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2|回复: 0

[男女之间] 伴侣间有147种争吵的理由 | 导读: 如何利用冲突来提升亲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6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侣间有147种争吵的理由 | 导读: 如何利用冲突来提升亲密? 

2017-07-24 KY KnowYourself


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里,引起矛盾的导火索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多。心理学家David Buss曾要求学生们详细描述“伴侣所做的让他们心烦的事“,结果收集到 147种截然不同的冲突源:“怎样打发时间、该谁付钱、情感表达不够充分(感受不到爱意),或是情感表达太夸张(太依赖)”等等(Millder & Perlman, 2010, p.334)。

 

研究发现,伴侣们发生矛盾的频率也很频繁——恋爱期间的伴侣们,平均每周会发生2-3次冲突。在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中,夫妻报告他们每个月都会经历1-2次“不愉快的争论”,并且这个频率在三年中并没有发生变化(p.331)。

 

既然亲密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冲突,而且无法避免。那么学会如何应对冲突就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让冲突变成推进关系的契机。



吵出来真的比冷战对关系更好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源于伴侣间的差异(例如价值观、各类喜好、人生目标等)。如果这种差异没有对双方的选择造成妨碍,就不会有冲突。而当差异在实际生活中妨碍到伴侣时,就会发生冲突。例如,如果你和伴侣喜欢不同地段的房子,当你们不打算买房时,双方即使知道两人的喜好有差异,也不会有冲突;直到有天你们准备购买房子,才会发生冲突。

 

在亲密关系中,不是冲突都会表现出愤怒和敌意,也不是所有冲突都是公开外露的。有时,伴侣可能意识不到他们对我们造成了痛苦,也就没意识到两人之间存在着冲突。我们也会选择不对伴侣挑明两人间的冲突。研究发现,有40%的人会在感到冲突和恼火时,选择不告诉伴侣(Millder& Perlman, 2010, p.329&331)。

 

比起这些没有被表达的冲突,直接发生的争吵对关系有更多积极的作用。它能满足人们在关系中自我表达的需求。人际关系学家发现,伴侣们没有表达出的烦心事越多,他们对亲密关系往往越不满意。一味退避冲突的新婚伴侣,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往往更不快乐。而且,比起直言不讳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冲突却没有充分表达的中年女性,在未来10年里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经常吵架的人高出4倍。

 

此外,吵出来的冲突给了人们一个机会,避免两人的分歧恶化成更严重的问题。虽然面对冲突,人们不一定能立刻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是如果能较好地处理,则可以使亲密关系更好发展(p.348)。

 

面对冲突有4种应对方式

 

人们应对冲突会做出种种反应。有些反应具有破坏性,会不利于亲密关系;而有些反应则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维持和提升亲密关系。有些应对方式是主动、公开地面对争端;而有些应对方式则是被动的,试图绕过问题。

 

按照“破坏性-建设性”、“主动-被动”两类维度,心理学家Caryl Rusbult(1982)将亲密关系中应对冲突的方式分成四类:退出(exit)、忽视(neglect)、协商(voice)和忠诚(loyalty)(见图1)。可以对应接下来的描述,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种应对方式。



  • 以“退出”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主动应对

 

退出是以主动的、但却是破坏性的方式来应对冲突,强硬地要求伴侣服从自己、为自己妥协。比如威胁结束关系,提出对抗性的问题,或是作出粗暴、恶意的反应,例如大喊大叫或对伴侣大打出手。它被称为退出,是因为这种关系中,以这种方式应对冲突的人,一旦冲突发生,就直接退出了好好解决冲突的努力。

 

破坏性的面对冲突会损伤人们的健康。人们在粗暴的冲突中会提升心率与血压、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抑制人们的免疫功能,使得人们更容易感染疾病;而且这种负面影响会累积。一项针对9000人、历时12年的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经历大量粗暴冲突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脏病。

 

粗暴地应对冲突也会导致双方陷入负面情感的相互作用(negative affect reciprocity)模式,来回不断地传递愤怒情绪

 

  • 以“忽视”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被动应对


忽视是指以消极的方式应对冲突,眼睁睁地看着情况恶化下去却坐视不管。比如会避免和伴侣讨论关键性的问题,自顾自地与伴侣拉开距离;或是不直接和伴侣起冲突,改为因为和冲突无关的事指责伴侣。回避冲突的人,甚至会用其他不利于亲密关系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例如出轨。

 

