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5|回复: 0

[文化教育] 阅读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0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至今日,阅读仍是参与到这个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及参透生活中大小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


14.jpg
图片来源:BRIAN STAUFFER
WILL SCHWALBE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02月 10日 17:06

我们总是彼此问这问那,但是所有人都应该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在看什么书?”

这是一个简单却影响巨大的问题,它可以改变人生。

举个例子:我曾在书店遇见一位女士,她告诉我,此前她和自己疼爱有加的孙子陷入了“无话可说”的无奈境地。这位女士住在佛罗里达州,子女和孙子住在外地。每当她打电话询问孙子上学的情况或一天的经历时,对方的回答只有寥寥数语:挺好。没什么。不是。

有一天,她问起孙子在看什么书。孙子说自己刚开始看《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那是Suzanne Collins写的青少年反乌托邦系列小说。这位祖母决定看看第一册,这样下次和孙子打电话时就能以此作为聊天话题。在此之前她对这本小说一无所知,但是开卷就被凯特尼斯﹒伊夫狄恩(Katniss Everdeen) 代替妹妹和一群被选中的青少年一起参加年度杀人游戏的情节深深吸引。

这本书帮这位祖母突破了电话聊天这种浅层交流,和孙子探讨起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包括生存与毁灭、忠诚与背叛以及善与恶。现在,孙子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和奶奶打电话,告诉她自己看到哪了,问奶奶看到哪了,然后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以前,除了血缘关系,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现在他们有了。这个连接通道就是阅读。

当前,我们对于阅读及成为一名阅读者的需要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我们每天给自己安排的日程过满,一直在抱怨自己太忙。我们总是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因为周围堆得乱七八糟而心烦意乱。我们很少拥有优质或充足的睡眠。我们把自己的身材和杂志里那些人造的魔鬼身材相比较,把我们的生活和电视里夸张放大后的生活相比较。我们看美食烹饪节目,然后却咽着快餐。我们担心生病,办了健身卡却从来不去。我们和许许多多所谓的“熟人”保持联络,却难觅真心朋友。我们每天刷小视频、刷邮件、刷即时消息。就算被打断,我们回过头来还是继续沉溺其中。

对很多人而言,这背后的核心是恐惧──害怕自己错过些什么的恐惧。不论我们身在何处,总有某个人在某个地方做更好玩的事情、看更美丽的风景、吃更美味的食物、听更酷的音乐。

我渴望逃离这种生活方式。如果足够多的人选择逃离,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连通性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一大福音,让非凡之事变为可能。但是,永不间断的连通可能成为一种诅咒,鼓动我们天性中的不那么美好的一面。古典时期的九位缪斯女神中可没有一位名为“急躁”或“分神”。

查看大图
洛杉矶的City Lights书店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LONELY PLANET IMAGES
在这个无限连通的世界里,唯有书籍能帮助我们改变自己与生活节奏和日常习惯的关系。我们不能打断书籍;只能在看书时打断自己。书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表达,而非蜂群思维或者集体意识的表达。它们向我们诉说,意味深长,娓娓道来。它们要求我们聚精会神,要求我们暂且放下个人观点和偏见,倾听另一个人的声音。你可以对著书破口大骂,可以在书的边缘乱写乱画,甚至可以把书扔出窗外。但是,你无法改变书上的一言一语。

书籍的设计工艺堪称一绝:不论是纸质书还是在屏幕上,字的顺序都是固定的,但是看书的速度却完全由你决定。当然,这让你得以略过某些部分,直接跳到后文;但也让你得以放慢节奏,细细品味、陷入沉思。

苏格拉底曾在即将被判处死刑的审判上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引自柏拉图)。据我所知,阅读是学会如何审视人生的最佳方法。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所作所为,对比自己和他人的想法、理论和感受,你能认识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或许正因如此,阅读成为你独自进行却能让你感觉不再那么孤独的少数几件事情之一。阅读是连接你和他人的一种独处行为。

因此,我正试图寻找这样一些书,它们能帮我认知世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它们能助我理清百思不得其解的重大难题,并即时解答我的小疑问──而我现在才明白,这也是我毕生所愿。

