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5|回复: 0

[教育漫谈] 唐映红:大学生飞踹4岁小孩,呈现中国熊孩子成长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9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映红:大学生飞踹4岁小孩,呈现中国熊孩子成长简史 

 2017-05-17 唐映红 大家


文 | 唐映红


一个母亲和一个年轻女食客的冲突在近两天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其实是一件较为常见的日常事件,仅仅因为当事人一方将过程传上网络,试图获得舆论的支持,果然就引爆了舆论。


事情的经过不复杂,宋女士与另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大连某饭馆就餐,两位大人一边交谈,两个孩子一边玩捉迷藏。玩耍孩子的吵闹惹恼了邻桌的一位年轻女食客,她便起身径直走向宋女士女儿,冲这位4岁女童藏身的座位踹了一脚。作为母亲的宋女士立即被激怒,于是两个女人扭打到一起。


事情还没完。饭馆服务员闻讯上前来劝架,结果宋女士干脆连劝架的服务员一并殴打,并且用桌上的餐具向年轻女食客扔去。场面一度混乱失控。事后,宋女士气仍未消,便择要把事件捅网上,因此制造了这一话题。



▲ “4岁女童被打”事件调查


舆论在这个话题上反映出泾渭分明的两方,一边认为年轻女食客修理熊孩子好,做母亲的自己教不好自家的孩子,就得让别人来教育。另一边则不依不饶,认为对儿童实施暴力,嫂不可忍,叔也不可忍,搁国外那得怎么着怎么着。


都有道理。我想我能够理解有些围观群众自己估计有过被熊孩子在公共场所骚扰得不行不行的经验,所以用他人的屁事,浇自己的块垒,为年轻女食客冲女童踹这么一脚喝彩;也能够理解另一些围观群众估计有着身为父母的焦虑,一想到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踹就不行不行的,所以义愤填膺,恨不能将敢冲4岁女童踹上一脚的年轻女食客送上法庭,判她个三年五载,以儆效尤。


在我看来,事情没那么复杂。年轻女食客踹了一脚,也就踹椅子上;宋女士再怎么护犊,你也不能将劝架的服务员一块给揍了。


如果宋女士作为母亲,提前教导孩子在公共场所轻言细语,避免骚扰别人,并且把孩子们的玩耍置于自己控制得到的范围之内,估计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可是,两个大人聊天,就放任两个小孩在控制不了的另一边吵闹,这不就是中国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吗?


如果年轻女食客不堪其扰,也应该直接与宋女士沟通,请她管束好自己的孩子;即便无效,也可以要求饭馆服务员来维持饭馆的就餐环境秩序,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直接冲女童踹上一脚。如是,即便两个女人间或有口角,也不至于会把一件屁大的事憋成臭屁的事。在我看来,这年轻女食客也是个熊姑娘。


熊孩子闹也闹了,熊姑娘踹也踹了,宋女士作为母亲油然而生护犊之情,上前与熊姑娘争执、扭打做一团倒也罢。当服务员上前来劝架时,就坡下驴,事情也就到此为止。可是,宋女士不管不顾,熊姑娘男友来劝架劝不住,服务员来劝架劝不住,干脆连服务员也一起揍了。且不说,在公共场所公开地争执就是对其他食客的扰骚和侵犯,一被激惹就怒不可遏,逮谁揍谁,事后还意犹未尽,发网络上寻求共鸣。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熊妈妈嘛。


一个4岁的熊孩子,一个90后的熊姑娘,一个80后的熊妈妈,把她们排成一列,不就是一个熊孩子的成长简史吗?


所谓熊孩子,概言之就是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的儿童。从心理学角度,幼童1岁半到3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探索世界,这时候母亲应该承担起规训孩子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的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阶段,如果母亲无所作为,或者没有承担起规训孩子的责任,那么一个熊孩子就养成了。


从视频和事后的双方受访言论不难看出,事件中的4岁女童显然就缺乏必要的养成教育,在公共场所不时地大叫,以至于惹恼了熊姑娘。而一个熊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干预和矫正,她成年后其实也就是另一个熊姑娘。


缺乏习惯养成教育的熊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尊重他人的行为边界,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是一例;对他人指指点点是一例;乱翻别人的包,擅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一例。这些行为通常会受到他人的阻止或干预,却同时又被母亲所默许和放任。这样,在成长过程中,熊孩子很容易就养成唯我独尊的自恋型人格,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如何处置群己冲突。


熊姑娘显然就是一个成年了的熊孩子。自己被骚扰了,不知道与孩子母亲沟通,也不知道要求服务员维持秩序,而是一股脑儿地宣泄自己的愤怒。在这起事件中,她没有踹中女童,只是踹椅子上;如果踹中了,甚至踹到要害部位致使女童受伤、致残,并不是没有可能。一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冲动起来不计后果,又不懂得如何沟通,体谅他人的年轻人,不就是熊孩子长大后的模样么?!


而一个长大的熊孩子做了母亲,也就是熊妈妈。因为自己的人格发育从小就缺乏养成教育的引导,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教养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就依葫芦画瓢用自己的最熟悉的方式,致使4岁女儿俨然童年自己的翻版。没有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在饭馆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两个孩子一边玩耍,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和朋友交谈,哪怕孩子在自己控制范围外肆无忌惮地大吵大闹,也浑然不觉。当有人踹孩子一脚,立即就被点燃,怒不可遏。关键是,不管不顾,任谁也劝不住,而且完全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不加分辨地攻击身体范围内的目标,不管是不是无辜的前来劝架的服务员。活脱脱的一个做了母亲的熊孩子的做派。



可以这么说,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失败的家长;而一个熊孩子,成年后很容易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家长。一个儿童,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可能经历上百个学校教师的教诲,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教师,会像母亲一样一直陪护和引导着儿童的成长。特别是在学龄前的一段时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把6岁之前的儿童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0~1.5岁,是孩子终其一生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婴儿的安全感就来自于母婴互动,一个安全感足的母亲往往也能培养出安全感足的婴儿;母亲的安全感不足或者存在缺陷,通常也会给婴儿留下安全感不足的烙印。


1.5~3岁,是儿童一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母亲的人格和教养水平直接影响幼童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基础。一个自恋的母亲,一个缺乏尊重他人教养的母亲,几乎必然养育出一个自恋的,不尊重他人的熊孩子。


3~6岁,是儿童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时期。母亲具备引导孩子自主探索和培养主动性的能力,那么就能为儿童将来成长为一个负责任、具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坚实人格基础。


看到了吧,在一个家庭把孩子送到小学接受学校教育之前,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早期发展和教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基础性影响作用。学校教育是没有办法替代母亲的角色给予学生安全感的;学校教育也很难矫正业已养成坏习惯的熊孩子;学校教育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也必须建立在家庭教育奠定的基础上。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学校教育都没有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成才,那些在学校教育失败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在家庭教育中就率先地有一个失败的母亲。


(本文原标题:《熊孩子都是失败母亲教育出来的》)


【作者简介】 

唐映红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高校心理学教师https://mp.weixin.qq.com/&wx_fmt=gif); -webkit-touch-callout: none; -webkit-user-select: none; height: auto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 width: auto !importa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8:50 AM , Processed in 0.02752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