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模式前景卜知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1月22日,全国有30家现金贷平台通过其运营主体公司或其股东持有了35张网络小贷牌照(含网络小贷公司直接开展现金贷业务)。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西和重庆地区。
而更多的未持牌的现金贷平台,也通过“助贷”等模式,突破资金限制,来做大自身业务。一旦出现风险,将传导到银行等资金合作方,这也是监管担忧的地方。
一家拥有网络小贷牌照的现金贷平台高管李文(化名)告诉《棱镜》,虽然拥有小贷牌照,但他们的资金主要仍来源于城商行,因为对于月成交额超10亿元的他们而言,2亿元的小贷注册资本远不能满足需求。
据了解,“助贷”模式下,现金贷平台一头连接着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资金方,一头连接着互联网巨头等场景方,自己则在中间承担着风控、风险兜底等角色。据李文介绍,银行偏好于一些有场景的资产,对于逾期较低的优质资产,目前银行给出的资金成本在10%左右。
但他也坦言,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资金成本也在攀升。去年尚不到10%,今年已经上涨到10%—12%,加上通道费、手续费这些成本,目前现金贷平台的综合成本普遍在15%左右。
对于未来放贷利率不得超过36%的限制,李文心里已有预期。虽然对于多数年化利率超过100%甚至更高的现金贷平台,尤其是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平台而言,在现阶段将利率陡降至36%无异于被判死刑。但在李文看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出路。
他向《棱镜》介绍,无外乎两个办法:一是选择和有流量场景的互联网平台合作,能大幅降低获客成本,从而降低利率;二是转型做相对大额、长期的产品。
李文最担心的,是监管是否会叫停“助贷”模式,重新规范网络小贷的资金来源。从近期监管风向来看,他明显感觉到银行对于资金合作正逐步收紧,就在近期,一家合作多年的城商行就终止了与他们的合作。
此外,《棱镜》从北京一家大型现金贷平台了解到,在近期趣店引发现金贷舆论风波后,他们原本准备签约资金合作的两家银行也临时变卦,“对方让我们反复说明跟趣店模式的不同,态度明显更加谨慎了。”
“助贷”一词最早由保罗希尔提出,他创建的中安信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合作银行共同开发了“贷款银行+助贷机构”的微贷款业务模式,其目的是解决小贷公司自身资本金受限的问题。中安信业第一家由深圳市政府及监管部门批准的小额贷款试点公司。
在前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看来,目前跟银行有资金合作的传统小贷公司,都是当地相对优秀的小贷公司,如果监管层因为网贷平台滥用助贷模式而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会殃及池鱼,对正常经营的小贷平台的影响会“非常非常大”。
因此,他建议,应该先对“助贷”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再去界定助贷模式里涉及哪些金融机构,以及分别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