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8|回复: 0

[教育漫谈] 真正的天才儿童是怎么炼成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2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正的天才儿童是怎么炼成的?

2019-04-12  杨猛  大家
杨猛:记者,作家。获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著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导读

中国家长更喜欢干的事,其实是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乃至用家长意志去取代孩子的自主决定,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通病。




英国是个推崇现代教育理念并且成果丰硕的国家,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英国社会也对所谓的天才儿童追捧有加,甚至有一个专门评比年度神童的节目,就叫做《天才儿童》。

1.jpg
参加2019年《天才儿童》的孩子合影

这个节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8到12岁的智商超群的孩子,集中20个左右的佼佼者,进行6场电视竞赛。考题囊括算数、地理、拼字、记忆、历史等。有些考题相当生僻,即便专家也望而生畏。获胜者举起天才儿童的奖杯,加冕为年度最聪明的英国儿童,接受各界膜拜。

除去电视的娱乐性,这个节目也引发对于不同教育理念的思考与碰撞,从中可以去分析这些天才儿童都是如何炼成的。

少年版的英国达人

最新一季天才儿童刚在3月结束。最终,斯里兰卡裔的女孩Nishi获得了冠军。

2-compressed.jpg
冠军Nishi(剧照)

这档于BBC4频道播出的节目如此火爆,被称作少年版“英国达人”,现任主持人理查德·奥斯曼也被视为科学怪咖式的电视偶像。他剑桥毕业,长期参与BBC智力竞赛节目,6英尺7英寸的身高为人乐道,媒体称其为英国人“最怪异的迷恋”。

3-compressed.jpg
主持人奥斯曼

天才儿童从开播就引起了关注。刚结束的这一季节目实际是去年夏天拍摄,据说就是因为引发的争议不断,一直推迟到今年3月才播出。

电视的剪辑手法加上网络的扩散,加剧了争议性。一位母亲对参赛的儿子大加赞赏,令一旁的女儿尴尬和不爽,这一幕被镜头捕捉并放大;一位妈妈因比赛现场响起手机铃声,认为影响了儿子答题,向剧组严重抗议,被观众吐槽为“最糟糕的家长”;还有孩子无法承认巨大压力,要求退赛;一位华裔妈妈只允许孩子在比赛间隙休息3分钟,其余时间都用来补习改进,美其名曰为中国式教育方式,引起了受到自由教育理念灌输的英国观众的反感,网上吐槽不断。

总的来说,节目达到了传播目的,通过不同家庭的育儿经,引发社会对于教育理念的探讨。一些观众发现,所谓天才儿童,本应是本性的自然流露,但是节目中出现的一些天才儿童的背后,都有不屈不挠的家长干预的身影。

天才儿童是什么样子

抛开节目的花絮和争议,节目的考题的确很难,获得天才儿童的称号并不容易。

最新系列每一集都专注不同主题。第一集根据拼写进行两轮比赛。竞争者的任务是拼写出一些最复杂的单词。这些单词主要出自古英语,现代英语已不常用。孩子们花一个小时研究100个古英语单词,然后听主持人的提示做出正确拼写。其困难程度约等同门外汉学习代码。

一个叫Ben的男孩在拼写环节表现出色,他成功拼写出了Coronach(加拿大苏格兰盖尔语的葬礼歌曲);Phalanger(一种只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几内亚分布的负鼠);Lekythos( 一种用于储存石油的古希腊船只)。

4.jpg
节目中的Ben(剧照)

他成功拼写的另一个词是sceuophylacium(早期东正教会的圣器收藏室),网上有人认为这根本就不算一个单词。

第二关是数学,回答12个问题。虽然不过是加减乘除,但要求快速回答。主持人问49 + 40 + 43 + 94 + 73 + 66等于几,12岁的Nishi几乎毫不迟疑给出了正确答案365。毕竟这是心算能力普遍平平的英国社会,即使放在心算教育富有社会成果的中国,女孩的反应速度也属于一流。

两轮过后,剩余的竞争对手要完成地理挑战和科学测试。最后,在“死亡”拼写结束之后,遴选出最后优胜者。

本年度的冠军Nishi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女孩。拍摄这个节目时,Nishi 12岁,智商达到162,高于爱因斯坦(160)。

她在算术回合中的明星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决赛中她与11岁的威廉进行了一场精彩对决,表现出闪电般的反应速度。对于放射性衰变和冰川形成的科学原理都做出了准确回答。她的对手也很出色。最终,女孩依靠正确拼写了Neurohypothesis这个词(一个与脑神经相关的词汇)战胜对手,获得冠军头衔。

5.png
Nishi和威廉的最后对决(剧照)

接受奖项时,她发表了女权主义色彩的致辞:“我参加比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很多关于女孩学不好数学或物理的刻板印象。我想证明那根本不是真的。”

她在决赛中答对的题目,即便是成人在限时回答的压力下也很难答对。

1:2011年第一次合成气管移植使用了患者自己的哪个部位?(干细胞)

2:411+854+156+625=?(2046)

