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断舍离”,我们又不赶时间。“断舍离”的哲学执行需要魄力,但“物尽其用”显然是更高级的智慧。
——山下英子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当断舍离提倡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整理,脱离物欲和执念,从而过上自由生活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它在对生活具有相同作用的旅游行业上并不适用。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对周遭环境毫无兴致的“观光式”旅游,已经逐渐为现代人所抛弃。游客如今更希望旅游时光慢下来,将所到之处“物尽其用”。
旅游本身作为一个产品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
2016年,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中大概有三次境内游,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1.2%;旅游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4%,大有成为下一个风口的态势。但是这个好行业也在面临着消费升级的冲击——如何吸引当代的年轻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小巴也在好奇,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未来又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本期节目,邀请到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请他和吴老师一起聊聊中国旅游产业的变化和发展。

点击上方视频 | 直接收看本周节目
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变化之一是观光游览式旅游到休闲度假式旅游的转变。
当下的年轻人追求的旅游产品,是能够让他们在生活忙碌之余,带来愉悦感和心灵抚慰,特别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消费主体的变化促使中国旅游业也要不断迭代。
新中产的诞生则是让中国旅游业发生质变的标志。新中产之新,是审美之新,而新中产阶级的形成,倒逼旅游业的从业者顺应市场做出变革。
比如在吴国平带领下新开发的“拈花湾”,在所有的文化概念和场景装修上,都采用了“禅意”为主题,打造的特色文化小镇,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风景游览,而是社交和度假休闲的新型旅游产品。

另外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从业者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事。便捷的交通在让大家来去自如的同时,也对景区提出了要适应游客的度假场景、提高复购率的要求。
在未来,度假旅游趋势的发展速度也许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变化之二,是标准化产品到非标准化产品的转变。
近两年来旅游行业有两大新兴事物特别受到关注,一是特色精品酒店/客栈的崛起,二是近郊旅游的兴盛。
消费人群的变化对旅游产品的细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消费者更喜欢有特色、服务好的新型精品酒店,而非过去大型商务酒店式的传统旅游产品。
而近郊旅游的兴盛,则是一个国际趋势。
大城市在周末会有大量的车流流出,合家欢式的周末度假游越来越成为旅游市场的洼地,在未来的北上广等城市,类似的旅游的度假产品也许会越来越多。

非标准化服务适应了市场细分的必要,70后、80后、90后不同代际之间的需求不同;且同一代际之间也存在着各异的需求。大众产品和细分产品品质化是中国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
当几大转换同时演进时,未来旅游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仍然并存。
与国外相比,中国旅游业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已经基本不存在了,甚至还犹有过之,但软件系统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用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与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让顾客满意,是旅游业永恒不变的主题。
但旅游人才教育成为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服务人员的素质及其对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社会对服务业的尊重,都是中国度假休闲时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就具体教育层面而言,光是笼统的旅游专业大锅饭还不够,各个细分如管家、领班等等都需要专业的培训。高标准的就业者是促进旅游业拉动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未来中国的旅游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应该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