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8|回复: 0

[父母心声] 鞠白玉:女儿为什么不许和外国人谈恋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3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鞠白玉:女儿为什么不许和外国人谈恋爱 

 2017-06-02 鞠白玉 大家


文 | 鞠白玉


我的朋友,前日带着失败者的神态再次跟她的家乡告别,五年前她去温哥华读书,毕业时踌躇满志回来找了份前景尚好的工作,远程和异国男友恋爱。仅仅半年,她就必须重新做选择,十几个纸箱还未尽数拆完,又装好箱子准备回温哥华,身后是父母亲与她的绝裂。半年里她在亲人的指责里活得疲惫颓丧,他们以为她一毕业就会赚大钱,没想到仅是美术馆的六千元工资,又以为她会靠学历和年轻迅速找到一个金龟婿,没想到她在读书时就爱上个平凡的加国男孩。对她而言,一切都刚刚开始,但对父母而言,一切都落空了。


我知道她在温哥华时如何在学业中努力成为优等生,打小工存钱去旅行尽可能地多看看世界,可是时隔五年,一个受过高质量教育的人发现自己完全无法适应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 “他们不把我的工作视作一份事业,也不把我的情感视作一份爱情”。父母拒绝和她的男友见面,理由是“恋爱期间他都没有替你付过学费和房租”以及“他妈都没表态给你们在中国买房子”。因为父母不相信她的职场前途,不断让亲友介绍有钱人给她相亲--“起码有人给我们养老”。她不愿再承受这样的羞辱,最后的决定只能是“我回温哥华了”。


但这会是个结局吗,相信有朝一日,一切都能彼此原谅,彼此理解。但她父母在她去机场的路上发来的语音是声泪俱下:现在我们所有的投入都付之东流,你什么时候能还清我们?


说真的,我暂时还没见过有其他社会里的家庭是比我们中国人的家庭更具有戏剧性,没有任何民族的日常生活能过得比我们更爱加足戏码,必须把平静的生活过成鸡飞狗跳生离死别才行。我不懂朋友父母的悲情逻辑,为什么她只是过了一个和你期望不同的人生就必须断绝关系?


一对夫妇倾尽全力支持女儿出国读书,应该不会以为女儿仅是在大学修习一项专业,一个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会受到观念的冲击,改变,并且生活和爱情充满了变数。为什么当你送一个孩子远行的时候会以为此后一生她都会按你的期待格式生活呢,一旦跳跃出这样的格式即脆弱得不堪一击?


就像常听到一些中年人说,我打算当我的孩子一考上某某大学,我就在他附近买上一栋房子,到他一毕业结婚时我们可以同住一起,过两年他生了小孩我正好可以给他带。我奇怪的不是她为什么会对孩子如影随行,而是为什么她会以为生活是按照她的计划一成不变的。这般执着笃定的计划,大概也是绝不允许出现变化的吧。


把儿女当成私产是一个民间的政治正确,所以中国才会还有彩礼这种固执的民俗,哪怕看在海外受了几年教育的留学生去情感公号上吐槽,也常有因为彩礼结不成婚的苦恼。家庭中抚养出的儿女,在一生里总会有一次被最大化的估值,在我们这个国家,当我们谈论婚姻的时候必定谈论金钱,没什么人能免俗。


▲ 新闻图片:某公园相亲角


所以一旦女儿和外国人结婚,让父母痛苦的不仅是以后无法共同生活,重要的是所有预设都倾刻崩盘,你能跟洋女婿的家庭谈判时说必须在某个地段准备多大面积的房子吗,能讲得出口说们家得先给我女儿一笔彩礼,然后我们再在嫁妆里预备多少等价的物件吗。在中国社会里的心照不宣都会突然难以启齿起来,而且他们知道对方很少有可能屈从。有半数人在现代社会里还在用古代的婚嫁观念,在这样的情形下成天跳着脚谈女权和财产保障,是自取其辱吧。


有些人很困惑,为什么一个中国女孩和中国男孩恋爱的时候要有金钱上的量度,要求车房礼金,但是倘若她的恋爱对象是个西方人,却闭口不谈呢。这并不是屈服了对方的价值观,仅仅是她在这样的恋爱里知道作为女孩是如何被尊重,所以她才开始重视自尊。以爱情和婚姻的名义来度量自己值多少钱,那并不是真正的“在意”自己,那是一种自我轻贱。我们能不能假设一下,如果拿固定资产和现金来提前保障的两性关系,本身就是对婚姻和爱情的不信任呢,归根结底,是连自己都不相信。起码在一个有合理的婚姻法制度下的国家里,你的财产权益有法律保护你,与其个人精于算计,不如交给制度。并且中国婚嫁中的算计,皆是利己,难免嘴脸难看,最后两败俱伤。


俩位都在九十年代出国留学回来的艺术家,极其重视女儿的教育,几乎从女儿一出生就开始为她的教育基金在大力存钱,终于到十八岁把女儿送到英国最好的艺术学院。这俩位不约而同地说:我和女儿的唯一要求就是她不许和外国人谈恋爱。


“一旦找了老外,我们会永远失去这个女儿。”他们都有这样的坚决。为什么会失去她呢,如果她很不小心地,很“不幸”地,和一个与她成长环境,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的人相爱,为什么就会让父亲有种断绝关系了的忧念呢?我想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做一种完美的预设,一种安全妥贴的生活,是对女儿的一生的殷切。可是那还让她学艺术做什么呢,真难想象一个职业艺术家会情愿过一个提前预设好的人生。


“那么她就会再也不听我们的话了。”父亲持着这样的固执,坚决反对女儿非常有可能的异国恋情。一个受了教育的正常人,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考能力的人,为什么要始终听父亲的话呢。一个女孩在恋爱里的快乐自在,在不同观念里获得的融合和互补,哪怕恋爱会分手,结婚会离婚,但这是个人意志和自由灵魂去分享的过程和决定的结果。她的那样一个崭崭新的人生,干吗要全盘听你的布满尘埃的人生经验呢?


把儿女视作私产的长辈,尽管重视子女的教育,却很难将儿女视作一个情感动物,视作一个独立人格的人。痛心疾首控诉儿女的父母,首先剥夺了女儿有可能爱上某一个人的权利,跳脱父母预设的人生剧情的权利。父母恩情是在时间里的细水长流的回报,却被他们演绎成一个要马上变现的投资项目,变成了沉甸甸的债务。



奇怪的是,从二十几年前我们接受的社会和家庭教育,皆是让女孩如何独立自尊,但长大成人后面对的社会和家庭要求, 是物质至上和利益换算。父母倾尽一生付出的教育经费本是为了让一个人能够在世上从容自处的谋生,最后彼此的命运却都活成了仓皇,出走,失去和怨怼。


我说的家庭中的戏剧性是因为一切都是即刻性的反应,不给人的抉择留出时间的余地。可是生命的每一刻都是过程不是结局,我的朋友才二十几岁,有太多的可能性,可能会失恋,会再爱上不同的人,可能会在工作上非常出色,也可能靠自己就买得起房子。过得幸福或不幸,这些都应该去交给时间。但是相信房子和婚姻即是一劳永逸的父母,宁愿断绝关系也不愿意去相信她的女儿是一个有能力自己创造生活,有权利自己选择爱人的人。


原标题:亲密的恶


【作者简介】 

鞠白玉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艺评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3 12:21 AM , Processed in 0.0315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