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3|回复: 0

[父母心声] 冯雪梅:当医生让我签字确认“放弃插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8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雪梅:当医生让我签字确认“放弃插管” 

 2018-02-18 冯雪梅 大家

春节期间,腾讯·大家作者为读者朋友们推荐心灵读物,今天推荐《当呼吸化为空气》


医生让我知情书上签字确认:放弃插管……


这已经是父亲的第三次病危通知。迟早会有这一天,我知道。可我一直在回避,尽管躲不掉。


父亲进医院的当天,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我想,没关系的,不会这么糟,只是肺部感染,能救过来……其实心里很明白,致命的不在这儿。


躺在急救室里的父亲,患老年痴呆症好些年了。我清楚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从记忆衰退,到情绪异常,到不认得我,到瘫痪在床,到器官衰竭……每一步,都被无法逃脱的病魔之手牢牢掌控,我们只能缓慢地按既定程序“执行”,我知道一切都无法阻挡,可我,真的,不—甘—心。



站在床前叫“爸”的时候,父亲经常不看我,他早就认不出我了,嘴里伊伊呀呀地说些我听不懂的话,可有时会冲着我笑,孩子似的,一点皱纹都没有。


以前,我笑话他记性不好,他总说:“人老了,都这样。”可那时的父亲真的不老,多少年里,因为父亲的年轻、爱热闹、口无遮拦,一直被人喊“小冯”。“小冯”是多么不服输的一个人啊,别人开玩笑:“除了不会生娃,你啥不会?”我小时候穿的衣服、棉鞋,玩的飞机、灯笼,学几何时的立体模型,都是“小冯”亲自做的。我们家有全院里最早最平的水泥地面,有设计精巧的组合柜,也是“小冯”的手艺。


“小冯”说,我就是卖红薯,也要比别人卖得好!就这么好强倔强的一个人,居然有一天,就这么躺倒在床上,要人穿衣喂饭,他自己要是知道了,心里得有多不甘!


抗生素一直大剂量使用,肺部炎症却一直不消。CT显示,父亲的脑部完全是一团“浆糊”,他的身体器官早就不听大脑指挥了。肺部痰液堆积,可他连咳一下都不会,重度感染,却几乎不发烧……医生从一开始就委婉地说“要有准备”,可我就是不相信,找专家,用进口药,做能做的一切,甚至咄咄逼人地问劝我的医生朋友:“要是你爸,你怎么办?”


母亲从一开始就很坚定,不做插管之类的急救。我知道意义不大,如果是我自己,我肯定拒绝,可是,现在,要我决定是父亲的生死。我知道结果,却只能束手无策地在病房外站着,医生说的一切,我早就明白,可我就是不愿意!


那一刻,我一下子理解了身患绝症者的感受:不接受。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偏偏是我,要面对如此厄运?骄傲、能干、从不服输的父亲,要知道自己60岁以后的模样,他能接受吗?幸好,他什么也不知道,没有记忆,不觉得痛苦,不认为有失尊严,可他真的是不知道吗?


小小的骨灰盒被放进了冰冷的墓地。他在那里会好吗?眼前闪动着父亲年轻时的模样,我一直很理性很克制地完成着这一切,只是,心里的那种愤怒、不甘、恐慌、逃避挥之不去。


死亡,曾经是多么遥远的一件事。可它就这样,不可避免、悄无声息地走来。不对,你能感受到它的脚步,没有声息,却毫不迟疑,像一个裹着黑纱看不见面目的幽灵,在最后一刻,摘掉面纱凝视着你。



我经历过爷爷奶奶的去世,只是那时我小,什么也不懂。然后,二十多年离家在外,慢慢就到了害怕突然接到家人电话的年龄。而在父母的渐渐年老中,猛然就觉得,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离开这个世界。


你不得不去看死亡的脸,你不得不学会和死亡和解。


父亲生病离世的日子里,我开始寻找和死亡相关的书。于是,读到了这个故事:


