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关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商在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的报道,中国央行旗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周五坦承,确实正在考虑此事。
图片来源:GILLES SABRI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LIVIA GUO发稿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5月 26日 16:08
针对有关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商在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的报道,中国央行旗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周五坦承,确实正在考虑此事。
加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外汇交易中心在其官网上发布的一则答记者问中表示。
文章解释称,近期美元整体走弱,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但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多数时间都在按“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确定的中间价的贬值方向运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风险。
而“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旨在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文章表示。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表示,模型参数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近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召开会议,讨论并认可了工行提出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模型调整方案。
文章还称,部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商已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中间价形成中反映了这一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不断加大,中国央行也多次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中间价报价要参考前一天收盘价,之后12月份加大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由此去年2月份以来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形成机制,今年2月份将中间价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时段由24小时调整为15小时,避免了美元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
在过去两年连续大幅贬值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来止跌回升,年内涨幅已达到1.32%,近两日来更现大幅上涨。
今年正值中共高层换届之年,中国政府已多次重申,一切以稳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