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6|回复: 0

[父母心声] 小事 | 最终,你成了父母的客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7 04: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事 | 最终,你成了父母的客人

知乎日报  2018-09-26

8E151579-10E8-413F-BD9F-686F42AD5088.jpeg


我突然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我的父母也已经失去我了。于他们而言,我是不平庸的,然而也是遥远的,物理上和心理上都是。


这是知乎君分享的第 764 篇小事。


题图:Guian Bolisay / CC BY-SA


部分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知友:公子V


中秋回了趟老家,和父母一起过的节。


在家的时候给不放假的几个办公室发了六封工作邮件,父母家里网不好,还是插线的,附件上传了好久没成功,过节心浮气躁,敲了几下桌子,母亲默默进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又悄悄出去了。


我和父亲母亲的关系很好,每月给他们打钱;他们当然不舍得花,于是每月给他们买东西,有时候我在商店买了什么吃的觉得好了,就上淘宝给他们也买一份;


每周给他们打电话,如今三十多岁自己成家立业了,每次飞机起飞前还要在微信群里说:爸,妈,飞机要起飞了,今天去上海,明天回来。


我做了一个孩子所能做的一切。哦,只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我常年不在他们身边。


是的,我是故意这么说的,为了使自己好受一些。这绝不是一个小瑕疵,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我,常年,不在他们身边。


从小到大我就是父母的骄傲,在一个衰落的,贫穷的,颓废的三线城市,做着小县城的那种好学生,被旁人羡艳,我听到人们在背后议论,老 x 自己受穷一辈子,要靠儿子长脸了。


我也确实给他们长脸了,考上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在这个国家的心脏安家落户,有了体面的工作,领着他们出国去玩儿。


对于北京,我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然而我知道,对于家乡父老,对父亲母亲来说,我已经与平庸绝缘,我是成功走出荒芜,闯出一片天地的精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在一座大城市,以一种不同于家乡人的方式奋斗和生活,就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我记得一直到十八岁以前,我有事情还是会和父母亲说,我说高三太苦了,说上完夜自习会饿,而他们总能给出排解的办法,一句鼓励,或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


一直到有一天,我读大一的时候,打电话给母亲,说我太痛苦了,遇到一个问题,实在不知道如何应对,但是这样的问题,却不再是我的母亲所能回答的,我得把很多事向她仔细解释很多遍,她才能明白我到底在说什么,更不用说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了。


然而她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事实上,两年以后,在我早已忘记的时候,她还在一个早上小心翼翼旁敲侧击地问我,到底过了那个坎儿没有。


自己的孩子在经受某种困难,然而她一点儿忙也帮不上,这让她比我还要痛苦。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慢慢不再向父母倾诉我遇到的困难,因为那种无力和焦虑感会让他们彻夜难眠。


我开始跟他们说一切都好,没什么事情发生,与此同时,独自做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决定。现在看来,也并不都是糟糕的决定。


我的父母只是不熟悉大城市的逻辑,他们并不愚钝,他们当然也慢慢知道了孩子并没有向他们吐露全部的实情,他们意识到自己被时代甩下了,不,这不重要,要紧的是,他们被自己的孩子甩下了。


他们想要提供帮助,想要倾心交谈,然而他们发现孩子在问候他们生活的所有方面,而他们却不能理解自己孩子遇到的事情。


他们收到微信说孩子要去上海,他们想说点什么,想问问去上海做什么,可他们不知道从何问起,而我也不知道该从何解释起。


上午的时候隔壁家父子俩刚刚吵了一架,老子嫌儿子没出息,过节不去领导家走动,尽想着睡懒觉。


隔壁家小孩就挺平庸的吧,一晃就度过小学中学大专,然后专升本,然后在老家的事业单位上班,然后靠着编制这个亮点找一个合适的姑娘。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当初念书不好,也在县园林局或是政务大厅谋一份这样的差,现在就天天在家里住着,和父母待在一起;


我也不用发微信说我要去上海,我会和我妈说我下午去一趟东区,我妈也不会沉默,她会说那你顺便把这点羊骨头给你姥姥送去;


我会和父亲吵架,吵完以后闷头吃饭,谁也不理谁,我的父亲会以他的生活经验训斥我哪里做的不对,我会反驳他,之后悄悄按他说的做。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我火速回家又火速离去,短暂的片刻坐在家里如尊贵的宾客一般,我尽心竭力对他们的好最后显得是在把他们当成小孩一样哄着,他们尽心竭力对我的好无处安放。


我想起来去年和一个美籍华裔吃饭,为了和我套近乎,他在连篇的英文里努力挤出几个蹩脚的中文词,他告诉我说,他的父亲现在在美国,每次到春节的时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中国的一种电视节目,孩子们都觉得……


他没有再说,而是耸了耸肩。我猜到他的态度,也猜到那个孤身一人的老头在看春晚。


挺讽刺的,春晚应该是阖家团圆时候的背景音乐,不过就有这种可悲的老头,在大中午的德克萨斯孤身一人闷在房间里在笔记本电脑上看,而他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他,视之为怪癖。


我牢牢记着这个例子,后来和很多人说,我这辈子绝不会在海外把孩子养大,因为那样最终我会失去自己的孩子,哪怕他们还讲中文,也不再和我一样与中国的文化有深刻的羁绊了。我不能理解他们,他们不能理解我,太痛苦了。


到今天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我的父母也已经失去我了。于他们而言,我是不平庸的,然而也是遥远的,物理上和心理上都是。


我知道这么说有点矫情。可是却忍不住这样想。我在想,一路走到今天,我身边的漂泊在北京的上海的香港的纽约的朋友们,不知道他们的父母过得怎样,他们会不会和我分享这同一个故事。


回到北京家里,写这篇答案的同时,看了第三遍《山河故人》。这个故事很迷人,它讲了很多事情。


今天它的主题是:一个孩子离开山西去到上海和澳大利亚,他走得太远,生活得太不平凡,以至于故乡和母亲都失去了他。


中秋节就这么过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1 09:44 PM , Processed in 0.0333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