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7-9-17 08:17 AM 编辑
日子好了,孩子的体质也不能“弱”下去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李解
2017.09.16
如此看来,“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根子应该从现代人的“不良习性”中去找了。不管问题为何,谁都明白的常识是,任由孩子的身体弱下去是不行的。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了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数据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此次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道。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孩子们的体质却集体下滑,引发了“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悖论和担忧。
业内人士从宏观上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互之间缺乏支撑和内在联系,“三张皮”没有缝成“一件袄”,导致学校体育缺少社会体育的课外支持,竞技体育在组织孩子们普及锻炼方面仍有提升余地。
这么说或许有些抽象,不易理解,但实际上,每个人都能从一些现象和细节上获得更具体可感的印象:很多家长舍得花巨资为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却不愿意让孩子踢场球;一些学校为了便于管理,下课也不让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怕孩子磕着碰着是这些家长和学校的老师们常用的理由,尽管他们的孩提时都是在“疯跑”、“疯玩”中度过的。对于一些面临中考、高考的毕业班学生来说,体育是无关紧要的“副课”,其正常的教学活动也往往被“正课”侵占。
主观观念上的漠视,加之物质条件的提高带来的饮食不科学、营养过剩,升学竞争激烈等原因,共同催生了“弱孩子”的出现。可以说,“弱孩子”是一种物质富裕后产生的“文明病”。而如果将这种现状放置到漫长的人类发展进程中看,就不难发现,“弱孩子”是逆历史和逆人类进化的存在。
今天,西方的教育体系里,从宏观的制度设计到微观的每一个家庭,依然很舍得为孩子的体育兴趣投入。在我国,虽然印象里传统教育观似乎重视精神文明而轻视体魄锻炼,“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是世人对于读书人的刻板印象。然而,最初的儒家传统是支持和鼓励体育锻炼的。孔子的“六艺”中就有着“射”“御”两项,可见孔子对射箭和驾驶马车两项技能的重视。实际上,孔子本人就是个勇武有力、身强体健者。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开辟了《游侠列传》,可见大史学家推崇的也是身怀过人绝技与侠义精神之士,而非“精神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即便是诗仙李白,日常也是佩剑的,据说,李白武艺还很不错。儒家教育怎么逐渐失去了勇武的一面,这是学者们的问题,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将体育教育视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此看来,“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根子应该从现代人的“不良习性”中去找了。不管问题为何,谁都明白的常识是,任由孩子的身体弱下去是不行的。因为身体与精神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孱弱的人,精神往往也强大不到哪里去。更别说肥胖病、老年病年轻化和越来越多见的年轻人“过劳死”等等,都在警醒社会:身体娇弱的孩子无法适应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呼声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当下更具警醒作用。
如何强化孩子的体质,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毋庸我再多嘴。在此,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师,身教重于言传。唯有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不妨窜改下古希腊人的名言,献给希望孩子身体强健的家长们:想要孩子强壮吗?带头锻炼吧!想要孩子健美吗?带头锻炼吧!想要孩子聪明吗?带头锻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