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2|回复: 3

隐形的翅膀──菩萨的旅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5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隐形的翅膀──菩萨的旅歌
原创: 吕真观  实证的佛教  昨天

微信图片_20180826101210.jpg

隐形的翅膀
王雅君词曲 / 张韶涵主唱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不去想 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 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那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不去想 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 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那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 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隐形的翅膀──菩萨的旅歌

吕真观讲述

       2008年,我在收音机听到王雅君作词作曲、张韶涵主唱的《隐形的翅膀》。当时觉得歌词的意思非常好,根本是一首佛教歌曲,就把歌词简单注解之后,发给几位朋友,他们都非常喜欢。现在就来详细解释《隐形的翅膀》歌词的意义。这当然不是作词者的原意,而是听曲人的诠释。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菩萨道的修行是很漫长的,当我们初发起菩提心的时候,我们都是凡夫菩萨。发菩提心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初次发起。以佛道的修证来说,一个凡夫要发起菩提心是极为困难的事,有时候甚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就是这样,才显得菩提心的可贵。

       当你发起菩提心之后,未见道之前,你会觉得七住位的明心、开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可是后面又有第十住位的见性,还有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等位阶的修证,后面的修证一阶比一阶困难,但是因为你已经有菩提心做为基础,所以渐次都可以得证,到最后一定会究竟成佛。

       一个人发起菩提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佛菩提道的进修,要经过大乘五十二位阶,前面十信位都还没有发起真切的菩提心,等到发起真切的菩提心,而且大概知道大乘法是什么东西,愿意去学──这才进入初住位,三大阿僧祇劫开始起算。初住位的菩萨只是一个凡夫,还没有大乘见道,甚至也还没有声闻见道,但是他发了真切的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一个很惊人的转变,因为他以前是一个凡夫,凡夫的特征是自私自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替自己打算,或者是替眷属打算、替家族打算。如果好一点的话,他替国家民族打算,比方说岳飞是个民族英雄,可是他那个歌听起来满可怕的哦。(大众大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不把凶奴、胡虏当成人,还要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一样,金人侵略了大宋的疆土,杀害了很多无辜的汉人,岳飞就作了这个《满江红》,但是以现代人道主义的观点来看,吃人肉、饮人血,是没有办法被接受的。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被我们歌颂的民族英雄,还是一样会落在这个“我”上面,只不过这个“我”范围比较大,所以我们大家会很崇拜他。

       相对于以前的自私自利,你现在发了菩提心,要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甚至要把一切的众生当作是你救度的对象,这是一个惊人的转变,人家会把你当成异类。有一位朋友,他发了菩提心,他租的房子洗衣机坏掉了。房东联络洗衣机的厂商。厂商派人来看过以后,就说要多少钱才能够修。房东把厂商的工作人员恶狠狠地骂了回去,骂完了以后,这件事情对他来讲好像已经办好了,他忘记房东的义务:洗衣机的设备是他要维护的。这位朋友考虑:要修这台洗衣机,还是再去买一台洗衣机?他想:“要是买新的,下次搬家的时候会变成累赘。虽然修洗衣机到时候不能带走,但是至少对房东或是下一个房客,这是有用的。”后来房东果然不愿意付这笔修理费,还讲说:“你这个傻瓜!修理费那么贵,还不如买新的。”他刚搬进去的时候,马桶坏了,请房东修,叫很久都没有动静,最后只好自己叫人把它修好,然后房东借口费用太高,只肯负担一部分。那个房子有三个房间,全部都在出租的范围,房东却违背租约,保留一个房间堆放杂物。房东根本就不记得这些事情,等到房客要搬走的时候,还反过来嘲笑房客。那个房东觉得:自私自利才是正常人,不自私自利的人一定是傻瓜。

       有的人学佛,开始吃素,人家就说:“不吃肉营养不够,那些鸡鸭牛猪本来就是要给我们吃的啊!”他们不能理解你为什么要吃素。如果你已经结婚,你太太或是你先生就开始紧张了:“你会不会出家?”(听众笑。)

