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时评] 张晓舟:爱国直男癌患者的意外蜜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4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1-24 张晓舟 大家



摘要ID:ipress  

政治娱乐化固然不是好事,但卡通卖萌多少也化解了戾气,消费主义固然不是神药,但糖衣确实比武器更实际。


时代大势——娱乐政治化,政治娱乐化。一个黄安倒下去,千万个大帝站起来


▲ 在微电影中为屌丝代言的李毅大帝


周子瑜事件,或者说黄安事件,是张悬事件的核爆升级版。在2013年张悬伦敦演唱会的青天白日旗事件之后,我曾预言此事开了个恶劣的头,果然张悬从此再没来过大陆演出。关于张悬事件,当时国台办的态度温和得体:“希望两岸青年多互相了解。”

此次黄安事件要严重得多,因此国台办的评论也就正式和严肃得多:“2008 年以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这个基础必须维护,成果应该珍惜。我们支持两岸文化交流、鼓励两岸青年交流的态度是一贯的。希望两岸青年在交流合作中增进了解,不断深化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知,融洽民族感情。对台湾有些政治势力利用两岸民间交往中的个别事件,挑拨两岸民众感情,两岸同胞要高度警惕。”就差正告爱国粪青“青天白日旗不是台独”了。



▲ 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中对青天白日旗意义的解释


黄安为何把自己的微博全删了,并留下一句“黄河尚有澄清日,冤情岂无昭雪时”?黄安声称新浪关闭了他的微博评论功能,新浪为何敢得罪这位爱国巨星?很简单,黄安撒爱国狗血撒过头,在台湾地区选举之际制造了被“有些政治势力利用”的“两岸民间交往中的个别事件”,国台办的评论等于给了他一记棒喝。

张悬事件令爱国粪青一举染上爱国色盲症:青天白日旗被他们视为“台独”(讽刺的是,张悬的父亲焦仁和作为前海基会负责人之一,正是当年促成“九二共识”的关键人物),也令他们染上爱国盲动症,网络举报和威胁现场“闹事”成为他们的两大杀手锏,虽然现场威力难以检验,但嘴炮似乎已经足够吓唬人了。

作为医药保健达人,黄安深知这两大疑难杂症,正是自己获取爱国红利的巨大资本。其大陆生涯之所以能如此发达,在于利用好了两岸的社会政治落差。大陆人口众多,保健药品监管也没有台湾那么严,壮阳市场大有可为,而大陆粪青也普遍缺乏对台湾的认知——到了中华民国与台独傻傻分不清楚的地步——而这则构成了“爱国壮阳药”的庞大市场,两相结合,金枪不倒。





▲ 台湾媒体对黄安代言药品的报导


黄安的阴险(以及愚蠢)在于有意误导,配上周子瑜手持青天白日旗的照片,却称其为“台独艺人”。将参加或声援反服贸等同于“台独”,将参加或声援占中等同于“港独”,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娱乐圈的上纲上线

例如有电台自行开列“台独港独歌手”黑名单,陈升赫然忝列其中,一个创作“中国五部曲”(并已出版其中四部)的歌手居然成了台独。娱乐圈乃是最去政治化同时又最唯恐天下不乱的,只有艺人才更具有大众知名度和传播度,若是一个商人出现在中环或反服贸现场,当然远不像一个艺人那样会成为焦点,也只有艺人而不是商人,才谈得上被封杀。这也是为什么黄安会把爱国战场活活演变成秀场,艺人具有表演性人格本来是一种职业要求,但滥用在别的领域就是职业病了。卖壮阳药没问题,只要你卖的不是假药(不过据查,黄安代言的保健药品曾上过药监黑名单),卖如假包换的爱国壮阳药也没问题,但用力过猛表演过于逼真,反而进入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混溶境界,黄安作为情歌王子跨界政治,先天优势是煽情鼓动能力,但跨界政治毕竟不是玩政治,最终难免也被政治玩。

