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为何超低利率政策效果可能事与愿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4 06: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常情况下央行加息对银行不利,但是现在美国银行业却在期待美联储加息,这意味着央行使用近零或负利率来复苏经济的战略可能削弱银行的利润和资本,进而削弱银行放贷能力,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5.jpg
美联储加息举措以及未来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已经推动银行股飙升。 图片来源:KEVIN LAMARQUE/REUTERS
GREG IP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5月 04日 14:42

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加息时,股市通常会视其为负面消息。不过这些天来,有一大行业正在祈祷货币政策收紧,那就是银行业。

银行股高歌猛进,自去年11月份美国大选以来上涨了24%,这并不仅仅是受到围绕特朗普(Trump)政府将放松监管的预期推动。毕竟,欧洲银行股也取得了相近的涨幅。

银行股的上涨还反映了美联储加息两次甚至更多次的预期以及投资者对欧洲央行的信心──投资者相信欧洲央行不会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或扩大债券购买规模。

这与两者之间的通常关系截然相反。通常情况下,央行加息对银行不利,因为利率上升会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打击信贷需求。

这一传统关系的反转是个不祥的预兆。这意味着央行使用近零或负利率来复苏经济的战略可能削弱银行的利润和资本,进而削弱银行放贷能力,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两位经济学家Markus Brunnermeier和Yann Koby创造了一个词“反转利率”(reversal rate),指的就是当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效果从促进增长转为抑制增长时的利率水平。

5a.jpg

这个观点备受争议。美联储官员反驳这种关联,而在欧洲,银行称尽管低利率削弱利润,但也促进放贷。美国目前的利率水平也未接近反转利率。美国经济正稳步增长,同时美联储表示希望今年将短期利率目标从目前的0.75%-1%再上调0.5个百分点。

不过,如果反转利率确实存在的话,这种利率会给未来蒙上阴影。生产率增长乏力和全球储蓄过剩等结构性因素可能意味着央行将不得不比过去更多地实施近零利率,而有时这可能会弊大于利。

标准的经济理论认为,利率的下降会提振信贷和投资的需求,并推高股票价格进而增加财富,此外还会打压本币的汇率,而这有利于出口贸易。

从理论上来说,利率降至零以下后其效力不应消失殆尽。然而,去年秋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则发现了一些能够佐证降至零以下的利率将失去影响力的证据 。

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最有可能的罪魁祸首是负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这些银行从存贷利差中获利。当央行将政策利率降至负值时,商业银行不愿通过向存款人收取利息的做法来执行负利率政策。

这也影响了银行利润。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利率下降常常令银行的资产回报率承压。

上述研究发现,这种影响被更强劲的贷款增长、手续费收入增加和贷款损失拨备下降所完全抵消。另外,随着利率下降,银行持有的债券的价值上升。

但上面提到的抵消因素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研究发现,2009年和2010年利率下降提振了银行利润,但2011和2014年的利率下降却拖累了银行利润。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了全球108家银行后发现,随着利率下降,贷款上升,但当利率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时,贷款开始萎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5 02:43 AM , Processed in 0.0730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