       我在国外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白人学佛,跟我们参加英文佛学班的讨论。他跟哥哥讲自己在学佛,他哥哥突然间安静下来,从头到尾把他打量了一下,然后很严肃地跟他说:"Well, what drug do you take?"(直译为:你在嗑什么药?意思是说:你发什么神经?)一个学佛的人,人家真的会把你当成异类。

       等到你的熏习正知见渐渐成熟,你又会被其他的佛弟子当成异类了。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台面上有名的法师、居士,佛法的观念大部分都是错的,那些自称是佛菩萨来转世的,就更不用讲了。欲界世俗法一定是攀缘三界有为法,出世间法一定是灭除三界有法。佛法是出世间法,跟欲界世俗法完全相反,所以真正的佛法很少人会信受,但是若把欲界世俗法包装成佛法,就会有满坑满谷的信徒。你为了救护众生出离邪见,用三量(现量、比量、正教量)点评流行的错误见解,人家一定会骂你是邪魔、是附佛外道,诅咒你会下地狱。因为这个关系,你会得罪很多人。

       这个时候,你会非常地孤单。以前跟你一起学佛的师兄弟,他们觉得说:“我们大家都是拜同一个师父嘛,为什么你现在学了别的法,就开始来批评我们?佛法不就是不分别吗?你为什么要批评人家?我们的师父戒行那么清凈,你批评师父岂不就是毁谤僧宝?”他们就开始这样子说你,结果你会跟原来的师兄弟都远离了。甚至你的亲友可能都会对你很不谅解,认为你破坏佛门的和谐。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发菩提心的人碰到这些处境,还是会觉得很难过。然而,这是菩萨道必经的路程,自己既然已走上这条成佛之道,不管如何难受,还是要坚持到底。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对菩萨行者来说,这双隐形的翅膀就是菩萨的双翼。《大智度论》说:“譬如有翼之鸟,飞腾虚空而不堕坠,虽在空中,亦不住空。”又说:“无两翅者,是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般若即是智慧,方便即是慈悲(包括行愿和戒行)。

       所谓的智慧,其实就是正知见。正知见有两种,一种是相似般若,一种是实相般若、大乘见道的智慧。凡夫菩萨依靠的是相似般若,也就是相似的智慧。比方说,你发了菩提心,开始吃素,那这个时候你的家人很不谅解,说你是个怪胎;你可以用相似般若来对治。相似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跟观照般若。你可以把《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拿出来用,人家怎么看你,是有为法,既然这样,就跟梦幻泡影没什么两样──这是文字般若。要是你经常住在这种想念当中,就会有一种如梦如幻的觉受现起,好像有一层看不见的防护罩包裹着你,别人的嘲讽就像梦幻一样──这就是观照般若。观照般若比文字般若管用很多,但仍然是相似般若,因为它并不是发现真相而发起的,所以要费劲地保持着,不然就会退失。

      慈悲也有两种,一种就是见道以前的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发愿自度度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佛,别人也能够成佛──这个是世俗菩提心,这个时候你还不知道菩提心真正的意义。等到你见道之后,你的慈悲心是因为知道第八识的体性而发起的,如《楞伽经》说: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凈无相,而兴大悲心。

       这种菩提心称之为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因为发现真相而发起的,所以只要不退失见道的功德,胜义菩提心便不会退失。因此,胜义菩提心才是真正的慈悲,远胜过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因为般若智而发起的,所以这是真正的悲智双运──此时,双翼已然长成,菩萨遨游于毕竟空,人间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世间视为绝境,对菩萨来说,却宛如梦幻。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寒山子,他的诗虽然意境高绝,但不重格律,因此没有被重视。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寒山子却变成西方人心目中最有名的中国诗人。西方人编亚洲文学选集,选录寒山子的诗比李白和杜甫加起来的还要多。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李白和杜甫的诗很注重格律,但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格律完全翻不出来,只有意境不受翻译的影响,翻成英文你还可以感觉到这个诗人的胸怀非常地了不起,所以寒山子变成西方人最喜欢的中国诗人。