有人分析认定黄安是蔡英文的卧底,我只能说这种阴谋论本身,也是娱乐产物,一线时评家很容易通过阴谋论成为二流娱评家。

黄安微博遭到限制,两岸抵制乃至封杀黄安呼声也此起彼伏。但把一个人的政治观点混同于其作品,是一种和黄安殊途同归的文化暴力。如果挥舞青天白日旗就应该封杀,那么曾经在金门岛向大陆同胞喊话的邓丽君,也不可能成为七八十年代大陆的启蒙偶像——要知道,彭丽媛翻唱过邓丽君的歌,习近平也曾说过自己是邓丽君粉丝;高唱过”青天白日旗飞扬“的赵传也不可能还能出现在《我是歌手》舞台;黄安曾在台湾数家电视台高歌“收复河山,救我同胞”的国民党“红歌”,更曾为陈水扁站台唱歌,如果要揪住黄安的老底不放,他哪来后半生发达的大陆生涯



▲ 黄安当年也曾在台湾电视台举旗唱主旋律


经此一役,黄安的演艺生涯似乎也要打个问号,但他的言论自由仍值得捍卫,其艺术自由更值得尊重。台湾某电视台封杀《新鸳鸯蝴蝶梦》,纯属极权手段加娱乐噱头。《新鸳鸯蝴蝶梦》最近的KTV点唱率没准反而飙升,我就挺想听小河继续翻唱这歌。



▲ 马英九都唱过《新鸳鸯蝴蝶梦》


在张悬事件中,人们已经见识了很多提倡“no politics”的乐迷,可称之为:去政治化的爱国主体,或者说,这一去政治化的爱国主题,其唯一的政治就是爱国。他们还没有学会谈论和参与政治,或者说,现实还没有教会他们如何谈论和参与政治,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深陷其中,甚至爱国主义本身也只能迅速沦为娱乐快餐。

帝吧青年则是一个庞大的“爱国宅男”群体,源于足球荷尔蒙文化与互联网草根文化的结合,尽管它早就远不限于足球,但依旧拥有一个代言人李毅,在帝吧出征脸书时,李毅大帝喊出了“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壮行口号。

“爱国宅男”通过这样一次远征来抱团取暖,实际上相当于一次网上的爱国游行。这一代的成长经历中遇见的大型政治群体活动,都是跟爱国有关的,例如反美反日游行,以及奥运会(再加上阅兵式),假如你不是来自大城市,那都无缘身历其境,甚至人山人海的音乐节和足球比赛都很难得亲临,而只能在互联网上过过干瘾。曾经,他们可以用手机投出神圣的选票(给超女),为全明星赛而刷爆NBA官网(给姚明),但对于荷尔蒙汹涌澎湃,并且一茬接一茬像韭菜一样疯长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刷票能刷出来的存在感,实在是杯水车薪。他们太需要干一票大的,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

帝吧青年被说成新时代的义和团或红卫兵(掌握翻墙技术的义和团或红卫兵?),我不太认同这样的类比。在我看来,他们首先是孤独的群众,盲目的群众,找不到政治参与感和存在感的一代青少年,他们报国无门,或者说,他们在政治生活中除了国一无所有,这是政治潜能被严重压抑的孤独的一代。甚至犯不上用义正词严的逻辑去对之加以批判,因为“翻墙爱国”的行为逻辑本身就是矛盾的。这明明是一场喜剧大戏:方滨兴低头俯身,帝吧小将们一一从他身上像跳木马一样一跃而过。如果爱国能迫使他们研究使用甚至发明更好的翻墙软件,那才是大爱无疆。

不妨看到事情的乐观一面:从黄安到帝吧,总算成就了一次伟大的启蒙,那就是:青天白日旗不是台独。帝吧青年毕竟还是往前走了一大步,首先,他们终于认准了台独,不再蓝绿不分;其次,他们使用了翻墙技术,努力掌握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生产力;另外,他们号召文明用语。当然,很难说“TD狗”属于文明用语,但这不怪他们,因为将敌人非人化、动物化——如“披着羊皮的狼”“人面兽心”——依旧是常见的媒体社论语言,而台岛这些年蓝绿相争族群分裂,类似的语言也曾被滥用,如伟大的音乐导师罗大佑,也写过名为《阿扁是条狗》这样的歌。

