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0

[时评] 王小妮:那些靠努力无法改变的人生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8 06:32 AM 编辑

 2015-07-06 王小妮 大家



摘要ID:ipress

一个人能抗拒睡眠不足,挑战记忆极限,忘掉不愉快不自由的经历,但是不容改变的是出身。你开着电脑整天坐在星巴克,你也还是农民的后代,从“魔鬼训练营”里带来的阴影可能始终限制你的行为和思维。


奋斗一生,不只是对坐喝咖啡

有句已经古老的套话: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一个茶叶大国,有时候也要借咖啡来说事,搜一下星巴克在中国,2011年和2013年,先后有郑州和太原市民排长龙等待当地第一间星巴克开业的消息,可见咖啡可能代表了新奇时尚开放,不默守陈规。

【斯坦福和毛坦厂】

先讲一个和星巴克有关的事,美国西部时间的6月27号的整个下午,和朋友在位于旧金山南部的斯坦福大学巨大的校园里转,正是暑假和周末,学生不多游人多。椭圆形草地上很多人晒太阳和打球,停车场里几乎没空位,人们在车边打开折叠桌椅,架起烧烤炉。紧邻主建筑的教堂没有开放,一场婚礼即将举行,穿过石廊的西装男和晚装女都是婚礼宾客。从太平洋过来的风吹得云彩跑,天蓝得有点暗紫色。

中国面孔不少,都说中国人最重视孩子的教育,走到哪儿都热心参观名校。有几个讲国语的正在翻着手机议论:这里出过58个诺贝尔。

和罗丹的雕塑花园,和远眺全校的胡佛塔相比,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校园里的一间很普通的星巴克,靠近前台那儿,有一张低矮厚重的木桌,桌面一角有个手掌大的刻痕,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个人坐轮椅的标记,不同的是,这个留给轮椅人士的专位被凹刻在桌面,摸一下,刻进木板大约五毫米深。在旧金山的其他星巴克也见过轮椅标识,是在桌面贴纸,但刻在桌角上的,我只在斯坦福校园这间星巴克看到。

同是在这天,已经很晚,按北京时间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看到一条凤凰卫视“冷暖人生”的微博:“2015年6月5日8点08分,毛坦厂中学40辆高考大巴车队正式发车。按惯例头车司机必须姓马,(打头的)车上的学生要么姓马要么属马,寓意‘马到成功’。”这条微博能链接到“冷暖人生”6月16号的视频节目,讲记者两次到大别山下的安徽毛坦厂小镇,对镇上这所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和著名“魔鬼训练营”的采访。

在承诺了节目在高考结束才播出后,一万多名学生将参加2015年高考的学生里,有几个学生和家长接受了采访。

视频里,印象最深的有几处,首先是每天傍晚,学生们涌出校门吃晚饭的阵势,一学生一家长,像大鸟喂雏,晚饭就开在人头攒动的街上。另外一段是个男生在课桌下面偷偷养了一条小鱼,有时候看它游一游,但是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他挨了一顿骂。


(毛坦厂中学学生放孔明灯)

片尾,学生们放孔明灯,天和地都是漆黑的,灯摇晃着飘高飘远,大家一起向上仰望。这些年轻的脸,跟几小时前在斯坦福石廊下指给我们星巴克位置的头发浅褐色的小伙子一样,都闪着格外光亮的眼睛,特别天真的笑。

视频里的年轻人对着夜空祈福,过路的小伙子停下来告诉我们前面有咖啡卖,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不搭界的空间,可在某一片刻里,神情完全一样。有个奇怪的念头跑出来,我们原本是同类。


(斯坦福大学,校训:自由之风永远吹拂)

【两组口号】

中国的高考开始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组高三教室里的口号集锦: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
“扛得住扛,扛不住死”
“我拼命,我怕谁”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每一条都够耸人听闻的,在网上一贴出来,就跟了很多质疑和嘲讽。

好在生死都在一考,跟上战场差不多的学生们根本没时间理那些闲言碎语。我想,很多身在其中的高三学生并没那么敏感,他们的神经早给题海磨练得刀枪不入。这些口号更像笑料像段子,像单口相声,也许只想把学生们逗笑,自娱一下,短暂地舒缓一下麻木的神经。

谁会拿这明晃晃写出来的东西当真。

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批评其中透出不端正的价值观,可那不过几个口号,所有的口号都可以是空洞的假的。读书12年,背得烂熟又忘得一干二净的东西太多了,再不靠谱的口号他们也听过喊过,和随口背随手丢的书本一样,都是耳旁风,谁当过真?

在这个6月,他们能理解的最切实的意义,只能落在高考分数上,被哪个级别的大学录取,可能会决定他们的一生。

据说,今年高考分数下来了,毛坦厂中学参加高考的13000名学生中,超过10000人考上了本科,达线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这个数字,才是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始终紧盯着和前途攸关的。

去网上搜一下斯坦福大学,可以顺带链接出另一组口号,看上去又正面又阳光,都是鼓动中国学生假期出国游学的广告语,挂在高三教室的口号和它们比,显得尤其戏谑调侃和不正经:

“飞得更高,飞得更快”
“奔跑吧,少年”
“游学一季,收获一生”
“去美国镀金,成为国际精英人才,谱写辉煌人生”
“改变的不仅是阅历,也许是人生”
“去顶尖名校,体验卓越教育”
“游学,我的课堂在路上”