       那个时候有人写了一本书叫做《法丐》,成了嬉皮运动的理论依据,《法丐》这本书就是依据寒山子的形象而写的。美国有一部电影叫做《ColdMountain》,我们把它翻译成《冷山》,这是错误的翻译,应该翻成《寒山》才对。因为《ColdMountain》是根据小说拍成电影的,小说已经明白地讲ColdMountain是指中国的诗人寒山子。小说的情节跟寒山子无关,但是作者非常喜欢寒山子,所以用这个来命名。

       寒山子在他那个时代活得很不好,他早年曾经通过科举考试,但唐朝的科举考试很特别,他通过的那种科举考试还要经过选官的程序才可以做官。他经过多次的公务员选拔,都没有被选上。后来离开家乡,到浙江天台,在那里结婚生子,可是不久之后太太和小孩都死掉了。《寒山诗》里头有“筮遭连蹇卦,生主虚危星;不及河边树,年年一度青。”蹇,是行不通的意思,这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连蹇,就是接二连三都行不通。虚、危是二十八宿的两个星宿。有一种说法:“客星在虚、危,为丧,为哭泣。”生主虚危星,意思是说,他一生都在空虚与危险当中度过。河边那些树,每年冬天到的时候虽然会枯萎,但是春天到的时候又重新会再发芽,可是寒山悟道以前的生活非常糟糕,根本看不到希望。他的一生很凄惨,做什么事都不成就,最后家庭破碎、骨肉分离。

       寒山就是在这样一个悲惨的状态身证解脱的。他有一首诗即是在描写解脱之乐:

寒山无漏岩,甚岩甚济要;八风吹不动,万古人传妙。
寂寂好安居,空空离讥诮;孤月夜长明,圆日常来照。
虎丘兼虎溪,不用相呼召;世间有王傅,莫把同周邵。
我自遯寒岩,快活长歌笑。

       形容他自己已经通达无碍,整个万象统统都是一体。到这一种地步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把五蕴身当成是“我”。既然这样,五蕴身的一切苦恼,就不需要挂怀了。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太阳相当于光环,包括头衔、名誉、财产、权力、眷属(包括徒弟、歌迷、支持者)等等,你会因为这个东西引起别人的羡慕或推崇。有个光环在你背后,人家会对你肃然起敬。比方说你是一个大慈善家,每次捐款都是几个亿,你一定会有好名声,像比尔•盖茨捐钱的数量很惊人,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会注目他。不过,菩萨知道“这些世人羡慕的光环,其实只是短暂的存在,到最后必归磨灭”,所以菩萨不会看重这些。菩萨看重真切的发心,只要有真切的发心,即使力量只有一点点,也可以发挥惊人的影响力。

       有一次森林起火,大家很惊慌,佛陀说“不用担心,很快就会熄灭”,后来果然如此。大家就问佛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在过去世这个森林也曾经起过火,那时候有一只小鸟,牠知道这一片森林是很多动物生存的地方,森林火灾不但要烧死很多动物,也让幸存的动物无处栖息。那只小鸟就飞到河边去,把自己钻到河里去打湿了以后,再飞到火场上方拍几滴水下去。那只小鸟发了菩提心,就算自己力量很微薄,牠还是拼了老命一直做下去;虽然无济于事,可是这件事情却感动了天神,来了一场大雨,把森林的大火整个打熄了。从那个时候开始,那个地方只要一起火,没多久就会被打熄,因为那只小鸟过去世发菩提心的功德,到现在都还在。(有人说:那发菩提心功德好大啊!)

