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0

[文化教育] 凌岚:被中国人嘲笑的在家教育,在美国却是170万人的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凌岚:被中国人嘲笑的在家教育,在美国却是170万人的选择 

 2016-09-02 凌岚 大家


文 | 凌岚


第一次接触“家教”出来的孩子,是7年级时陪儿子代表学校参加本州地区中学生辩论会,在决赛时遇到一个对手很面熟,原来是小学时镇里足球队的队友。


在辩论赛上这个男孩所代表的学校既不是本镇中学也不是附近的私立学校,他以“康州家庭教育联会”成员的身份参赛,决赛中我们孩子代表的学校队还输给这个小家伙代表的“家庭教育联会”(Homeschooling Association)辩论队了。

这个“家庭教育联会”所组成的学生,不是来自哪一个学校,而是美国教育中的一支“野战军”,“家庭教育”(homeschooling)又译成“在家教育”,就是在家上课,由家长或者家长请的私人教师给自己的孩子上课。

“家教”这种教育形式在美国一直存在,虽然属于中小学生中的“极少数”,但升学和成绩单认证,都有渠道可以获得国家承认。


美国国家有线电视 (CNN)2015年5月19日的报道: 那年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数字出炉,从2003年到2012 年这十年间,美国从5岁到17岁的5000万普教学生中,有3.4%学生接受“在家教育”,人数是177.3万,这个家教人数比十年前同比增长了61.8%!


如此惊人的增长让这条新闻上了头条,这是170多万人的家教野战军,无论是国家还是市场都不可能忽视。

放弃公立或者私立学校教育,选择“家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过去许多家长因为宗教原因选择家教,因为不能忍受学校课程的世俗化教育;现在选择家教有更多实际考虑。


比如我们在辩论赛上遇到的这个孩子,因为他的音乐天赋,他是百老汇的童星之一,常年参加纽约百老汇音乐剧演出,跟着一个剧团活动,为排一个戏成年累月地缺课,这在小学阶段还混得过去,到了中学,校方无论如何不答应了。


上公立学校,就得出勤率达到170天,学校才有资格按照学生人数申请州政府发的教育基金。所以中学开始学校对出勤率抓得非常紧,若达不到最低出勤率,学生就无法留在公立学校做学生。私立学校也存在类似问题,“家教”时间灵活在这里派上用场。

演艺和体育童星在美国家教大军中毕竟还是少数,占主流的是普通人家,比如我们的钢琴老师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的她既看不上公立小学的粗放式教育,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把三个孩子都送私立学校,所以她决定至少在小学阶段实施“家教”。她对各类教育资源的熟悉,包括各镇图书馆、各地公校教育强项、各种数据了如指掌,在“家教”人群中,这种虎妈虎爸绝对占大多数。

另外一类“家教”,非孩子或者父母所愿,属于迫不得已,因为父母酗酒或者其他精神痼疾,或者婚姻破裂,家中衰落,不停地搬家,甚至近于颠沛流离。“在家教育”是表,孩子失学是真。


前两年畅销回忆录《玻璃城堡》作者的童年,就经常处于这种因为搬迁而失学在家的状态。有一搭没一搭地上学,父母不靠谱也指望不上,唯一可以信赖的免费教育资源,来自于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当地图书馆,一个低端免费图书馆是所有苦孩子的救星。

▲《玻璃城堡》作者珍妮特·沃尔斯与她的母亲


这位百老汇童星在辩论赛胜出,可见他的“在家教育”并没有耽误他在别的才智方面的发展。在他背后那个强大的民间组织“家教联合会”,像“工会”一样把原本处于原子状态、四散在各处家庭的学龄孩子组织起来,跟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参加比赛,保持跟外界的信息同步和互动。

除了为家教学生背书、让他们参加校际学科和体育竞赛社团活动,“家教联会”还有一个更重要作用,是督促家教学生每年参加州政府的标准化考试,这样家教学生的成绩可以得到教育系统的认可,不会因为是“野路子”而在“升学”和“文凭”这种硬性指标上拿不出成绩单来。


参加标准化考试另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检测“家教”质量。比如纽约州有规定,如果家教学生在“阅读”和“数量思维”方面的标准化考试中达不到全国平均成绩的最低线,那就必须停止家教,回到公立学校来上学。


这种教学质量监测,是一种纠错机制,及时纠正家长低水平的家教,避免错误重复,耽误孩子的基础教育。“家教联会”虽然是民间组织,它凸显的却是国家教育系统对“教育野战军”的管理和承认。

最近一则新闻把国内的一例“在家教育”推到中国家长面前:四川泸州的李铁军坚持11年在家给女儿上课。他一个人独挑所有学科教学任务,还包括音乐、美术,要把女儿培养成生物学方面的专家。


如今女儿已成年,并未达到目标,女儿坦率承认她做初中试卷都不能及格。李铁军的固执成为全中国家长的笑话和教训,他单枪匹马对女儿的教育尝试,换到美国不过是170万选择“家教”的家庭在做的事,换到中国就成了奇葩,他被视为怪物,人格都有问题。

李家父女和美国170万名家教学生的差别,是民间组织,是社区支持,更是国家教育体制是否支持和容纳“在家教育”人群的差别。


孩子们有权跟他们的家长一起选择走哪一条路来完成教育,但社会也有责任跟踪监督,需要年度考察,孩子需要每年完成基本达标,不能达标者,社区的教育部门应该出面干预,而不是等孩子长大到了20岁再被全社会像怪物一样挖掘出来当笑话。李家女儿这一事无成的20年,凸显的就是没有任何纠错机制在及时干预。

我读着觉得非常辛酸,初中试卷不及格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最宝贵的青春岁月虚度了,这才令人痛心。他们父女这11年的尝试,像这个社会好多事一样,可以看到中国的普通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怎么走的,走得跌跌撞撞,撞得头破血流,没有任何人的支持和指导。


虽然许多中国家长对应试教育反感的出发点跟他们完全相同,但是每个人之间却是孤立的原子。媒体除了笑话李铁军固执己见,一事无成,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思考建议。

同样是体制外的教育尝试,这对父女的离经叛道跟更普遍的少儿“国学班”“读经班”,甚至寄宿制“国学班”比起来,哪一个更匪夷所思?


遍地的国学班从未因其开历史倒车而受到嘲笑,相反却以国粹的名义被追捧,封建糟粕如《孝经》都不加区分地拿出来让六七岁的孩子捧读背诵,毒害污染孩子的赤子之心,做父母的却听之任之。


要说国粹,那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多了,“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妙不可言”。


《孝经》背完,下一步学习什么?君君臣臣,三拜九叩,裹小脚?!一方面有人单枪匹马想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而碰壁,另一方面熙熙攘攘的众家长让孩子背《弟子规》《三字经》,把宝贵的童年让给封建文化,请问谁更荒唐?谁更失败?


英语里有一个谚语:“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需要一整个村庄的人来培养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的挫折,是整个村庄为父母者之责,因为孩子的前途并不仅属于一家一姓,他们是一个社会最大的财富。


梁启超怎么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本文原标题:《从泸州李家父女的“家教”失败说起》)


【作者简介】

凌岚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1:50 PM , Processed in 0.03499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