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如果媒人能帮本地人在420厂说一个对象,说媒红包都会翻番。
全民故事计划的第186个故事
一
“420”,并不是成都的别称,是伫立在成都市东郊片区的一个国营工厂。
幼儿园时期,我就读于420厂职工子弟幼儿园,身边同学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厂里的职工,老师也是厂职工中选拔出来的人员,各个揣着一口“厂话”。
母亲每天来接我放学,总能和同学的父母们扎堆聊起工作和家常。几分厂的谁谁谁怎么样了,今天又排了个几点到几点的倒班,某某分厂组织了一场聚会,这些话题重复了好多年。
有一次我很生气,母亲和我的死对头小强的妈妈并肩走路,有说有笑。我跑到妈妈面前,吵着说要和妈妈“告辞”(绝交的意思),妈妈却对我说:“你俩应该做好朋友,妈妈和小强的妈妈小时候也是同班同学,也在你们这个幼儿园。”
小学报道的第一天,院坝里有好几个小伙伴和我分到同一个班。正是报道的同一天,妈妈得到一个坏消息,小学门口贴了一张讣告,一位老教师因病去世了。妈妈说,那个老教师是她小学时期的班主任,对她特别关照。
厂里除了有自己厂区专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有专属电影院、医院、俱乐部、滑冰场、游泳池、食堂、澡堂等。
高中时期的母亲,知道自己毕业后铁定会进入420厂工作,有了“铁饭碗”的保障,妈妈的学生时代过得潇洒又轻松。
妈妈时常逃课去厂里的滑冰场滑冰,去游泳池里学习蛙泳,负责售票的人往往都是前后院坝的邻居,也是厂里的职工家属。嘴甜一点,大人们或许就会让母亲和同伴们免票游玩。
我无比羡慕当时的妈妈。有“420厂接班人”这个身份的保驾护航,逃课这点小事,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
420厂建于1958年,是一家制造飞机发动机为主的国营军工企业。
那年大约有四千人从东北沈阳支援到成都,完成大西南建厂的目标,组建代码为“420”的保密军工厂。
姥姥、姥爷就在这部分人之中。姥姥当时18岁,随姥爷一同搬迁至成都,落户于此。
他们这一辈子一共生养了四个孩子,那时国家鼓励多生育,很多职工家庭拖儿带女租住在厂区职工家属楼里。一到工作时间,家属楼的邻里街坊相约去工厂,就着大喇叭里播放的广播,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人像一片流动的河流,气势浩大。
上世纪七十年代,厂区效益日益增长。大环境仍很贫穷,虽然职工房的房租便宜得令人发指,但姥爷和姥姥养育四个孩子,还要扶持东北老家的部分开销,生活仍过得捉襟见肘。
1983年,厂区给姥爷分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两间卧室,没有客厅,一家六口人住在里面。姥姥至今回想起来,还能感到当时拿到钥匙时的兴奋。
后来,妈妈和姨妈们长大嫁人,搬离小屋。我这辈八零后、九零后的孙子们又陆续落地,回到小屋,姥姥帮衬着带大我们。
我童年的记忆都嵌入厂里分配的房子里,卧室门框上还刻有我小时候量身高的痕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420厂进入鼎盛时期。厂员工超过2万人,能进厂工作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厂职工虽然工资不是特别高,但福利待遇很好,普通职工的福利放在今天,都是让人眼红的“油水职位”。
那时,如果媒人能帮成都本地人在420厂说一个对象,说媒红包都会翻番。
妈妈高中毕业后,如她所料,顺利地进入了420厂,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
妈妈出落大方,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那样美丽的年华,青春的气息破茧而出,再凭借着“420厂职工”这个金字招牌,妈妈成为一个十足的香饽饽。
厂里老职工很多人想给妈妈介绍本厂对象,认为双职工是强强联合,亲上加亲。厂区职工很“排外”,认为厂里的职工知根知底,是婚姻最强的保障。
妈妈回忆说,那时她们最流行的娱乐方式是去俱乐部跳舞。如果舞友问到妈妈是哪里人,妈妈声音会提高八度,“我420厂的”。往往舞友会毫不掩饰地透露出羡慕嫉妒之情。