忽视会对亲密关系造成损害。当一个人用忽视进行回应后,Ta的伴侣可能会试图主动地解决冲突,逼迫忽视者作出回应,结果形成了“追逐-逃避”模式:追逐者不断批评、唠叨、向忽视者提出沟通的要求,而忽视者则更加抵触、逃避,结果使得追逐者进一步逼近。形成恶性循环(Millder & Perlman, 2010, p.340)。

 

另一种情形是,被忽视的伴侣可能也会转为消极应对,双方都不再就这件冲突进行讨论。表面上结束了冲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要么导致表面和谐、却越来越表浅的关系,要么迎来日后积怨的爆发。



  • 以“忠诚”作为应对方式:建设性+被动应对


忠诚是一种被动但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反应,忠诚者并不会主动交流,只是乐观地等待境况的改善。忠诚与忽视的区别是,在面对伴侣的沟通要求时,忽视者会回避交流:打断对方的话,或者就是不肯谈论与冲突有关的问题。而忠诚者并不回避交流:当伴侣发起讨论或批评时,忠诚者会温和地进行反驳,或者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 以“协商”作为应对方式:建设型+主动应对

 

协商是积极应对冲突的方式,试图通过沟通来恢复或改善亲密关系。协商者会与伴侣共同讨论问题;而当协商者觉得两个人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例如朋友或是婚姻咨询师等。进行协商的伴侣们,更容易达到积极结果,例如达成一致、双方折中,或是一起找出更好的方法。

 

无论是忠诚,还是协商,建设性的应对之所以有利于亲密关系,关键在于它们会开启沟通的正面循环。人们作出建设性回应,加强了伴侣的信任、提升伴侣作出同样回应的意愿,于是又反过来鼓励人们更多地作出正面回应,如此不断循环下去。

 

心理学家Bach和Wydan认为,一场建设性的沟通可以增进亲密性,双方在过程中都是赢家,都会取得更多积极的结果。他们为此设计了“争吵结果简述表”,人们可以对照简述表,根据结果是否积极,来判断自己是否经过了建设性的沟通(见图2)。



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冲突的态度?

 

为什么人们的应对方式会不同?Rusbult等(1991)的研究发现,这与人们的个人特质与关系情况有关。

 

1. 个人特质

 

依恋类型会影响到人们的应对方式。回避型依恋者会更多地采用破坏性的应对方式。比如,回避型依恋者会忽视冲突,希望通过回避沟通,来回避深层次交流带来的亲密感;而相反,焦虑型依恋者由于害怕失去这段关系,会(过于)积极地尝试和伴侣沟通。回避型与焦虑型的伴侣会容易形成“追逐-逃避”关系。

 

人格特质也会对应对方式产生影响。神经质者(neurotic)情绪较不稳定,更容易和伴侣发生暴躁、痛苦的争执,破坏亲密关系。而宜人性(agreeableness)高的人们比较容易顺应伴侣,态度也更友善,比起宜人性低的人,他们更容易作出建设性的反应(Millder & Perlman, 2010, p.331)。

 

人的共情能力对解决冲突也很重要。共情能力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能否站在伴侣的角度上看问题。共情能力越高,就越是能理解伴侣的感受和需求,也越倾向于作出建设性的回应。

 

2. 关系因素

 

对自己关系更满意的人会倾向于做出建设性的回应。因为冲突发生时,对当下这段关系满意度高的人们,会对冲突进行积极归因:他们会对伴侣的行为作出积极的解释,不认为伴侣引起冲突是出于恶意的目的。用正面的方式看待伴侣,会使得人们用更正向的方式与伴侣沟通,不容易陷入激烈争吵。

 

此外,可替代的潜在伴侣更少、对关系投入更多、越是将关系作为生活中心的人,越倾向于使用建设性的回应。因为这些因素,会促使人们渴望将关系持续下去,来避免损失关系和投入过的成本。于是人们在面对冲突时,会越倾向于能解决冲突、提升亲密关系。

 

一般而言,人们在形成一种对冲突的应对习惯后,这种习惯就会持续下去。但是研究也证明,即使是习惯于破坏型应对方式的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p.348)。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有建设性地应对冲突。



如何更建设性地应对冲突?