       五蕴的特质一定是无常,一定是受人宰制。历史上的英雄好汉,他们把自己的五蕴变得很强,希望自己可以宰制别人而不受别人的宰制。很多人会发这种愿:“我一定要努力地赚钱,将来出人头地。”出人头地是为了得到一个光环。钱财、权力、名望,这些东西都是光环。“我要得到诺贝尔奖,让全世界的人都惊叹,哇!有我这号人物存在。甚至我可以做联合国的秘书长,呼风唤雨的。”虽然大部分的人都这么发愿,但是菩萨不应该这个样子。菩萨应该用慈悲跟智慧,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菩萨知道,世间万法都会败坏,那些世人所共同称羡追逐的事物,虽然显赫一时,仍然逃不过无常的变迁。历史上那些英雄,无论他们多么有权势,现在都已成过往云烟。

       因为你有智慧,知道世间万法都是无常。别人拥有的光环,其实是“我所”。六根和六识是“我”,你所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我所”,包括那些光环在内。我和我所,都是无常、会败坏的。

        一个人很聪明,这也是在五蕴的范围里面。为什么?很聪明就是意识的了别能力很好。意阴是心法,属于识阴,《阿含经》在形容识阴的时候,说“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意识的好坏是用聪明不聪明来判别,推理能力强,记性很好,考试都是第一名。这就是他的光环,他有一个很好的头脑,识阴和想阴比人家优秀。有的人头脑不好,但是他身体很强壮,他就靠这个来欺负别人。强壮的身体,是他的光环,这个是依靠色阴而起的傲慢。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第一段歌词是是“飞过绝望”,这里是“给我希望”。菩萨知道,因为自己具足慈悲与智慧,所以将来一定能够广度众生,圆满无上的佛果,世间的希望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菩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相似的般若慧,慢慢就会渐次增上,变成真正的般若慧,所以我们因中说果,把相似的般若慧,也当成菩萨的智慧。慈悲也是一样,世俗菩提心很容易出问题,您发心去帮助别人,别人若是不领情,反过来辱骂你,你可能就放弃了。有的人看到师父发大悲心度众生,心里很感动,他就说:“好!我也要学习师父发起菩提心。”可是他是因为蕴处界无常的假象一时现起,而发起菩提心,哪一天你过去亲近的师父,突然还俗了。他一下子觉得:“发什么菩提心?这根本就是一场骗局嘛!人怎么可能永远都是替别人打算,不顾自己的利益,你看我那个师父就是这种样子。当初跟我们说的那么好,现在呢?”(听众笑。)一般人是根据蕴处界的无常法而发起菩提心,所以容易退转。等到大乘见道之后,则是根据第八识的体性而发起菩提心,这会整个都不一样。但是世俗菩提心能够导致大乘见道,所以不能说它没有用处,只是没有那么可靠而已。

       我们会绝望、会希望,都是蕴处界才有这些问题。蕴处界跟第八识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完全没有关系的话,我们发菩提心也没有用。《楞伽经》说:“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如果蕴处界一定是有的话,你发大悲心也没用,因为众生的蕴处界永远存在,烦恼跟痛苦就永远都消灭不掉,你发大悲心又有什么用?那如果蕴处界是无,从来都不存在,大家都在无余涅槃,你又何必发什么大悲心呢?正因为它“智不得有无”,说有说无都不对,所以我们可以透过修行把蕴处界的差别相全部都消灭掉──你可以证得涅槃,也可以教导众生证得涅槃,把这些烦恼全部都消灭掉。众生所以会一直在烦恼跟痛苦里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第八识,也不知道第八识跟蕴处界诸法的关系,所以他们会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你每一世都在帮助人家,虽然每一世的成果只有一点点,但是累积起来,那个力量会变得非常大。有的菩萨一辈子只度一个人,这是有可能的。比方说他知道这个人过去世跟你有缘份,他反正闲着也没事干,就专门来度你。哪一种菩萨呢?就是过去已经成佛的菩萨。(有人说:这还能叫菩萨吗?)当然还是可以叫菩萨,因为他离开佛位了,例如观世音菩萨,他就是过去佛,佛号叫“正法明如来”。菩萨离开了佛位,他又不取证无余涅槃,他观察:“某一个人过去世曾经供养我,跟我有因缘。他现在还是跟以前一样的愚痴。我反正闲着也是没事干,就花一辈子的时间度他吧!”他可以做你太太、做你儿子、做你爸爸,或者做你妈妈──反正就是做你最亲近的人。你看他好像只是一个平常人,但是他一辈子都陪着你,用各种方法增上你的戒定慧三学,让你慢慢走上成佛的道路。

