,茅台、郎酒等酒企纷纷发声“封杀”酒类电商,甚至开出罚单。


电商平台的思路是,价格战带来高流量,高流量带来高销量,“如果有足够的货,我们还能卖得更多。”品牌白酒的考虑是,高端白酒永远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货”,紧俏的货源和稳定的价格对于企业的利润率至关重要。


“白酒企业不会允许这种价格战,因为高端白酒本身就是‘买到就赚到’的产品,怎么能允许渠道破坏价格体系?”白酒传统渠道供货商李荷对《棱镜》表示。


熟悉白酒品牌运作模式的李荷进一步说,白酒品牌对电商的担忧还包括两个价格战的附属品:定制款与二选一。


2012年电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开打,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宣布在大家电领域向国美苏宁宣战,国美苏宁随即迎战,表示价格只会比京东更低,三方甚至互派价格监督员进行监督,允诺只要比对方高就立刻降价。


一些家电厂商为此做出妥协。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当时家电厂商为各个电商平台做了不同的定制商品,比如冰箱上的电子屏,给京东的是LED的,给苏宁的是液晶的,给国美的可能是个其他不同形状的,每个产品的编码仅最后一位不同,自然无法进行比价。”


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价格战让品牌白酒提高警惕。在它们看来,电商平台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背后,是渠道霸权主义,相对强势的高端白酒不愿意也不可能参与到这些平台的竞争。


“在白酒领域,品牌方的掌控力远强于渠道方,而且要一直强于渠道方。”李荷说。



电商巨头依旧穷追不舍


电商平台依旧穷追不舍,这一次,综合类电商巨头高调参战。


2016年开始,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白酒领域,而且不满足于零售领域。


以苏宁为例,旗下快消集团与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2019 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生产销售、营销资源整合、会员精细化运营、品牌联合推广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天猫方面同样表示,正在与重要合作伙伴1919进行价签改造工作。


2016年时,1919就已采用电子价签,天猫希望把它升级为带有内容属性和交互功能的数字化工具。消费者扫电子价签后,可以进入1919的天猫旗舰店,看到商品的立体介绍甚至一段小微视频,由此电子价签就变成了一个增加品牌传播、提升客户黏性的内容入口。


一些原有的酒类垂直电商陆续开始布局线下店赋能模式。


1919电商公司总经理李孟龙曾对外介绍,1919主营业务实际是通过托管直管店收取管理费,类似于酒店行业的运营管理服务输出,已经不单是依靠卖酒赚取经销差价;


由京东集团投资并授权的京东酒世界则将目光瞄向线下,将京东在品牌、技术、供应链和金融方面的优势赋能线下烟酒店,提升从酒厂到销售终端的供应链效能和消费者体验;


酒类垂直电商酒仙网旗下的B2B业务可以向餐饮店、便利店、KTV等直接供货,取消层层加价,降低零售终端酒水采购成本、提高效率。


上述布局背后,是电商平台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再改造。


一位传统品牌销售商对《棱镜》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前,很多品牌商并不知道自己的货在什么地方:“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线上(电商)和线下的货并不互通,数据不融合。线上还好说,线下的货往往堆在渠道商的仓库里,直到年底才发现这个货并没有卖出去。”


2016年10月13日,马云在云栖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谈道:“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


随后京东提出“无界零售”的概念,苏宁则提出“智慧零售”,国美打出了“共享零售”新战略。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线上线下结合、新零售、社交拼团等模式已成为电商领域新宠,白酒行业又慢了一个身位。但当茅台宣布招商电商平台、京东牵手郎酒、阿里巴巴入股1919,白酒行业和电商平台的结合似乎又让人有了更多遐想。


尤其是白酒行业意味着大量新增用户,依旧是电商巨头的重点拉拢对象。


资料显示,目前消费主力80后对白酒保持中性态度,最喜欢啤酒,其次是洋酒;60后、70后则偏好传统的黄酒、白酒,与养生、消费习惯相关;90后最爱洋酒、葡萄酒,对传统的白酒、黄酒较为厌恶。


而在国内的主流电商平台上,60后、70后并不是最主要的用户群体。经过测算发现1919与天猫用户重合度不超过5%,“这对彼此都是增量。”李孟龙曾如此表示。


不过,对于茅台、五粮液等品牌白酒来说,电商渠道霸权主义的阴影一直存在,并非一两个新零售概念可以消弭。


(应被访者要求,董儒、李荷均为化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7 02:28 PM , Processed in 0.042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