因此,帝吧远征更像是一场娱乐狂欢,“TD狗”一打,表情包一扔,政治完全卡通化。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时候,帝吧青年恐怕大部分尚未出生,而从1992年到现在,大陆经济飞速发展,军事加经济的“大国崛起”令帝吧青年爱国豪情爆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被鼓励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尽情消费,一个是尽情爱国,一个去政治化的空洞的历史主体,必须靠两样东西去填塞:一个是购物,一个是爱国。而由于缺乏基本历史常识,甚至连爱国也活活爱成了一场快餐消费。

从张悬事件到黄安事件帝吧事件,“湾湾”这个称呼进一步流行,有时故意写成“弯弯”,把爱国爱成了直男癌和恐同症,再次说明国族政治和性政治的一体两面。同时也说明,互联网上的聚众爱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青春期荷尔蒙集体宣泄。




我老家汕头离台湾很近,很容易收听敌台,也经常有反动传单悍然空降。在那个年代,政治对一个幼儿来说是如此新鲜神秘,比如父亲来幼儿园接我,把我抱上单车后贴着我耳根小声说“XXX又被打倒了”,于是第二天我就跟着幼儿园老师上街游行了;又比如,我那时候经常听——嗯,是不小心偷听到——敌台,敌台国民党“女特务”娇滴滴的嗓音(邓丽君的先声),和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大腿一起,构成了某种“性政治”启蒙,我从敌台接收到的最大信息,就是——“中华少棒队”,而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只记得那个高潮迭起的爱国女声。请容我扯得远一点,为何不是男主播,而是有如色情声优的女主播来腐蚀大陆同胞?国民党的大中国攻略采用了阴性手段,或者说,台湾在其大中国想象中处于阴性地位,这是否也是另一种爱国直男癌的表现?

据说国民党空投过来的包裹或箱子里,不仅有青天白日旗和传单,还有饼干甚至人民币,我无缘得见,但经常听说有人捡到,于是很多小朋友都会幻想自己也捡到。据大人说钱是假钞,饼干是毒饼干。空投假钞如今已为信史证实,但毒饼干之说显然是大人吓唬小孩,空投粮食饼干和空投假钞,是国民党不同时期的不同大陆攻略,只有传单内容是一以贯之的。不管是用电台宣传中华少棒队,还是用气球空投传单,都和帝吧远征殊途同归。

偷听敌台以及偷藏偷看反动传单,惩罚一般是劳教。那时候关于偷听敌台偷看反动传单而犯法被抓的法制宣传画到处都是,当时的技术干扰条件不够,敌台想听不到都难,要抓的话实在也抓不过来,至于偷看乃至散发反动传单,恐怕只是好奇害死猫,而且假如没有饼干附送,我很怀疑有多少人会对传单本身感兴趣,万恶的资本主义深谙食色性也,我怀疑当年有些少年犯,犯的其实是偷吃饼干罪。


▲ 电影《霸王别姬》中一段经典台词


因此,理应表彰凤梨酥对两岸关系做出的贡献,我们应该珍惜凤梨酥所带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我的意思是,全球化、消费主义、以及自由行,为两岸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即便互联网仍有阻隔,也拦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对话冲动,尽管这看起来是个笑话,但改变,有可能就是从这种阴差阳错的笑话歪打正着地开始的。有些可敬的公共知识分子借机晒了一把老炮的优越感,似乎公民素质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配不上民主。然而千万个董存瑞扛着表情包翻墙跨海一路轰炸,这种粉红动画片让你笑都笑不过来,怎么还有功夫青筋毕露脸红脖子粗?政治娱乐化固然不是好事,但以“陆陆”回敬“湾湾”,这卡通卖萌多少也化解了戾气,消费主义固然不是神药,但糖衣确实比武器更实际,帝吧一战成名,必将迎来左手爱国右手刷卡的无限商机,紧随表情包在FB上遍地开花的,必将是我大淘宝

连岳曾经承认年轻时买过四本《中国可以说不》到处送朋友,李志也曾经承认自己念大学时参加过反美游行。

我的意思是:或许不应该太悲观




作者:张晓舟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乐评人,音乐策划人,大众文化和媒体研究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8 10:51 AM , Processed in 0.0631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