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的人和2000块的茅台
在点名湘鄂情的那部中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中,另外一个名字出现频率远高于湘鄂情,那就是茅台。
8集记录片中,茅台俨然是擅长抢戏的男配角: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张建津用矿泉水瓶装茅台,听起来简直都像段子;中石化原总经理王天普公款吃喝一顿饭喝8瓶茅台,酒水费高达2.3万;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就喜欢茅台,就喜欢年份茅台”,通过酒局一步步走向堕落。单单在第三集中,“茅台”就被提到18次。
但茅台毕竟是“国酒”,在点名的同时,也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给请了上去。在纪录片中,袁仁国力证茅台已经转为大众消费,公务消费占比从之前的30%,降低到了1%。央视的旁白也力挺:“现在市民想买茅台不用再排长队了。”
但“不用再排长队了”其实没持续几年,到了2017年,茅台又变得炙手可热、一瓶难求,到了传统节日甚至有钱也买不到。在孟凯的湘鄂情被彻底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同时,国酒茅台的价格却经历了一场大反转,飞天茅台的价格直逼历史最高价。
那位不理解为何有人去吃呷哺的投资大佬,对茅台的把握却超越众人。在他看来,茅台的脱销就是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胜利。在一场投资者路演中,他以自己为例,说:“我逢年过节都是一件一件的送。”不过,经听众提醒,大佬才意识到自己并非中产阶级,于是指了指自己一名下属说:“连xx过年都买了一箱送老丈人!”
大佬这位下属,恰好是戴老板的朋友,清华硕士毕业,年收入50万左右,妻子也在金融圈工作,两个人除去供房养娃的开支,压力并不小。用他的话来说,“一箱茅台花了差不多1万多,挺心疼的,老婆建议下次还是论瓶送吧。”但事实上,这买茅台心疼的朋友,论学历和收入,已经确凿无疑地是中国前1%的消费人群。
1%是个很有意义的分界点,著名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同时也是《21世纪资本论》作者,在2017年4月发表了一篇长达76页的报告——《Capital Accumulation, Private Property and 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1978-2015》(《中国1978-2015年之间的资本积累、私人财富和贫富差距》),在论文中,他分析了中国1%人群的财富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