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0

[故事分享] 《全民故事计划》第44期:最后守护着村庄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5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后守护着村庄的人
2016-04-05 孔雪 全民故事计划

他站在他的人生和家常中,说着生死,就像给你递过来一杯温水。

image.jpeg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44个故事



卫七斤是坊堆村里的棺材匠,七十多岁了。他做了大半辈子的棺材,棺材铺就开在自己家里。

去年年底,我因调研工作到了坊堆村。这个五六百户的晋南村子在大名鼎鼎的洪洞县,对,就是苏三离了的那个洪洞县。

我问卫七斤是否有个“大名”,他说有,但村里人习惯按一个人出生时的称重斤数叫人,一叫就是一辈子。“村里叫六斤、七斤的多,五斤的也有,叫八斤的只有一个”。

卫七斤生得清瘦,乍看,脸型很像马三立,连鬓角的形状也像。然而,这两位老人的行当却一悲一喜,相差千里。卫七斤的舞台是停在铺子里的十几口大小不一、完工程度不等的棺材。

“您大概一年要做多少个棺材?”我平生第一次站在几排棺材中间,直挺挺地说出“棺材”两个字,多少有些不自然。

“四五十个吧,给本村的,给周围村子的都有。”卫七斤说,晋南村子里的棺材手艺最早是从陕西传来的。当时,陕西的工匠来到这里靠手艺赚钱,慢慢地,手艺就留了下来。

“我们那时候,村里过得都穷。人都说‘穷不念书’,当个手艺人比种地强。你要认个师傅、学手艺,还要送点茶水,说几句好话,平时还得处得不错,人家才会收你。大集体的时候,种地一天就一两毛钱,但手艺人干一天就两块。算工分,也算的多。”

一旁杨师傅插话道:“就说娶媳妇,三十年前棺材匠娶媳妇都比种地的容易!”他停了刨木机,说完就咧着嘴笑了,紧接着又打开机子,木花绽开,一片一片。他是卫七斤棺材铺里的帮工师傅,四五十岁。十七、八岁入行,年轻力壮时也外出打过工,年纪大了才回村,重拾旧业。

杨师傅并不是卫七斤的徒弟。

“现在棺材匠都赚不了什么钱。出去打工的,一天一百多。年轻人谁还干这个?费力又不赚钱。”

“您问过村里的年轻人,他们都不愿意做这个了?”

“那不行!收徒弟哪能自己问呢。徒弟来找师傅,师傅不主动找人家做徒弟。”虽说卫七斤对当下的局势看得很清明,但似乎又有些“倔强”,总有些自己的坚持。

我开始慢慢理解,他向我介绍棺材铺里另两位师傅时说的话:“说得不好听一些,他们就是在我这儿打工的。”对一个打了一辈子棺材的匠人来说,但凡匠人,还是该有个自己的铺子,一个安放这辈子谋生手艺的许身之处,给别人打工多少有些“不好听”。这份惦念,和人情礼俗相依,却不一定要与钱挂钩。

做棺材要讲信用,最大的信用便是守时。早些年,村里老人早早为自己备下棺材,走的时候,棺材匠甚至比家里人还忙。一是要按时把棺材送到家里,二是要打理入土的过程和讲究。迟到一分一秒,都会“坏”了人家的事。

有时候,卫七斤要为棺材主人守一段很久的约定:没有人会把做好的棺材放到自己家里去,因此订好、做好的棺材要放到库房,等它被需要时,如约、准时而至,方是本分。现在人没那么着急了,棺材也不再是人走时安心的一个必需品,通常提前半个多月来订。

“老辈人为什么对自己的棺材这么上心呢?像我,一听棺材,心里还是有点凉”。

卫七斤看了看我,我们的年纪差不多像一对爷爷和孙女,说道:“人都不想死,但人总是要死的”。他是笑着说这话的,老辈人跟小辈人解释一件家常琐事时候的笑。

乍一听,像是两句废话,还是凄凉的废话。但从卫七斤嘴里说出来,有些余温。



我们站在一排棺材中对答,刨木机的声音作背景。棺材铺也是他的家,一体,不分。他带着我转了转,看不同方位供着的香火和敬奉的神。棺材匠属于木匠行,供鲁班,初一、十五上香。

我在家中看到了几十瓶西红柿酱。杨师傅解释道,“村里人为了省钱,西红柿价低时买回来,切碎了蒸熟了,用玻璃瓶子密封,随吃随取。不然你想吃的时候买,就贵了。”红彤彤的玻璃瓶子一溜摆开,在寒冬的棺材铺里,有一种别样的喜气。

“我们这里习惯把棺材叫做‘老虎’,老虎吃人,棺材也吃人”。卫七斤说。

“那您不就是一个养老虎的人?”

我话音一落,他又笑了。我有点明白了:除了养了一只老虎,这个家和别处没有不同,更没有多余的忌讳。他站在他的人生和家常中,说着生死,就像给你递过来一杯温水。

只是,这杯温水有点儿沉。

在卫七斤棺材铺的库房最里面,硬塑料纸盖着两口做好的棺材,雕工精细,还上了彩,用的是当地最好的木材——广胜寺柏木。我刚想多问几句,卫七斤少了言语,默默走开。待他不在身前,杨师傅才轻声解释说:“这是老头儿留给自己和老伴儿的,不卖”。

这俩口棺材放在这里十多年了,来订棺材的人一眼瞧见,总会问几句,也有不少人要求按照这个样子打。只是这些年,广胜寺周边的柏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棺材匠人,这样给自己送行。想象许多年前,他找到一块好木料开始削锉,每削下一块多余的木料,这场送行就多一寸厚重。

