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史地人物] 朱天衣:台湾原民部落的自信与希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3 07:14 AM 编辑

 2015-04-11 朱天衣 大家


摘要ID:ipress

以酒为伴不会是原民朋友的必然窘境,只要回归部落传统价值,恢复共有共享的部落精神,原住民的可能性会远远超出我们想象。


到访司马库斯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尽管山路崎岖不平,路程遥远(从省道进入,经内湾、尖石约三个多钟头),但愈深入山区愈惊叹于台湾山林的美,其间会经过秀峦检查哨,必须办理入山登记,之后则得遵循单向行驶的时间管制。

因山道过狭不宜会车,两年前便有一载满退休警员的游览中型巴士因会车坠入山谷,死伤惨重,因此在路况险峻(有些路段呈之字形攀升骤降),路面颠簸疏于维修(这次地方首长选举,部落百分之九十九的选票都投给了另一位落选的候选人,所以这维修工程看来是遥遥无期了)的情况下,这样的管制是有其必要性的。

但即便交通状况如此不佳,司马库斯仍吸引了大批观光客来此游览,每逢假日便一房难求,可容纳数百人的餐厅,及临河谷新建的咖啡屋,都呈爆满状态。为避开人潮,我们选了非假日上山,何其有幸的是带我们去的朋友兆宏,和部落及新任头目有着深厚交情,因此我们得以深度探访这个向往已久台湾最深山的原住民部落。

车行驶入司马库斯,欢迎我们的是满山满谷粉嫩的台湾原生种樱花,站在木头搭就的了望台上张望,整个部落尽收眼底,艳粉的山樱、雪白的雾社樱,与错落在山腰上的各色木造矮屋,间或传来的袅袅炊烟及鸡犬之声,好似武陵桃花源再现。较大的建筑区块,除了教堂还有学校,这小学校舍也多以木头建构,和了望台一般用的多是路倒原木裁就,特有一种质朴的美。

校园旁则是一宽广搭了棚的运动空间,即便雨天,孩子们仍然能在此嬉戏打球,而这是部落自己费资兴建的。孩子们放了学,或留在学校玩耍,或信步走回家,没有接送问题,也没有安全顾虑,何其幸福。读中学的孩子需到山下上课,部落则安排了房舍集中住宿,并派专人下山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宗教信仰在原住民部落始终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早年即在台湾深山耕耘,与其说传教,更常做的是扶弱济贫的工作,弥撒或礼拜的过程中多以吟咏诗歌进行,也与原民朋友爱唱歌的喜乐天性十分贴近。因此在台湾任何一个部落,几乎都可以看到教堂林立。

司马库斯信仰的是基督教,于1948年由族人余国进将福音书带回部落,尔后诸多西方传教士陆续来此奉献,如今矗立在部落饶具特色的教堂是1999年兴建完成的,祭坛后方挂满了一串串的小米,是为纪念去年过世头目而装饰的(因为头目鼓励族人种植小米,为部落增添了收益)。


(司马库斯教堂)

司马库斯族人信仰甚笃,在组织化运作过程中以基督教长老教会马首是瞻,他们自称是“上帝的部落”,当初发现观光神木群,就是因为族人梦中聆听到上帝的指示,尔后经过三个月的寻找,终于在距部落约五公里的深山,寻获了极为壮观的参天巨木。今天当我们走在那通往神木区的绵延小径中,或陡坡或峭壁或竹桥,全都是族人胼手胝足辟建出来的,有些路段虽狭仄到连错身都难,但看到那用石块层层堆栈的路基,便知道他们是多么用心地在经营这上天赐予的资源。

途中还会经过两处他们自己搭建的厕所,其中一处临山谷的一面采玻璃砌成,景观之好常让如厕的人恋恋难舍。对平日无登山运动习惯的我来说,这往返五个多小时高低起伏的路程,几乎走到全身散板,但真的很值得,除了能亲睹全台湾排名第二的神木“Ya Ya”(泰雅语妈妈)外,沿途复杂多样的山林景观,更是令人目不暇给,即便回来全身痠痛了一个礼拜,但真的是不虚此行。


(司马库斯神木群里的巨木)

托朋友的福,我们除了夜宿头目马赛的家,还深入造访了部落每一个角落,我发现这儿不仅孩子多,连年轻人也多得不得了,这和其他部落中生代人口流失的状况很不一样,而且每个人都很忙,都有事在做,头目夫人便在咖啡屋工作,其他人有的在餐厅供食、有的负责清洁打扫、有的安排游客住宿,还有的专司宣传导览及文书作业。

我们还看到一位二十出头的男孩,利用工作余暇搭建自己的木屋,那屋子不大,屋子中央还保留着一棵活生生穿顶的大树,可想见的这棵还在生长的大树,未来势必会影响到屋子的结构,但这似乎一点也不困扰这年轻人,泰雅族五官深邃本就好看,而这年轻人因为在做着一件自己喜欢的事,那张脸焕发出的光彩,真的是俊美都不足以形容。

是的,我在司马库斯所看到的每一个原民朋友,他们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信与希望的光彩,连稚龄孩子的笑容中,也看不到一丝阴影,因为在这里他们看得到未来,在这原乡他们能发挥自己所长,他们虽经营民宿餐厅,却不追逐营利数字(今年部落定下的目标竟然是降低游客数),他们开发神木观光,却是以原始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方式进行,除了感佩,我真的说不出第二句话。

从山上回到家,车还没停妥,便见一原住民醉倒在大门口,湿冷的夜晚他赤着脚,身上衣服也单薄,问他住哪儿、叫甚么名字,却醉茫到甚么也说不清,这是我所处的马武督以及其它部落常遇到的事,换成以往,我的心情会十分低落,但因为司马库斯,我看到了一线曙光。

以酒为伴不会是原民朋友的必然窘境,只要回归部落传统价值,恢复共有共享的部落精神,原住民的可能性会远远超出我们想象。



作者:朱天衣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台湾著名作家,跟朱天文、朱天心并称朱家三姐妹,出身文坛世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01:29 AM , Processed in 0.0667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