小强的妈妈是母亲朋友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那个进厂光荣的鼎盛时期,她嫁给了“外来户”成都人,辞去了厂里职工的工作,和小强爸爸一起开了一家串串香店。
邻里亲朋对强妈的决定十分不解,认为强爸高攀了强妈,强妈下嫁也就算了,还辞职陪同丈夫下海经商,实在是脑袋瓜被门挤了。
小强和我当了九年的同班同学。小学时期,他曾当过我一段时间的同桌,他身上时常有一股火锅底料的味道,坐在他旁边,我被馋得直流口水。
我小学那段时期,小强妈妈的小店生意不温不火,420厂进入迅速衰落期。厂里经过了一系列改制、改革,苦苦挣扎。
工人们的工作按部就班。妈妈有四个班倒着上,我时常要掰着手指头算妈妈几点下班。
三
2005年,我闯出了“围城”,考出420厂片区,到成都市锦江区的一所学校读高中。开学第一天,我整个人都很失落。以往小学和初中就读于420厂子弟学校,到处都是熟面孔。如今身边忽然涌入了四十多个操着一口标准成都话的同学,我忽然惊觉到,我好像闯入了别人的世界。
和我一同考入那所高中的旧同学,只有三个人。后来我发现,那零星认识的几个420厂的“自己人”,在高中学校相遇交流时,竟然都默契地避开420厂话,直接用四川话交流。
即便锦江区的高中离我的家只有公交车四站路。离开420厂片区,感觉像去了另一个城市,一切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2005年11月,就在我高一开学后的两个月,420厂的土地开发权被拍卖,被知名企业华润一举拿下。840亩的土地,华润以每亩255万元,总价21.4亿元收入囊中。
关于下岗,这一拳重锤,击垮了很多家庭的生活。
一时间,上万人变成了无业游民。工厂认为自己运营不利,工人痛述这半辈子为工厂呕心沥血,一遍遍的质问,自己是否迟到早退?自己是否出过工作失误?领导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没有。
双方矛盾迅速激化,没有人为兢兢业业工作的基层员工埋单。
几千名职工们拉着横幅,在厂门口或静坐,或呐喊,切断了那条走了二十多年的上下班必经之路。后来见没有成效,大家又把立交桥人肉阻隔了。大家意识到,这或许是最后一次能齐心协力做一件事了。
那时,推开我妈妈卧室的窗户,可以直接看到立交桥。以往车辆川流不息,半夜时车轮压过桥面呼啸而过,噪音在寂静的夜被无限放大,母亲时常觉得噪音影响睡眠质量。
然而那几天,立交桥上的车辆被职工们阻拦在外,没有一辆车开过。忽然降临的夜,像把我们拉进一个无底的黑洞,静的可怕。
没有汽车噪音影响的那几天,母亲的睡眠更差了。
二十多年的工龄,三万元,买断了母亲的420厂生涯。
和母亲一样遭遇被下岗的工友们,大多四十岁出头,自身没有文凭,没其他技术手段,家里的孩子还在读书,距离退休还有好多年,耳边还传来国家有可能会延长退休年龄的消息,所有人变得十分不安。
当下最紧急的事是赶紧找出路,连休息缓冲几个月都没有资本。
活了半辈子了,他们又得开始面试找工作了。
图 |《二十四城记》剧照
四
妈妈以前的同事,下岗后很多人去到厂区附近的一家大型商场,做超市里的促销。工资很低,好在离家近,省去了交通时间,还能趁休息时间溜到隔壁的菜市场备一些下班后的饭菜。
我在高一下学期时,曾闹过一个大笑话。那天母亲给我书包里装了一个水杯,让我带到教室里接水喝。课间时刻,我接了一杯白开水,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上课铃就打响了。
书堆占了我大半个桌面,加上摊开的一本当堂教科书,水杯被挤得无容身之处。我顺手把水杯放到了层层叠起的书堆上。之后,我听到教室后排有人窃窃私语,但我完全没想到她们哄笑的根源来自于我。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前脚刚迈出教室门口,一堆男生迅速团团围在我的课桌前,拿着我的水杯,一阵爆笑。
我压根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着实被他们笑恼了。我抓到其中一个男生,狠踹了一脚,那男生也不生气,还捂嘴一阵笑。嘴里嘟囔着:“杰士邦,杰士邦,你的水杯是杰士邦制造的。”
“什么邦?晕!什么邦?”除了生气,我更想搞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你的杯子上有‘杰士邦’三个字,避孕套牌子。”
男生们推推搡搡,书堆和水杯一下掉在地上,水花溅到我脸上,陶瓷碎片碎了一地,那陶瓷杯和地面接触时发出的破裂声,好像来自我的心里。