 

1. 需要避免的:三个“不要”

 

婚姻专家John Gottman建议,人们在应对冲突时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退避,不要负面回应,不要来回传递负面情绪(p.349)。

 

首先,不要退避。当你的伴侣抱怨或者提出质疑时,不要试图逃避冲突,也不要表现得过于防备。戒心和逃避的意图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伴侣更加感到不安。如果你感到自己不方便和伴侣进行沟通、或是需要时间思考,你可以直接、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难处、请求伴侣重新安排时间来讨论冲突。在定下新的时间地点后,要记得之后履行诺言。

 

其次,不要负面回应。即使你的伴侣用恶劣的态度对你,你也要尽力控制自己,不要用讥讽、挑衅、表示轻蔑等负面的方式应对冲突。一方面,负面回应容易激化矛盾;另一方面,伴侣们更容易记住对方做过的负面的事,一旦给伴侣造成伤害,双方都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弥补。

 

翻旧账也是一种负面的回应方式。在冲突的过程中,要就事论事地讨论、避免翻旧账。翻旧账对解决争端并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对方产生反感,认为你不断地在用过去的事攻击Ta。如果你发现在自己会忍不住翻旧账,说明你有过去的问题没有解决,可能是过去压抑的愤怒、掩盖的伤害等等。先将这些问题搁置,等其他合适的时间再拿出来和伴侣讨论。

 

最后,如果不小心进行了负面回应,也要及时停止,不要演变成双方来回地传递负面情绪。当你意识到你和伴侣正你来我往地侮辱和伤害对方、互相辱骂和攻击时,立刻喊停。可以举起双手要求休息:“我觉得现在自己过于激动了,我们停十五分钟再来谈”。等平静下来后,再准备好讨论的内容,重返和伴侣的对话,并且为之前的过激言辞道歉谁都有失控的时候,但事后是否愿意道歉却是一种选择。道歉其实体现了一种愿意承认和承担责任的成熟。


2. 可以做的:使用“听话-说话者”技术


 

婚姻专家Markman教授认为,伴侣双方可以使用“听话-说话者”技巧来应对冲突,例如“使用‘发言权’”、“停顿与重复”等等。他认为这些方法虽然不属于“平常的沟通方式”,但却是沟通困难议题时相对安全的方法。

 

解决冲突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在“听话-说话者”技术的帮助下,可以确保双方每个人都能发言,每个人都可以让对方倾听,以及让双方都表现出愿意解决问题的诚意(p.350)。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听话-说话者”技巧:


a. 使用“发言权”

 

指定一个小物件(比如手机)作为“发言权”。规定只有握有“发言权”的人才可以说话。当一个人握着“发言权”时,另一个人不能反驳或插嘴,只能认真地聆听。讨论的过程中,双方需要轮流交换“发言权”,确保两人都有机会表达。


b. 停顿与复述

 

每过一段时间(例如交换“发言权”时),发言者需要停下叙述,由倾听者复述刚才发言者说的内容和想法。这样可以避免倾听者对发言者想表达的内容产生误解,而且也可以显示出倾听者确实在认真地聆听对方。

 

c. 尽量只谈论自己的感受、想法

 

当你发言时,尽量只谈论自己的想法,并使用第一人称来描述你的情感与关心的问题(如“我的想法是”、“我感到”)。避免就对方的意见、想法和情感做出评价和武断的臆测,像“你肯定是这么想的。”、“你这么说不好”等等,因为评判式的语气会让伴侣感到不受尊重。如果你有个猜测,并且希望向伴侣求证,你可以在最后加上提问,像是“我想你的意思是……我说的对吗?”

 

d. 减少负面情绪对解决冲突的影响

 

在对话的开始前与过程中,都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在对话开始前,你感到自己对伴侣怀有很强的敌意,那么你需要先释放你的攻击性(比如先去房间里深呼吸一会),再开始双方的交流。如果过程中,你意识到自己有很强的负面情绪,可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对方的哪句话触动了你?随后可以就你的情绪和伴侣进行讨论。

 

之所以要尽量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人在负面情绪下,容易做出负面的、不当的回应;另一方面,我们对伴侣话语的解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也许伴侣说的话里并没有攻击我们的意思,但我们愤怒的情绪会让我们觉得伴侣似乎在挑衅我们。

 

而所有之前提到的建设性的应对冲突的方式,核心在于人们面对冲突时的自我控制。只有在每一次面对冲突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控制住自己恶意的念头,让自己用善意的方式去看待伴侣,用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才能将原本可能带来伤害的冲突,转变为成促进亲密关系的工具。

 

就到这儿了,今天的文章有点长,但希望会对你们有帮助哦~ 晚安啦。



References:

Millder, R., &Perlman, D. (2010). Intimate Relationship.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ompany.

Rusbult, C. E,Verette, J., Whitney, G. A., Slovik, L. F, Br Lipkus, I. (1991). Accommodationprocess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Theory and preliminary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53-78.

Rusbult, C. E.,Zembrodt, I. M., & Gunn, L. K. (1982). Exit, voice, loyalty, and neglect:Responses to dis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involve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43(6), 12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 02:54 AM , Processed in 0.0284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