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中国央行应该成为超级监管机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0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在一年前就有人提出中国央行是否应当扮演超级监管机构的角色这一问题﹐但前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这并不是解决监管问题的办法。


7.jpg
图片来源:ASSOCIATED PRESS
CHUIN-WEI YAP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3月 10日 18:16

中国央行应该成为中国金融系统的超级监管机构吗?

这个问题大约一年前就有人提出,当时,中国正深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金融市场动荡;新投资产品结构复杂,有些甚至具有欺诈性;汇率压力也不小。

曾担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吴晓灵认为,赋予中国央行更大的权力并不能解决问题,至少成为超级监管机构是不行的。吴晓灵在中国金融政策圈子里备受尊敬。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和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方面拥有广泛职责,但中国金融行业的具体监管工作分配给了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这三家监管机构直接向中国国务院汇报工作。1998年至2003年期间,由于金融市场日益复杂,中国政府确立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机制,并沿用至今。

如今,中国金融系统规模更加庞大也更加复杂,正受到债务膨胀、投资驱动增长和持续资产泡沫等老问题的困扰,而政府讨论的一个方案就是,再次将监管权力集中在央行手中。

吴晓灵周四在全国人大会议间隙对一小群记者表示,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并不意味着综合监管;不管监管体制怎么改变,央行所承担的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稳定的职能是不会变的。

她说,中国政府的政策方向不是把三会(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目前掌握的监管权力合在一起,应该以行为监管为主,而不是以机构监管为主。她表示,这种政策已经以某种形式存在。这类政策将鼓励三会超越各自的职责范围,在交叉经营的金融领域加强协调。

这个问题在2015年中中国股市崩盘后变得更加紧迫,当时有迹象显示,监管机构协调反应的速度缓慢。随着中国理财产品规模激增,该问题仍然突出——这些理财产品通常由各种金融工具构成,被重新打包为高收益投资产品并向公众销售。

这类产品已造成投资者数十亿美元的财务损失。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五在记者会上表示,监管部门须在审查理财产品方面加强协调。

其他高层官员也注意到了问题的紧迫性。在去年12月举行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承诺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这被分析人士广泛解读为监管架构重新设计的先兆。分析人士预计,中国政府将力图在今年内对这个问题提出方案。

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吴晓灵一向有先见之明。去年,她和其他一些官员率先公开呼吁中国政府停止依赖货币扩张。中国进行了又一轮经济刺激尝试,并造成资产泡沫,之后政策共识才集中在吴晓灵等人的建议上,官员们降低了M2货币供应量的增速——M2是衡量经济中货币量的最广泛指标。

吴晓灵对金融监管未来方向的最新看法也许可总结为:让三会而不是央行做更多工作。

吴晓灵说,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下,央行有其特殊性;要从单纯的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相结合转变,而央行要更加强调它承担金融稳定方面的任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5 11:13 AM , Processed in 0.0439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