回家后,我羞着脸问母亲,那个水杯哪来的。
妈妈说她是逛超市时,遇到以前厂里的同事,同事在做促销,就顺手把赠品送给了母亲,有纸巾、杯子、毛巾等小件物品。妈妈并没有注意到杯子上有品牌字样,只当是熟人送的小玩意。
因为商场离420厂住宿片区很近,妈妈逛超市时,时常碰到熟人。大家会拿着“职业之便”,关照自己的老同事。
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年轻打工者来到成都定居。那家超市也涌入了一批年轻的促销员工。在成都买了房的外地打工者,腾起一股优越感,开始嫌弃那些说着“普通话”的老同事。年轻打工者,把牛逼吹上天,抱团抵抗那批下岗再就业的阿姨们。
阿姨们指着那份唯一的工作养家糊口,只能选择息事宁人。阿姨们再也不能休息时间溜去买菜,回家也无法和家人抱怨,大多数人的孩子在读高中的关键时期,还伴着青春期的叛逆。丈夫也为生计奔波,但一事无成的居多,整日唉声叹息,失魂落魄。
那天我们一家人晚饭后去逛超市,听到一阵吵闹声,从围观人口中得知了始末。
一个年轻的促销姑娘,多次将另一位促销阿姨的货品藏起来,那位促销阿姨不堪忍受多次赔偿,终于想起来调取商场监控。
当面对峙时,年轻姑娘不以为意,嚼着口香糖,低头玩着手机。阿姨愤怒地质问她为何这样做,到底哪里得罪她了?
姑娘说:“你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哈,早该走了,占到茅坑不拉屎。”说这些话时,那姑娘头都没抬一下。
促销阿姨彻底崩溃了,抓着那姑娘的衣领,一件件数落对方做的恶事。
促销阿姨是原420厂职工,也是妈妈曾经的校友。妈妈见状,赶紧冲上去打算路见不平,同时出手的,还有一大群围观群众。
大家愤怒的情绪高涨,纷纷指责那姑娘的坏心眼。大家七嘴八舌,也顾不上切换成四川话这一技能了,直接用420厂话大声咒骂。姑娘心理素质也够强大,谁骂她,她就回一句带有生殖器的脏话。大家忍无可忍,揪着她衣领把她丢出超市大门口。
人声鼎沸,异常齐心,我甚至觉得兴奋和感动之情,比怒火更能冲击我的心脏。
最后大家拍手叫好,一起庆祝。妈妈说,下岗后,好久没有这样一群人,团结一致做一件事了。
那次争吵,不仅仅是为了那位阿姨,大家更多的是对下岗后的苦难际遇进行一场宣泄。幻想着吵一架,就能回到从前。
除了超市促销,大家绞尽脑汁,陆续找到不同的工作。有人去给公交车乘客售票,有人选择出苦力,去蹬人力三轮车,只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交车智能到无人售票,三轮车被取缔,这些人,又不知道流向了何处。
后来,小强家的串串香店被捧成“网红店”,凭借老成都串串香的招牌,开了好多家分店。
小强妈变的挺富有的,多次邀请老厂区职工开分厂聚会和同学会。只是赴约的人,寥寥无几。
五
2008年,我考入本地大学。有时觉得,生活中的巧合更像是一场命中注定。
那天,我赶着公交车去学校。途径原420厂片区,我看向窗外,华润集团已经在那建立了成片的住宅小区。
就在同时,公交车上的车载电视,播放着一个电影的宣传片,有一个镜头竟然是原420厂区“成发集团”的招牌被人摘下。那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四个字,我非常熟悉,我实在是好奇什么电影竟然在420厂门口取景。我侧头看着窗外的住宅区,影片中被取下的“成发集团”四个大字,曾经就在那里。
到学校后,早上的第一节课,是影视作品赏析。班导为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二十四城记》,由贾樟柯导演拍摄。
那部电影围绕420厂三代厂花展开,采访了五位原420厂职工,分别讲述了自己与420厂的故事。“二十四城”是华润收购420厂土地开发权后,建立的住宅区的名字。
我听出演员们努力模仿的蹩脚的“420厂话”。
电影结尾,留了一句话:成都,仅你消逝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
我坐在教室里泪流满面。我以为我这辈人的身上早已没有420厂的痕迹,没想到,我那么深爱着我的那片厂区土地。
2017年,成都房价大涨,二十四城片区的房价,在成都东郊片区数一数二。
420厂的子弟们,极少数人能买得起当年孕育他们的那片土地了。
题图:源自网络
作者张小冉,文字帮这个人抓到生活的小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