我知道,在渴望通过阅读找到正确提问方法并解除内心疑惑的路上,我并不孤单。我现在55岁左右,正是自我反省的最佳年龄。但是审视人生与年龄无关。许多读者曾跟我提起希望得到一个书单、为自己指引方向,这其中有十几岁的豆蔻少年,也有90几岁的耄耋老人。

人们总是通过特定类型的非虚构类书籍──通常是励志类书籍,获得指引人生的智慧。殊不知,任何类型的书籍都可能蕴含着这种智慧。恐怖小说中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赋予我意想不到的见解。实际上,小说和非虚构类叙事作品可以及大多数励志类书籍所不能及:它们能将我们引向新的视角,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增强我们的同理心。

转述罗马律师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的说法,我还相信,没有一本书烂到完全不值一看。我们甚至可以从最差劲的书中学到一些东西──哪怕只是让我们看清人类能愚蠢低劣、无趣卑鄙或者残忍狭隘到何种程度。

我不是一个特别“守规矩”或者系统性的探寻者。我选择书籍的时候不会想太多──看上什么读什么。大多数时候,我选择看什么书跟改善自我毫无关系。尤其是在我最开心的时刻,我不太可能以让自己更开心为目的去找一本书看。但是往往就在这种不经意之间,我能和一本改变自己人生的好书不期而遇。

有时候,一开始这些书改变我的方式只在细微之处,但后来却愈发深刻入里。在我五岁的时候,父母读了《精灵鼠小弟》(Stuart Little) 给我听,这本书是E.B. White在1945年出版的经典之作,书中的主人公是出生在人类家庭的一只不同寻常的小老鼠。故事最直接的影响是让我感觉自己此生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一只宠物老鼠。苦苦央求之后,我得到一只沙鼠作为生日礼物(这只沙鼠没多久就咬到我了,我当时恼羞成怒,把它装在一个箱子里,从家里跑出来。丢下它走了大概50码之后,我还是决定调头。)

而现在,回想起《精灵鼠小弟》,我发现这个动人的故事告诉我几个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个是,斯图尔特(译者注:精灵鼠小弟的名字)的家人丝毫不介意他是一只老鼠。这是一个关于全盘接受的故事──你出生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是谁就是谁,而不用担心失去家人。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和父母有所不同──即便这种不同并不像斯图尔特那么明显。

父母带着我看了儿时最爱的一些读物,而老师则引领我发现了后来塑造我人生的许多书。

初中时代,我们读了凯撒(Julius Caesar) 的《高卢战记》(The Gallic War)。自此,我领会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历史长河漫漫,我的一生不过是转瞬即逝。凯撒大帝的成就非我辈所能企及,而他将这些成就记录在不朽的作品里,只要人类阅读的习惯尚存,就能广为流传。毫无疑问,我不可能像凯撒一样在这个星球上留下如此的丰功伟绩。作为一个七年级的学生,这着实给我上了关于谦卑的一课。

高中时期,我读了《奥德赛》(The Odyssey)。这本书让我领悟的道理可能和老师的预期全然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是凯撒一课的推论:你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平凡而感到羞耻。

当然,《奥德赛》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但是,这本书的故事主角是一个有明显缺点的英雄,为我们打开了关于伟大的另一视角。就算是奥德赛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回家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差强人意。在《伊利亚特》(The Iliad)中所述的战争结束后,其他人都直接回家了,而奥德赛却花了整整十年。不过,他最终还是成功了。回家是必须的,重要的是他做到了。奥德赛有很多方面能力过人,却唯独回不了家。在这方面,他很平庸。

接受甚至拥抱平凡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有助于你欣赏非凡之物。果不其然,大学时代,我读到了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好书。阅读、研究及重温诸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oni Morrison 的《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等当代杰作让我领略到,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生活的其他方面,真正的伟大是何等地荡气回肠。小说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一个叫Milkman Dead的人物从北方迁往南方的故事,路线和20世纪非裔美国人从南方迁往北方和西部城市的大迁徙运动(Great Migration)恰恰相反。我永远不会忘记书中贯穿始终的飞行场景──飞行代表着逃离苦难,也是自由的象征。我羡慕每一个还没读过《所罗门之歌》的人。