       菩萨的双翼是认识真相而有的,因为这个认识是符合真相的,所以见道的功德不会退失,即使再来人间,也会因为无漏种子流注的缘故,很快就再度大乘见道,每一世都可以用慈悲跟智慧一直不断地去利益众生。菩萨道是很漫长的旅程,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很多世累积下来,成果会很惊人。所以你不要因为力量很微弱、看不到什么成果,你就不愿意去做。只要你一直做下去,将来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因为你的缘故也发起菩提心。他们是新学菩萨,刚发了菩提心,追逐你的脚步,高唱着菩萨的旅歌,一起走上成佛之道,这就是“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有的人可能会以为:“众生成佛是真实的事,不应该是梦想。”事实上,只要是蕴处界统统都是梦想,而五蕴才能成佛,所以成佛也是梦想。一个修菩萨道的人不能着在“成佛”、“菩萨道”的法相上面。

       “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在空中才能翱翔,空,象征诸法毕竟空。《华严经》说:“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莲花不着水,比喻菩萨不执着有相;日月不住空,比喻菩萨不着空相。要不住空、像鸟一样在空中飞,必须有一双强大的翅膀。菩萨见道之后,依般若慧发起胜义菩提心,具足双翼,就可以翱游于毕竟空,既不着空,也不着于有。见道之前,你就像一只雏鸟一样,飞不起来,等到你大乘见道以后,整个都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飞起来,真的翱翔起来了。

       “用心凝望不害怕。你还没大乘见道的时候,你只是用眼睛在凝望,见道之后,你知道这统统都是第八识所显现的妙用。所以,用眼睛凝望,就等于用心(第八识)凝望。你往外看,你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是第八识所现起的作用。因此,菩萨道当中的那些险阻和困难,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你知道三界诸法统统都是由心所现起的胜妙作用,站在五蕴的立场来看才有成与不成的问题。般若波罗蜜是“度一切法到彼岸”,菩萨看待一切法相都是自心所现的功能差别,所以根本没有一切法的存在,更没有一切法的变化(生、住、异、灭)可说,这就是《心经》讲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智亦无得”。这些道理,菩萨已经知道了,所以就不会害怕,贫穷没有关系,生病没有关系,死也没关系,乃至弘法度生的事业做不成也没关系,统统都无所谓,完全无畏、不害怕。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菩萨知道众生都有第八识,所以众生的宿命就是成佛,你不用害怕不能成功。一个菩萨最大的愿望就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所以菩萨只会害怕自己成不了佛,害怕众生度不了,但是你大乘见道以后自然就会知道“自己一定可以成佛,所有的众生都有得度的因缘,自度度他的菩提事业任何人都无法抵挡”,这样你当然就不会再担心、害怕了。

       但是因缘有近有远,以短期的因缘来说,哪个地方有因缘,你在那个地方才能够演说佛法,才能够度众。如果完全没有佛法的因缘,菩萨就没有办法度众生。你有多少力量,你就做多少事,没有人愿意赞助你弘法,你就自修、独善其身,所以说是“哪里有风就飞多远吧”。即使连度众这个事情,我们都要随顺因缘,观察因缘去做,做不了就不做,没有关系,总会有别的地方我们可以使上力的,这样子。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刚才我们讲过,蕴处界统统都是梦境,包括自度度他的菩提事业,也一样是梦境。像普贤菩萨,他有一个恒顺众生的愿,“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这个愿才有了结的时候。这个愿是菩萨的梦想,“虚空有尽,我愿无尽”,所以是“让梦恒久比天长”。经典说众生永远都度不完,所以这个愿永远都没有终结的时候,只能“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隱形的翅膀-張韶涵歌詞《Karaoke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这篇《菩萨的旅歌》,接着也在胡同网站同时转发了,还有歌曲视频。可后来在寻找相关资料《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及其作者山鸽火林的背景时,带出网上有争议的台湾居士箫平实,这样再次关联到了吕真观居士。末学以前曾看见过,这样迫使末学泛泛阅读了"知乎”网上的议论,在没有解决困惑之前就把吕真观居士的文章先撤了下来。