两组口号的语境太不同,各自的存在都合理,因为针对的是需求完全不同的人群。

总是推崇向往正能量的,后面一组不止迎合他们的心理和口味,还需要更多真金白银的配合,两组口号两个世界,都够真实,都有需求,它们之间的间隔,可以用太平洋从东到西的跨度和洋流的波涛汹涌来形容。


(斯坦福大学星巴克木桌一角)

【同命不能同价】

不久前,出过一个看来完全不搭的社会新闻。

河南新乡农村的25岁青年王超杰,在今年春天,他离开了老家和刚学会走路的女儿,去青海的格尔木刚做了两个月的电焊工,5月7号,王超杰和另外4名工友去清理河堤,工友意外落河,被急流冲走,王超杰和另一名工友赶紧下河救人,两人很快被河水埋没,人们沿着河寻找,一个多小时后在河道转弯处发现他们已经遇难。

王超杰的家人从河南赶去青海处理后事,悲伤焦急的等待以后,得到的最后说法是:两个人确实因救人而遇难,但两人生前的身份不同,另一个工友是城市户籍人口,可以得到施工方40多万的赔偿,而王超杰是农村户口,赔偿标准要依据农民的收入核算,结果王超杰得到赔偿款19万多,两人相差21万。

记得十几年前就有过“同命同价”的讨论,去搜索才知道,相关讨论这么多年来没间断过,始终停留在反复遭质疑的层面。有律师认为,虽然,中国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还没有对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补偿给出统一标准,但“同命同价”是今后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不知道它离实施有多远。

有人预言:随着法制的健全和逐步推进,相信未来终将会出台相关规定,使得同命同价成为现实。也就是说,目前法律遵从的标准是:人和人相比,有高低贵贱之分。

如果出身不同,命运就不同,“知识改变命运”只能是一句不敢信实的口号,无论在毛坦厂中学经历过什么,怎样读书读到悬梁刺股,一个人靠自身努力所能改变的其实比预想的要微小。

当然再小的可能也值得倍加努力,所以就像口号里说的,“我拼命,我怕谁”。如果一个农民的儿子偶然知道了外出打工者王超杰的境遇,就懂得了你没有退路,你必须走出土地,而远走高飞,考进重点大学也不是最终目标,你还要把户口落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逃离农村的急迫,让很多考生一收到大学录取通知,赶紧去办户口迁移,但是迁户口容易,再想变回农民就不同了。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迁出户口后,他名下的土地很快被集体收回。

现在的政策说,大学生毕业不能马上迁出户口的,可以暂由大学保留两年,但两年后又怎样,并没有准确的说法。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城市呆不下去,再回到乡下,他很可能是个失地的农民。

你“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以后,才发现人的一生有很多是无论如何靠拼命都是拼不到的。


(为救人去世的农村青年王超杰)

【最终的目的只能是人】

一个毛坦厂中学出来的孩子能从一所不错的高校毕业,在城市里就业安家,可以约上朋友在星巴克见面喝咖啡了,但是,心里或者隐隐地记得,曾经有个河南农村青年王超杰,他的“命价”比城里人低了一大截。如果王超杰没有遇难,好好地在青海做电焊工,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依然可能有不如王超杰的地方,王超杰的人在,河南老家就保留有他名下的一小块土地。

凭借年轻,一身的好记忆和好力气,可以读书可以打工,但是,当你发现你的命比别人低,心里不可能欢快。有很多学生感谢毛坦厂中学,说“魔鬼训练营”对自己的成长很正面,他们不愿意承认,凡有正面的存在,自然会有负面在暗中对应。

再年轻的人也会脆弱会生病会变老,可能有一天,训练营里的晦暗记忆会跟住他不放,可能有一天他会坐着轮椅出不了家门。

两个月后,中国的大学又将热热闹闹迎新生,学校是铁打的闸门,学生只是止不住的流水,中国的大学生更多的是不能自控的水,泄洪一样被裹胁着俯冲而下,各种冲撞挤压,有点懵有点晕有点不知所踪。一个瞄了12年的目标消失后,眼前空空荡荡,他们会逐渐发现,之前被唯一当真的事,依然不值得去当真。

有香港大学的同学告诉我,她认识一个从河北衡水中学考进港大的学生,进校没多久就申请休学了。我问,他现在在做什么。她说,听说去西藏了。我问,能联系到他吗?她说,没他的联系方式了。当时是在餐桌上,说过这话,我们都是只盯着自己眼前的碟子,静了好一会。

一个人能抗拒睡眠不足,挑战记忆极限,忘掉不愉快不自由的经历,但是不容改变的是出身。你开着电脑整天坐在星巴克,你也还是农民的后代,从“魔鬼训练营”里带来的阴影可能始终限制你的行为和思维。和你面对面坐着的那位,可能初中就被送出去读书,可能毕业于斯坦福或类似学校,同一个太阳下面,可能他怪阳光刺眼,你总觉得自己踩着自己的阴影。

当年的铁路富翁斯坦福和他的夫人决定在西部捐资建一所大学,纪念他们在16岁生日前得病去世的孩子,斯坦福对夫人说:以后所有加利福尼亚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

1885年,在签订捐资建校的许多约定和附加条款中,有下面一条:

实行一个教育系统,引导学生在毕业后能找到他们所要追求的理想,并使他们听到心中对于生命意义的呼唤。

所有的努力,最后都顺服于生命,而不是贬低它,扭曲它,限定它,被刻在斯坦福星巴克木桌上的轮椅和坐轮椅的人就是这个意思吧。


作者:王小妮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名诗人。作品除诗歌外,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8 02:51 AM , Processed in 0.0320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