据说,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年患上肺癌。保罗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怎样的一个天才啊,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多么光芒璀璨的人生,突然,就冷不丁地遭遇四期肺癌。


“我草草地浏览着眼前的CT片子,诊断结果显而易见: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脊柱变形,一整片肺叶被侵蚀。这是癌症,而且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过去六年来,我已经看过几十套这样的片子,每次都怀着渺茫的希望,想帮患者找到某种可能有效的疗法。但眼前的这套片子不同:患者是我自己。”


保罗的妻子露西也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们一起看着满是肿瘤的片子。露西轻声开了口,像是在念台词:“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别的病?”“没有。”


此前,保罗想着:“周末的时候,我、露西、还有假想中的孩子们,驾船出海,共享天伦。可以预见,等工作强度降低,生活稍微轻松些,我的背痛也会减轻。可以预见,我终于能像此前许诺的那样,做个好丈夫了。”



保罗、露西以及他们的女儿卡迪


曾经,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可以预见”,可生活往往不是我们预见的样子。当保罗想像中的未来,“就要实现的未来,那么多年奋斗即将迎来的人生巅峰都承随之消失时”,他心中是怎样的愤怒和不甘?


一个出生于医生之家,曾经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学医而最终还是“弃文从医”的年轻人,一个聪明努力前途无量的上进青年,一个数次与死亡对视,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来的医生,最终,站在了死神面前。


保罗轻声讲述着那些死亡故事,讲述着当死亡的阴影一步步迫近时,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终于狭路相逢,正面交锋。然而,我似乎一点也认不出面前这位死神。”作为医生,保罗太知道接下来将面对什么,有没有突变,接受哪种方式的治疗,预后……


服用了特效药之后——谢天谢地,不用化疗了,保罗有了胃口,体重回升了一些,他感觉自己强壮了许多,有了一丝希望。


新的CT显示,肿瘤大大减少了。那天早上,保罗做出一个决定:回归手术室。“因为我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活着。我会把死神看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但心里要清楚,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还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一刻。”


医生乐观地估计,“看你现在的样子,说能活十年也不算疯话。”保罗重新开始工作,一个月后,几乎是全负荷在做手术了。


然后,又一次的扫描。“一个新的肿瘤出现了,有点大,填满了我的右肺中叶。看上去竟有点像一轮几乎照亮了整个地平线的满月……”


保罗知道,他要永远地告别手术室了。化治失败了,不过,有一个可以暂时驱散死亡阴影的消息,女儿诞生了。——在得知患癌之后,保罗和妻子决定生一个孩子。“大多数的梦想和抱负,要么被实现,要么被抛弃,无论如何,都属于过去……金钱、地位,这一切的虚荣浮华,都像《传道书》里对其毫无兴趣的传道者所说的:不过是捕风而已。然而,有个小东西是有笃定未来的:我们的小女儿,卡迪。”


我内心的愤怒和不安,在保罗的慢慢讲述中,渐渐化解。保罗最终没能写完自己的故事。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轻柔而坚定的声音,清楚明白地说:“我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他的意思是:准备好撤除辅助设备,准备好注射吗啡,准备好去世了。”——在《当呼吸化作空气》的后记里,妻子露西在写道。


我又准备好了吗?面对家人的离去,自己终将面对的死亡?对每一个人而言,死亡都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更关乎人的尊严与生活意义。


坦然接受真的很难,我依然没有完全释怀。父亲去世的医院就在老家门口,偶尔,我会从那里路过。远远地撇一眼住院楼,父亲的病房就在一楼,从入口进去,经过长长的走廊。


脚步声就在耳边。真希望我进去,父亲还在。



《当呼吸化为空气》,[美]保罗·卡拉尼什著,何雨珈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


(本文原标题《既然死亡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微笑着告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 06:45 PM , Processed in 0.0316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