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又失败了。A380吸引到的亚洲客户,目前只有新加坡航空、大韩航空、韩亚航空等少数几家公司。
拥有14亿人口、快速城市化的中国,一直被空客当成反转A380命运的阵地。2013年,前空客民用飞机总裁兼CEO法布里斯·布利叶断言,未来20年中国市场对A380的需求将会超过200架。
遗憾的是,中国客户一共只买了5架A380,唯一购买者是南方航空。
2011年10月第一架A380交付,因为长时间都被南方航空投放于国内航线,利用率过低,连续四年处于亏损状态。
在追求效率的中国,“中国的航空公司更希望提供点对点的飞行(直飞),而不是通过航空枢纽中转,因此A380并没有那么受欢迎。”Richard认为。
这在于中国的航空中转枢纽发展情况,同样偏离了空客的判断。
北京首都机场2018年的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1亿人次,增长5.4%。北京确系整个亚洲最核心的中转枢纽之一,但它只是特例。
中国非但没有形成多个特大航空中转枢纽,反之,二线机场的客流增速明显快于北上广,南京和郑州机场2018年的增速甚至达到两位数。
2015年开始,中国航空公司大量开通从二线城市往返国际一线城市的直飞航线,同时也开通了从北上广前往国际二线城市的航班,没有公司使用巨无霸进行中转,更多的是使用座位数更少,燃油经济性更高的波音787。
即便如此,空客还在苦苦坚持,四处吆喝。2017年9月,空客中国一位负责人再次强调,未来5-7年,中国需要至少60架A380。
但是,空客又该怎么把飞机卖出去?
回顾飞机制造业历史,在一款机型销售下滑时,飞机制造商往往会通过开发新的型号来吸引客户。
以波音747为例,它拥有众多不同的型号,比如-200, -SP, -300, -400等等。随着机型老化,747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销量下滑。
随着空客推出A380,波音于2005年宣布开发747-8型号,不仅采用了全新的和787相同的发动机,而且加长了机身和翼展,从而提高了燃油效率。市场反应良好,747-8和其货运机型获得共154架订单。
空客也曾努力过。
2017年的巴黎航展上,它曾推出“改良版”的A380plus,一方面增加翼梢小翼降低油耗,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楼梯设计、座椅布局可以增加最多80个座位。
遗憾的是,A380plus推出之后,市场反应平平,没有直接促进销量,求生的希望又一次落空。
在每生产一架亏一架的情况下,空客最终还是选择了断臂求生,而航空业的世纪之争如今已经有了明确答案,属于巨无霸的时代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