       刚才在"豆瓣"网上看见到了争议的一个核心焦点,就是有关于"大乘非佛说",(估计是台湾的)小乘学者不认同吕真观居士关于《阿含经》的理解和应用,如果是这样的话,肯定是有极大分歧的,而这对末学来说是太合适了,刚刚不久我们都在这里饱受过某人没有理性的毁谤和攻击。末学对吕真观居士的接受是在读完他关于《普贤行愿品》的导读和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的论点后的事,这里转一篇末学看到的问答加以说明:


《悲愿不深不易明心》---吕真观

       问:末学的目的是今生今世大乘见道往生极乐,末学现在读经和大德的开示很多,读经时似乎对修定帮助不大吧,末学不读经时行住坐卧中念佛训练心一境性,比起读经来还是很少,这样对见道是否有好处?关于观行,是应该离开文字的思考呢还是就是普通的学者似的动脑筋即可?谢谢您。
      
       答:请您先熟读书和教材,这样才能问出真正的问题。

       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悲愿不深,此世不易明心,可等弥陀世尊的教化。

       问:吕老师好,那些发愿留在娑婆世界的菩萨十分值得赞叹。我觉得自己天生这是个同情心比较强的人,但现实中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能够利益别人的事几乎没有,这就是说自己对社会并无贡献,很惭愧,当然现在也尝试着与父母沟通,多满足他人的要求,放生,供养师父等,随分做一些事。但往生极乐的愿不会变,我自知不是个自了汉贪图个人长久安乐的人,这里有我累世的父母儿女,报答不尽,但自己的悲心实在是抵不过对隔阴之迷的恐惧,也许在极乐能够达到远离隔阴之迷之后我就会归来,永远和需要帮助的人在一起,和师长同修在一起。愿老师帮助末学进步。

       答:2012年9月18日,有一位学员自参、自悟、自承担。我并没有勘验他,无法百分之百的肯定,只是从他的解脱功德受用和现起的般若慧观察,基本上符合大乘见道者的相状。学员当中并非没有明心的人,但是他们是在报名函授课程以前就明心了,只有这位是唯一的例外,可说是学员里面的“禅状元”。先前,我一直奇怪,真观写得这么详细,为什么大家还没有办法明心。现在我才发现,主要是根器不同造成的差异。有的人悲心彻骨,不作二念;有的人却还在闲逛,取相分别──分别净土与秽土的高下,即是其中一种相状。此生根器差异是果,过去世学佛时劫长短则是因,这是勉强不来的事,只能渐次成就,无法速成。

       净土的确是安隐的法门,您把往生极乐世界当成第一志愿,明心、见性当成第二志愿即可。“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悲愿不深,此世不易明心”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您不必因为这句话便改变自己的意愿。虽然此世不易明心,但是大乘法的熏习不会白费,即使此世没有明心,还是会胜过没熏习过的人,到了极乐世界,也会比较早明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9-8-14 06:48 PM 编辑

      “欲界世俗法一定是攀缘三界有为法,出世间法一定是灭除三界有为法。佛法是出世间法,跟欲界世俗法完全相反,所以真正的佛法很少人会信受,但是若把欲界世俗法包装成佛法,就会有满坑满谷的信徒。”

      快一年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2:10 PM , Processed in 0.0803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