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价值洼地
诞生于1971年的WEF如今年近半百。时势成就过达沃斯,论坛大事记上增添一笔笔历史瞬间:1988年土耳其和希腊签署《达沃斯宣言》开启两国关系新篇章的开端;1989年,在WEF框架下,韩国和朝鲜实现第一次部长级对话;1992年,南非总统弗雷德里克·威廉姆·德克勒克第一次在南非之外会见了南非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两位黑人精神领袖曼德拉和曼戈苏图·布特;1994那年年会使参会者记忆犹新的是,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在掌声雷鸣中自然的握手并一起走上议会大厅的台阶。
到九十年代末,市场中正酝酿着互联网泡沫,技术带来的高速增长乏力时,人们开始注意到全球化中“被遗忘的一代产业牺牲品”。这个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愈加严重,并在2016年随着欧美政界的大选而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今年,达沃斯论坛一改往日的惯例,新增六个青年领袖,与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一起成为联席主席,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自我迭代,但它的确没有办法和历史的荣光相媲美。
引起外界注意的是,和往届大会的财经政治重点不同,对这些青年领袖和与会嘉宾的调查显示,本届大会嘉宾们重点关注的是气候变化的问题。在不少欧洲媒体的报道中,气候变化是2019年达沃斯的重中之重。
话题的广泛既意味着一个论坛产品的容量之大,但也可以代表它逐渐失去了特定领域的至高影响力,进而不再继续产生影响历史走势的精彩瞬间。那么面对广泛的话题和观众,这些与会的嘉宾们也只能在极其宏观的问题上,发表宏观的观点。如果WEF继续包装模糊观点的金句,那么这些金句的最大价值就只是说出它们的人了。
有趣的是,当一块巨大的价值洼地摆在眼前,消费它的不但有继承者,还有“新贵”。
近几年,区块链产业的人成规模的来到达沃斯小镇,在主会场外面,用达沃斯的名义,搞起了自己未被授权的达沃斯区块链论坛。
除了举办时间和地点的雷同,这些论坛和WEF毫无瓜葛,但在他们对外界的宣传资料中,却全以达沃斯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