3:顶囊蕨首先出现在哪个地质时期?(志留纪)

4:24x9-16x9 / 8=?(225)

5:宇宙大爆炸后宇宙迅速扩张的时期叫什么?(宇宙暴胀)

6: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的长雪茄形土堆的名称是什么?(鼓丘)

7:烷烃制作成烯烃的过程,开始第一个字母是C,叫什么?(裂化)

中国式虎妈引起争议

本次比赛出现了一位华人虎妈的身影,对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十分推崇,引发了节目粉丝的批评。

虎妈这个词,英文世界也很熟悉,一般都是指那些强势介入孩子学习的咄咄逼人的家长。如果再加上“中国式”的描述,则意味着冷酷无情。

11岁的数学高手家俊来自伯明翰的华人家庭,和剩下的10名青少年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家俊在科学回合中表现出色,当时获得了全场最高的12分。

但是妈妈Faye并不满意,这位经营一家中餐馆的妈妈,在比赛间隙只允许孩子休息三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总结和修正场上的失误,她告诫儿子“别犯愚蠢的错误”,称他可以做得更好。家俊父亲也警告儿子,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拿第一。

6.png
家俊(Gar Jun )和他的母亲Faye

家俊妈妈面对电视镜头说:“我们记下他犯的错误。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帮助我们专注于这个问题,做出改善。”她又说:“我认为儿童天才节目真的是一个证明中国教育体系能够很好运作的考场。

家俊父母的表现引发了观众的严厉批评。一个推文说:“家俊妈妈太过份!让孩子玩得开心点。他们很年轻很努力,在这么短的时间比赛真的很难!”

另一位说:“天啊,不是赞美他,而是告诉他别犯愚蠢的错误! F ***这些父母。”

——这些反应很符合我对身边一些英国家长的印象:鼓励自由发展,以玩为主,反对过多干涉。而在许多中国家长看来,这就成了爱心泛滥,对子女没什么要求,家俊妈妈的做法放在中国应该很普遍。

外界对于所谓中国式教育的刻板印象,就是超负荷学习和反复练习,甚至剥夺孩子休息和玩耍时间。这不全面。中国家长更喜欢干的事,其实是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乃至用家长意志去取代孩子的自主决定,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通病。

天才儿童毕竟只是一档电视节目,出于播出效果的需要,电视台会做很多剪辑处理,以此制造冲突获得高收视。真实的教育场景其实远比电视呈现的更加复杂。

天才儿童的特质是什么?

天才儿童全部遴选智商高的孩子参加比赛,似乎承认了智力决定论。或者至少认可了智商的差距其实已经令孩子们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以冠军女孩Nishi为例,她18个月大的时候,妈妈给她一本ABC书,上面写着“A代表苹果,B代表熊”等等。她虽然不能正确说出这些单词,但她会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同一个词来做同样的事情。

Nishi在3岁时可以读书,可以数到100,会讲说英语和她父母说的僧伽罗语。

4岁读学前班, 学校发现了她的才能,6个月后跳到了1年级。4年级的时候,又跳进了6年级。她比同班同学中最年长的学生年轻3岁,但却在每周数学测验中都能击败他们。现在正在自学高中数学。

Nishi10岁生日那天,跑进父母卧室,恳求道:“我可以参加门萨智商考试吗?”6个月后,当她有资格参加门萨测试时,她取得了最高分162分 。

但是神童并非一切都精通,她跳舞不自然。有段时间绘画技巧也很一般。她的父母欣慰地想:好吧,没有人擅长一切。

7-compressed.jpg
Nishi的父母(剧照)

家俊也是很小流露了某种神童特质。他出生后在中国生活了2年,3岁回到伯明翰时不会英语,3个月后就精通了英语;他在3岁可以读写;4岁掌握了时间表;8岁时通过了钢琴5级考试(最高级别是8级),小提琴也达到了5级水准。

他的老师有时会用他来教其他同学,现已攻读中学数学。

8.jpg
家俊

参加天才儿童节目的孩子,很多都参加过门萨智商测试。门萨测试是基于一系列通常专注于模式识别,逻辑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测试者的表现与同一年龄组的平均得分相对应。整个组的基准是100,大多数人在70到130之间。只有2.5%被认为智商高于130。门萨只接受排名前2%的人成为成员。这个测试系统具有精英主义色彩。

但是,智商测试的目的不是衡量知识,而是衡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信息的速度。可以肯定地说,门萨智商测试,只是测试了一种特定的、狭隘的智力定义,也就是在压力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门萨女发言人接受英国媒体采访声称,高智商与健康,长寿和事业成功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她也承认高智商也可能会制造社会隔离。所以,拥有比爱因斯坦更高的智商并无法保证未来一定获得成功和幸福。

除去先天的智力基础的优秀,我发现这些孩子的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具有很强的专注力。

Nishi在业余时间阅读哲学并喜欢做复杂的数学题,目的只是为了娱乐。有时候父母不得不把她从书堆中拖走,和他们一起看电视。

父亲称她像谢尔顿,就是美国情景喜剧中生活大爆炸中那个天分很高的人物。Nishi还很高兴,说:“我是有点像谢尔顿。我也喜欢阅读产品说明书,另外我也喜欢坐固定的位子,不喜欢别人坐在我的位上。”

