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吃螃蟹的华安财险
华安财险是财产险公司中,首个试水非寿险投资性产品、并证明该模式威力的。
总部位于深圳的华安财险设立于1996年,2002年,特华投资入主并实际控制了这家公司。
2004年,在车险业务上亏损的华安财险申请到了彼时唯一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业务试点,自此走上快速扩张道路。
根据当时媒体统计,从拿下试点资格的2004年至2008年之间,华安财险通过投资型财险产品累计揽下保费收入350亿元,公司规模更是从偏安于华南一隅的小型财险公司,跃升至行业前五。在A股迎来2007年大牛市的市场下,华安财险那一年的综合收益率高达32.5%。
接近华安财险的高层人士曾对《棱镜》表示,在业绩突飞猛进的当时,华安财险欲借势IPO,登陆资本市场。
但这个梦想很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下搁浅。受制于宏观投资环境恶化,利率下行等因素,华安财险折戟资本市场,仅在海通证券一只股票上,华安财险的亏损就有约20亿元。
投资端不利,承保端承诺收益过高,华安财险顿时陷入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根据《南方周末》报道,当年1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对财险公司销售投资型产品的条件、产品收益率水平、手续费、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等做出新规定。
通知首度要求理财险的经营必须与公司偿付能力高度挂钩,只有满足最近连续4个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才可申请该产品,而一旦财险公司上季度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50%时,应立即停止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销售。同时针对产品收益“通知”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预定(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的80%;非预定型要每天公布产品净值。
在监管限制之下,华安财险再未获得新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业务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