参加工作后我又接触了另一类书。一位博学的导师送了我一本Anne Morrow的《来自大海的礼物》(Gift From the Sea)。这是一本关于优先次序的书。和近来许多关于清理住所的书不同,扮演着探险家、飞行员、畅销书作家及知名飞行家妻子等多重角色的大忙人Lindbergh告诉我们该如何对自己的大脑和生活进行清理。她在1955年写道,“当今世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没有人参透独处的必要性”。

“恐怖小说中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赋予我意想不到的见解” 。

根据几十年来的经验,我渐渐相信辨认谁忠实可靠、谁又在背后捅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恐怖悬疑类小说能让我们掌握揣度人心的工具。Paula Hawkins的最新小说《火车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尤其值得一看。书中出现了一个或许并不可信的讲述者,她并非每时每刻都确信自己是否在陈述真相。有时候,我不应该相信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书籍还帮助我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莫过于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看完这本小说后,我急需寻找方法化解悲伤,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为如何应对朋友离世做了预演。当时我才十几岁,打开最后一页,我开始抽泣,因为我以为自己和大卫﹒科波菲尔、斯提福兹、小艾米莉以及朵拉的联系就此终结。但是我错了;这只是开始。我时时刻刻想着他们,还跟他们聊天──就像我现在也会跟已经离世的朋友聊天并且想起他们一样。

最近读的一本书正帮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朋友──这就是Hanya Yanagihara的小说《小生命》(A Little Life)。这本小说扣人心弦,书中四个男人的命运一直交织在一起,从大学刚毕业一直到中年时期。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走进他们的童年,发现其中一个人曾经遭遇过惨绝人寰的虐待。我想,我从未读过一本对友情、友人之间有时相互扶持有时爱莫能助,以及无论发生什么都不离不弃的重要性解读得如此深入的小说。

我还会通过阅读时刻提醒自己一些内心明了但却总是淡忘的道理。R.J. Palacio的小说《奇迹》(Wonder)讲述的是一个面部畸形的男孩第一天上学的故事。书中,学校校长传达了一条强有力的信息。他劝诫学生们“选择仁慈”。他援引詹姆斯﹒巴里(译者注:J.M. Barrie,英国小说家、剧作家)的话说,“我们是否应该建立新的生活规则……永远试着比必要的程度更仁慈一点?”对于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条有益的箴言──对我们其他人而言亦是如此。

此外还有Azar Nafisi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Reading Lolita in Tehran)。这本书讲述了作者1995年在德黑兰带领的一个学习小组的故事,强化了书籍和文学在我以及许许多多的人心中的力量。Nafisi女士写道,“所有传世的小说作品,无论呈现的现实多严酷,皆有一股借着肯定生命来对抗生命无常的基本反抗精神。这份肯定来自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重述故事,掌控小说中的现实,进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我会傲然宣布,每件伟大的艺术品都是赞颂,都是对人生的背叛、恐惧与不义的反抗”。

经过反复的阅读,我渐渐明白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它不仅仅是我重启大脑和为大脑充电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我逃避的方式。它恰恰是我参与的方式。阅读应该激发更深层次的参与。

书籍仍然是我们抵御飓风的最强大堡垒之一──但前提是人们要拥有阅读各类书籍的闲暇,并且切切实实地去阅读。随时随地可读想读之书是有助于我们维持其他所有权利的最基本权利之一。但同时,这也是我们可以欣然捍卫的一项权利。阅读不仅是为了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支配:阅读乃世间最大乐事之一。

本文摘自克诺夫出版集团(Knopf)2016年12月份出版的新书《为生存而阅读》(Books for Living)。Will Schwalbe也是《生命最后的读书会》(The End of Your Life Book Club)一书的作者。 本文所述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8:04 AM , Processed in 0.0351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