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中资银行业务转型并非万全之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险最高的中资银行又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向敢于放手花钱的中国消费者增加放贷。


10.jpg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ANJANI TRIVEDI
华尔街日报  2018年 01月 23日 12:53

风险最高的中资银行又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向敢于放手花钱的中国消费者增加放贷。

随着中国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管控,中型银行漫无约束的贷款发放和影子银行活动令监管部门不悦,于是银行开始转向零售贷款,大量发放信用卡和非抵押贷款。

以深圳上市的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Bank Co., 000001.SZ, 简称: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人民币3.2万亿元(合4,000亿美元)资产相当于中国金融业约2%的规模。平安银行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 )的子公司。

平安银行逾4%的贷款被列为关注类贷款,即可能变为坏账的贷款,这在中资银行里面是最高的。该行股本收益和监管资本一直在下滑,后者仅略高于8%,是中国大型银行中的最低水平。平安银行的融资成本也大幅上升,有一项流动性指标已接近监管红线。近年来,平安银行母公司不得不向该行注资三次,去年进行的最新一次注资规模为人民币260亿元(合40亿美元)。

无奈之下,平安银行新管理层启用了新的战略,把长期宣传的消费金融业务付诸实践。2016年底,零售贷款仅占平安银行资产规模的15%左右;截至去年9月底,占比已经升至总资产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税前利润中占到了约60%。在平安银行已发行的逾3,000万张信用卡中,三分之一是去年前九个月发放的。该行非抵押资产的收益率颇丰,约为9%。

不过,考虑到平安银行的过往表现,上述变化应会引发外界担忧。该行曾因理财产品而受外界诟病,这些理财产品通常是高杠杆投资产品,让中国政府非常担心。目前,在该行大量发放信用卡的同时,向个人发放的无担保现金贷款也在激增,2017年前九个月增长50%。

到目前为止,投资者似乎并不感到担忧:平安银行市净率为1.4倍,是除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Bank Co., 3968.HK, 简称﹕招商银行)外中资银行中最高的。投资者应该思考的是,平安银行能不能就这样轻松、安全地甩掉历史包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8 03:07 AM , Processed in 0.0377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