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经史纵论-No.12
一场事先张扬的超车
作者:戴老板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1789年9月1日,伦敦泰晤士河码头,21岁的英国纺织工人萨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换上一身破旧的脏衣服,将自己的纺织从业证书缝进了外套内衬,打扮成农民的模样,操着一口浓重的乡下口音,声称自己要去美国投奔开农场的亲戚,躲过了皇家海军士兵们的严密盘查,混上了一艘前往纽约的客船。
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航行了66天后,斯莱特终于抵达纽约。那会儿的纽约,还没有自由女神像和曼哈顿群楼,是一片崭新的热土。跟斯莱特一起下船的乘客并不知道,这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是未来的美国工业之父,他脑子里的图纸和知识,是美国在十八世纪获得的最宝贵的一笔知识产权资产。
斯莱特出生于英国工业革命起飞阶段的1768年,在这一年,阿克莱特爵士(Sir Richard Arkwright)发明了水利纺纱机,一年后,瓦特(James Watt )注册了蒸汽机专利,资本主义开始以暴风骤雨般的速度完成从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型,当时的英国,无疑处于工业食物链的最顶端。
斯莱特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表现出很强的数学和机械天赋。14岁时,他成为一家棉纺厂的学徒,这家工厂的老板曾经是阿克莱特爵士的合伙人,技术在业界顶尖。斯莱特以学徒身份工作了7年,掌握了纺织机器从设计到操作的几乎所有细节。
结束学徒生涯、获得纺织从业证书后,斯莱特准备自立山头(老板有三个儿子,他不可能接班)。1790年,他偶然读到美国费城的一份报纸,上面刊登了招募纺织工人和专家广告,其中悬赏道:任何能够透露英国纺织技术机密的人,都将获得100镑的奖励。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钱。
但在当时,纺织业作为工业革命时期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英国政府的360°无死角严密保护,所有纺织业熟练工人一律不准离开英国,窃取技术机密的人一旦被抓获,就会被判处12年监禁甚至死刑。更何况,英美之间的独立战争刚打完没多久,英国对美国这个新崛起的对手更是严防死守。
“投敌心切”的斯莱特,假装去伦敦旅行,然后在伦敦伪装成一个农民,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抵达美国后,他赶往罗德岛,加入当地的一个棉纺作坊,迅速把阿克莱特爵士的纺织机械和英国工厂生产流程全部复制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斯莱特建立起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家工厂。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6FudoaFVUAgbOZBDCgeeHzM6lSDS8d7zuOEhibhosSS3UEXTB0IY8Uib5icicg2tLtTWsuSaLjflQauCmOk2ftjyHg/640?wxfrom=5&wx_lazy=1)
斯莱特的纺织工厂,罗德岛,美国
在斯莱特的带动下,美国的纺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出来。到1807年,美国已经有底气对英国纺织品发起贸易禁运。到1835年斯莱特去世时,他的家族已经拥有13家工厂,而整个美国则更是拥有200万锭的制造能力,棉花贸易每年产值8000万英镑,彻底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完成了“国产替代”。
斯莱特后来被美国人称之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在他的老家英国,他有一个简短却响亮的名字:“叛徒斯莱特”(Slater the Traitor)。
很多不熟悉工业发展史的人会认为,叛徒斯莱特只是偶然和个例。但事实上,斯莱特只是英美纺织行业纠葛故事里的一小部分,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美国,对发达国家英国的高科技行业—纺织行业,进行了针对性、系统性、规模性的“赶超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