这是他所理解的体面,也只有木料能安纳得了他的生命经验:他一生都没走出坊堆村,只在这里打棺材,他不为活人谋划安家,村里人要走时,他来送,一个又一个,入土为安。

再早几十年,中国的大多数村子都还有明晰的架构和肌理。如今,随着人的支离,很多东西都隐落了。见到卫七斤,我便明白,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支点,支撑着村子的生死观念和礼俗。

对他自己来说,这是一场和自己的约定,漫长到谁都无法精准预知哪天棺材会为这位主人派上用场,尽管它就在那里,安备妥当且触手可及。或许,寿有天时,便是这场约定最好的结局。

“我们这个村,以前叫‘小天津’,清代的时候出了很多人才,现在落后得不行了”。卫七斤叹了一口气,他说村里水好,地下泉多,几十年前村人都种藕,连着一整根带泥卖,卖得远,价也高。如今卖藕赚不到什么钱,没人再种。尤其是冬天,土路和冲沟里铺满干脆的杨树叶,谁也不会寻到村子里种过莲藕的痕迹。

他说着,把我送到村口。



再次拜访卫七斤时,他正好出门,慌慌张张的。“娘娘庙有人求娃娃了,我要去开门招呼,我得走了,人家等着呢!”说罢他骑上自行车,顺着泥土路歪歪扭扭地朝北去了。

我忙跟上。这是卫七斤的另一个身份,村里娘娘庙的守庙人,看样子比当棺材匠忙很多。想来实在诡异,马上入土的人和期待新生命的人,都对卫七斤有所请求,仿佛是他掌管着村里的生死大事。

到底还是个木匠,他停在庙殿木窗花下,手指摸着那些刻花抚来抚去,舍不得离。“你看看,你看看,这花是绽开的。”又转看一旁新刻的,略带嫌弃。我怀疑他看庙的动因,至少有一份落在这木窗花上。

这座碧霞元君庙如今是周边村镇小有名气的“送子娘娘庙”。寒冬,农历四月二十庙会的香火钱红榜早已斑驳成白纸黑字。碧霞元君是道教神,可正殿里还挂着大写的“佛”字。求签盒子是一个M号瘦腿裤的包装铁盒。卫七斤和村里人一样,并不在意这些。

正殿西北角的黄土下面,埋着他在意的东西:正殿里碎掉和坏掉的泥塑。娘娘庙历史很久,据说在唐代就是一座土地庙。之后历代加建、改建,正殿里主像、卫士、侍女像、龙柱,均为泥塑。更出彩的是悬在梁上的悬塑,以四十里泰山为背景,山水、羊肠小道、亭台楼阁错落在人头顶上局促的空间里,繁而不乱。

卫七斤说,那些悬塑,有的在骑马,有的在抬轿,推车的,挑扁担的,做生意的,都有。可惜八十年代的时候,没人管,今天这个少了,明天那个少了,再后来,来了一支文物修复队,说要把泥塑卸下来修复,可卸下来了没能再装上去,索性把悬塑撂下走了。

“哎!”卫七斤的叹气声像是一口热茶烫到了嘴,直叫人感到疼。“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找了个木箱子,把东西收起来”。他双手的动作像抱了一个箱子。

再后来,又有一队人来看过。卫七斤把一箱子悬塑部件抱了出来,却被告知已经损坏。那队人很快又走了,再次留下残肢碎片和不知所措的卫七斤。

“他们说这些东西早就坏了,再也装不上了,坏了还有什么用?他们说没有用了。”

卫七斤又回到了棺材匠的身份,让这些损坏的泥塑入土为安。他撑起来的手不知什么时候也放下了。

“你不懂,就不要坏了我们的东西。”他没再说其他,背过手。也许是因为天太冷,我们俩立在那片平地上都沉默了。做了大半辈子棺材匠,那一刻有没有后悔过没入泥瓦行?西北角的这次安葬是不是最心疼的一次落棺送终?我想问,可止住了。

在棺材铺未感受到的凄凉和惶恐,终于在这座香火渐渐兴旺的庙里感受到了。距离坊堆村不远的广胜寺,庙殿泥塑被誉为“精妙绝伦”,是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娘娘庙如今香火兴盛,只因求娃娃很灵。人们不知道很灵的娘娘庙的西北角,埋着卫七斤没说出的怨和化不开的结,就像人们看不出这个村子里还种过那么多的藕,其实时间并不久远,它们却已在地下。

那以后,卫七斤自发地做起了娘娘庙的看庙人。这些年,和另一个虔诚信佛的老头儿一起,给主殿盖起了偏殿和院子,装了门、上了锁,定期来看。遇到有人求子,随叫随到,上香供奉的细节也帮着照应。正殿里娘娘的侍女像倾斜了,重心开始不稳,他便找了个木棍支了起来。院里两块石碑,立于清代,他手抄了一份碑文写在白布上,挂在偏殿墙上。他们做事,不声不响,都化到生活中。据说,前几年欠了一屁股债。

可能是想让老人开心一点,我请他带着我读了一遍石碑上的文字。他手指着,一字一字,等我读出来。有些字斑驳了,有些繁体我认得迟,他会等我或者带一下我。读罢,他的脸像绽开了的花。

在寒冬里跟着一个老人认字读碑,我冻得瑟瑟发抖,心里竟觉得有点儿浪漫。老人想说的东西太多了,却找不到人说,找到人说了,天这么冷,要抓紧多说,恨不得一次说完。

他的脸沐浴在某种虔诚中,和庙里的古朴浑然一体。我想,也许过不了太久,这张脸也逃不掉和棺材、泥塑同样的命运,淹没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归于泥土。




作者孔雪,民俗调研人
编辑 | 王大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3:28 AM , Processed in 0.0361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