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四个字
我从小学就认识
但真正的含义
还得女儿教会我
题图:《麦兜 我和我妈妈 》
部分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我讨厌这个问题。
因为我从小就被父母灌输各种「我们读书那么好,你为什么那么差」的废话。他们在物质上没有亏欠我,但我精神上并不感到愉快。
我父母从小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都很好,小学都是班干部,大学是学生会和团委干部。但他们俩高考都没发挥好。
父母都是重点中学优秀教师,这辈子带了无数学生参加中高考,并取得优异成绩。
母亲是主科老师,做过年级组长,退休时已经是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如果不是因病提前退休,估计扶正可能性也不低。父亲作为优秀的副科老师老师,曾经连续好几年带高考 x 科目选择他的教学科目的学生,但他们的孩子学习很差。
我的家族里难说是书香门第,但也算有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先人。太爷爷是 100 年前的大学生,爷爷是专科,但在当时也算高等教育,父亲也算重点大学毕业。可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本科学位是后来专升本拿到的。
从小,我就和他们同事的孩子比学习成绩,和家里那个年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各路亲戚比成绩。但我真的学习不好,中考失利,去了没高考可以直升专科的学校,闹过自杀未遂。为此接受过一年多精神治疗,治好了我的学习困难。
这之后我考了很多考试,逐渐越来越好,学习能力不足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我最好的学习时间已经错过了。
我错过了建立理科思维的阶段,也错过了最好的学习外语能力的阶段。
为此我很愤怒,对自己的平庸感到愤怒。我无法依靠理科思维和外语能力,作为学习工具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这让我感到很糟糕。父母对这一切很后悔,对我说不用在意自己的平庸,但是现在无法接受自己平庸的,恰恰是我自己。
童年的时候,和父母到另一个城市旅游,我和当地一个孩子聊天,对方聊的话题是古诗词,我的话题是热门电视剧。父母为此事后严厉训斥我,说我只知道看电视,而人家的孩子知道古代的大诗人。
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我在学生时代大量阅读了解一些父母不知道的冷门社科人文知识,就是因为我每次都会想到这个父母已经忘记的事件。
我现在有自己的事业,和一群好人一起创业,顺利的话,五年内很大希望实现财务自由,但我有钱后只想去考研。
我不想恋爱,更不想结婚生子组建家庭,因为我觉得我不去读一个研究生学位,我心理的疙瘩解不开,我现在只和父母成长期对我说过的,那些他们现在后悔的话较劲。
如果不缺钱了,我想做的事情是去考研。而且一定要去北清交复级别的名校,因为我家族里没有出过研究生。这很愚蠢,但我就是想弥补这块缺口。
我一直有很强的焦虑感,而且很在意他人的看法。我不知道有多少是我父母成长期的影响,但我只知道,这一切我需要一个研究生学位才能平息。
所以我不会生育子女,因为嫁给我的人,和我的子女都不会幸福。在我看来,我是个焦虑而且容易暴躁的人,我不敢结婚,因为我怕我脾气上来就会家暴。
对我来说,我希望 10 年后可以对我父母说,你们的孩子也有名校学位,你们的孩子是全家读书最多的人,也是家族里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和学位,我才能走出这段阴影。
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接受子女平庸,因为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子女的成长经历会很不快乐,既然如此,他们没有必要降生到一个会让他们的童年陷入痛苦的人家中。
父母能不能接受子女平庸?我认为不能。我甚至不希望有子女,因为他们的父母——我,就是个成长时期很失败的人,我不想在自己的后半生,把这种失败带来的焦虑感和挫败感,转嫁他们身上。
娃爹:数竞集训队,高二确定保送
我:高考理科大省排名前十
女儿:中等生。我觉得算中等生里的战斗机了,但还是中等生。
我们对女儿,说起来就像前面很多回答:健康就好,快乐就好,等等。开始我诚恳觉得我真的这么想,后来发现还是不够。
毕竟说说容易。
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在班里大概十几到二十几名晃,确定无疑中等生。因为要小升初嘛,想着多少学点奥数吧,我自己教。结果,天天吼。
我觉得太简单、太理所当然的点,她就是不会,或者她错一次,再错一次,再错一次,还是会错……错四五次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于是就吼。
后来我娘看不下去,站出来吼:你们是生得好!不是每个人都有你们的运气!
我娘三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吼功比我强。
我识时务,怂得快,这段前后也就一个多月吧,回想起来还好,回头得快。我放弃,送她去学而思,之后我老老实实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听老师怎么讲课。
回家再和娃爹一起开会讨论:第一步 ,我们先各自做题,对比我们的思路,看谁的更优,对,我们两个人如果上来直接开会就会直接掐思路,所以我们先得各自理智地表达自己;第二步,我们讨论怎么拆分这个思路让女儿理解;第三步,我们还得讨论怎么能让女儿以后都能自然而然想到这个思路。以上,经常还得准备套备份思路,让女儿自己选择哪个对她来说更容易。
我老公开玩笑,说给女儿做道题死的脑细胞比发篇顶级多多了。
难的其实不是接受,我女儿三岁我就知道她不如我小时候聪明了,我娘说的。毕竟她见的孩子多了去了,直接告诉我大概是中等,顶多偏上一点点。
我觉得完全无所谓啊。
我觉得康庄大道在那里,我肯定能领她走上去,走慢点不要紧,只要认真努力,走还是能走的。
后来发现这也是不够的。
真正要接受的是:我眼里的康庄大道,她连入口都找不到,我拖着她到入口,她还是看不到——这个事实。接受她确实不能像我一样思考,即使我告诉她思路什么样,她还是做不到这个事实。
直到我终于明白,我不能拖着她走我的路,我得站到她的立场,她的角度,为她找一条适合她的路出来,那样才行。
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半年,之后就很顺利了。
女儿现在有自己一套思路,成绩也稳定了,最让我欣喜的是,她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因材施教四个字,我从小学就认识,但真正的含义,还得女儿教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