Nishi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总是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作业,她希望将来成为剑桥的理论物理学家,就像偶像霍金一样。“极客”是一个带点贬义的词,像是书呆子和程序员的结合体,但是她说“我就是一个极客,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人都是极客,就像比尔·盖茨一样。”

9.png
Nishi画的霍金

家俊则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当其他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和足球,家俊最喜欢解决复杂的方程式或是研究自己喜欢的 DNA。

家俊喜欢橄榄球,希望成年后做一名医生。妈妈说:“家俊被邀请去伯明翰大学的生物科学系与教授做一些实验,教授对家俊在细胞和DNA方面的知识非常惊讶。”

2017年天才儿童的冠军是12岁的男孩Rahul,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在我参加比赛之前,我喜欢专注和反思 。”

从媒体对这些参赛者家庭成员的访谈中能发现,这些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都能投入全部身心,不受外界干扰。在这个专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条件有影响,但不是必然因素

一种观点相信,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因为可以读顶级的私立学校,父母接受过良好教育,也可以更好地辅导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的确,很多参加决赛阶段的孩子大多就读私立学校。冠军女孩Nishi是个例外,她就读一所顶尖文法学校(文法学校是英国公立学校中的重点学校,好的文法学校比私校更难考,现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是文法学校毕业)。看来,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更能激发和发掘孩子的特长。这些有不错资质的孩子,其父母也更有意愿送去好学校接受教育。

还有观点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则孩子容易出成绩。像冠军女孩的父亲在IT安全部门工作,是巴克莱银行副总裁,母亲是会计师,属于典型的中产家庭。

然而并非所有家庭都有很高的社会阶层。12岁的康纳来自托特纳姆,父母都是朴实的工人阶级,被节目粉丝称赞为“我们的儿童天才”“正常的”“弱势工人阶级家庭”。令人遗憾的是,比赛第四天,这位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四分之一决赛的科学测试环节表现失常,被淘汰出局。

还有一个穆斯林女孩12岁的Ishal,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每周工作80个小时,也进入电视儿童天才的决赛。这个女孩现在一家顶尖私立女校读书,理想是做宇航员。

10.jpg
12岁的Ishal和她的爸爸

唯一一个进入决赛的华人孩子家俊的父母则经营中餐馆。

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也并不显赫,足见家庭出身论并不绝对。

英国媒体注意到,少数民族儿童似乎总是在儿童天才节目中表现抢眼,该节目最近连续三届的冠军都是南亚裔儿童。华人面孔也是这项赛事的常客。

Nishi的父亲说:“在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即使你没有在教育上付出太多努力,你的未来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保证。 但在斯里兰卡,你必须努力工作以获得这些机会,否则你可能会在不太好的地方结束。”

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迁移到英国的移民家庭,为了站稳脚跟,对于教育的态度也更加积极。

背后都有强力支持的父母

智力优势和好的家庭条件并非人人拥有,父母的引导和家庭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孩子的认知开启起到了关键作用。节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管先天条件谁优谁劣,最关键的是,这些孩子的背后,都有探究教育真义的父母们不屈不挠的身影。

康纳的工人父母对儿子的出局并不介意,他的父亲说:“自从他出生以来,我一直为康纳感到自豪。无论如何,他都是我的孩子天才。”显示了家长的宽容,功利是教育的敌人,而爱则是成功的基石。

出租车司机虽然没有精力辅导女儿Ishal,但把重任交给了弟弟。Ishal的秘密武器就是她的叔叔。叔叔早年也是个学霸,牛津大学毕业,发现侄女的特长之后,代替辛苦的哥哥负担起了教育重任。叔叔Amran研发了一整套学习经验,应用于侄女身上,包括看新闻、训练写小说、在太阳穴上抹‘浓缩牛奶’帮助集中注意力,通过敲击一个西藏的碗让侄女在比赛间隙平静等教学手段。

家俊的母亲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我认为家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至于天才,这是一个非常重的词。我看到过很多聪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我认为父母必须施加一些压力去拉伸孩子。”

2016年的冠军印度裔女孩Rohan的母亲说,“我们不是第一个进行干预的父母”。将干预视为对孩子的必要支持。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访问了冠军女孩Nishi的家庭,他发现,Nishi的父母在斯里兰卡相隔五英里的地方长大,直到工作才开始认识。两人都来自中产阶级,都在首都科伦坡的好学校学习,都是通过出色的学业和工作一路获得了晋升。虽然父母对女儿的学习主动性很放心,很少干涉,但是父母都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出了表率。

这篇文章得出结论说:“毫无疑问,他们的职业道德是Nishi成功的基础。”

从这些家庭的讲述中,我们都发现了爱拼的家长身影。所谓快乐教育,并不是完全放纵不管。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的合理引导十分关键,所谓因材施教,正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最难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1 10:17 PM , Processed in 0.0334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