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是能看透人情冷暖的地方,我刚来不久,现在还有心情说故事,但5年后可能就见怪不怪了。
我见过39岁的孕妇,已经怀孕8次,都是顺产,生了7个女儿;见过十七八岁就嫁给爱情的姑娘,产后10天脱肛痛得脸色苍白,被她的另一半和另一半的妈妈搀着跑遍医院会诊,最后担心动手术影响喂奶,被接回了家;我还见过羊水破了也见不到家人的女人,踹手术室门的男人,不肯从护士手里接过女婴的婆婆。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28岁的姑娘,怀孕31周时,突然带着家属冲到妇产科住院部,说医生我感觉不到孩子动了。问她感觉不到多久了,她说有3天了。她之前做过的孕期检查一共就两次,一次是确认妊娠,另一次是28周时做了个彩超——确实有部分人跟她一样,不知道我国适龄结婚都有婚前体检和健康教育项目,而且是免费的,也不知道打算生孩子前可以免费领叶酸口服,甚至不知道怀孕3个月时要开始规律产检。
产检不是免费,医保可以报销一部分,我不知道她出于什么原因没有规律产检。我们立马做了彩超,提示胎儿胎死宫内,死亡原因不祥,建议引产。从我们告诉她听不到胎心后,她就一直在哭。最终家属接受了手术建议,但他们一直在骂她,问她为什么孩子不动了也不说,为什么偏要待家里不早点来医院。等签完相关材料准备手术时,孕妇高热了,医生告诉她,退热24小时后才能手术,但家属一直要医生保证不影响她的子宫。
我一直都觉得,在准备成为爸爸妈妈这件事上,虽然没有考试,但必须要储备足够的知识,只有了解了,医院的建议你才能有底气决定是否同意执行,丈夫也只有知道妻子将要面对的疼痛和困难,才能做出合理决定。否则就像对清朝人谈共享单车和公交车的优缺点,让他选择哪一种方式出门,本来就是都不了解,怎么选?
我实习的时候还碰到过一个产妇,没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我们也不建议她剖,但她疼,坚持要剖,家属不同意,她就闹,后来用头撞待产室的门,说死了一尸两命好了。这是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非医学上的指征我们称为社会因素,包括另外一些可能影响产妇要求剖宫产的原因,比如总有人觉得剖腹产更安全。另一个被社会因素影响的状况是,很多人为了小孩将来能早点入学,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在8月31号出来,这一天,我几乎一整天都泡在手术室做剖腹产手术,家长都希望赶在12点之前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更可怕的不是这些,而是产妇和家属都不了解状况,还达成“统一战线”。前两天我值班的时候,午夜12点有一个46岁怀孕41周的超高龄产妇入院,胎监提示存在胎儿窘迫,孩子双顶径为97,她的肚子硕大,双下肢浮肿,应该剖腹产,但她还打算自己生,家人也说剖就是医生要赚钱,大半夜,我虽然生气,也还要保持微笑一直解释。
在妇产科待得越久,越发觉得女孩不容易,经历了各种危险,到了正好的年纪,却不能无忧无惧,没对象被催结婚,结婚了被催要孩子,对有些人恐婚的情绪更容易理解了,毕竟在妇产科,见到的故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