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212期:川山毛笔 书写千年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新闻   2016-01-21


2212.jpg




1.jpg
毛笔,作为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过,随着各种硬笔的普及使用,毛笔失去了最大众的书写功能,告别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但在湖南省汨罗市川山坪镇,纯手工制作毛笔的技艺却被完整地传承下来,延续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手工制笔文化。(图/文 汨罗周刊 周敏)




2.jpg
川山素有“毛笔艺术之乡”的美称。早在汉代,川山就有民间制作毛笔的史料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今年65岁的卢存旭,是川山坪镇西北村人。卢存旭15岁起跟随父辈学习毛笔制作。作为当时一批集中学习并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他并没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竟掌舵川山毛笔厂,成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人。




3.jpg
上世纪50年代初,湖南湘阴县成立四家毛笔厂,其中一家便在川山坪境内,叫第一毛笔厂。卢老回忆说:“后来汨罗从湘阴划出,川山成立了毛笔联厂,毛笔行业如日中天。到80年代从业人员有500人,年产值百万元,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法国等地。”川山毛笔制作包括“水盆、斗笔、整笔”三大核心工艺,从选料到制成要经过选、配、垫、梳、圆、修等一百多道小工序。




4.jpg
制笔车间,工艺师傅将毛发从黄鼬尾部取下,然后用牛角梳梳绒,使之变得非常顺滑。“毛发还要根据长短分类,对齐峰尖整理好,再用切刀切成一样长短。毛发由长及短一层一层地铺成。”老艺人说。手工毛笔制作严格遵照古法,由师傅向徒弟代代口耳相传,其中的奥妙难以言说。




5.jpg
斗笔工序,一根根不起眼的毛竹,在老人手里的整笔刀下,转眼间成了整齐光滑的笔杆。




6.jpg
制作毛笔用的刀、牛角制作的梳子和尺板等。




7.jpg
据了解,南方制笔大部分都是干作,但川山毛笔制作却离不开水,并且水盆工艺是成败关键。水盆中操作的工序,主要有挑毛、梳毛、齐毛等。“各个工序都需要耐心操作,有些工序甚至要屏息凝神连续完成,否则一不小心,整好的毛又被衣襟带起,四散开来,这样就前功尽弃。”




8.jpg
水盆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毛开座。一手拿板子,一手持刀片,从板子上挑出一层毛排列齐后,将笔胎放上,熟练地一卷,一个笔头就初见端倪了。




9.jpg
成批的笔头挂在架子上晒干。




10.jpg
半成品的笔头自然晾干后粘到笔杆上,之后用笔刀修去没有峰尖的杂毛,用手顺滑使之成型,这一工艺便叫斗笔。




11.jpg
整笔过程需先将石花菜熬煮浓浆,让笔尖蘸满吃饱,手捏成型,由上到下反复撸,其中手法最为关键。




12.jpg
最后,是笔杆雕花、刻字,经过简单装潢,一支毛笔就制成了。“学做毛笔是一件苦差事,毛笔制作流程繁琐、复杂、用时多,导致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由于手工制作毛笔工艺繁杂,年轻人不愿学,经济效益低,曾经如日中天的川山毛笔业迅速衰退,手工制笔这一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




13.jpg
后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卢老接手毛笔厂,改名为川山卢氏毛笔。“一丝一毫”地坚守,让陷入困境的川山手工制笔业传承和发展下来。近年,川山毛笔制作技艺被评为首批湖南“最美珍稀老手艺”,同时,还被评为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4.jpg
令卢存旭欣慰的是,两个儿子跟着自己学艺,都已成为熟练的手工制笔人,甚至超过了他的手艺。图为老卢正在赶制书法家定制的一支大号笔。




15.jpg
如今,除了自家人,卢老还带了几名学徒,虽然还不能独当一面,但他坚信,一定会有有缘人能传承他的这一独门手艺,重铸川山毛笔昔日的辉煌。
发表于 2016-1-21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12:01 AM , Processed in 0.1308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