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9|回复: 1

[史地人物] 陈念萱:温柔抗议战乱的年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 07: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2 06:34 AM 编辑

 2015-12-29 陈念萱 大家


摘要ID:ipress

在这漫长的动荡岁月里,俯拾皆是人生大灾问,将悲鸣妆点成十九世纪的浪漫交响乐,没有哀恸,又似还捡拾了残余迸发的人间幽默,叫人大笑之余喷出两行泪。


他们平均年龄八十,出生在迁徙动乱的年代,被世界牵着鼻子走,心里有满满的乐意与不乐意,藉一支笔,记录下来,除此外,再没有别的办法,表述那说不出口的焖锅烧。

“这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我们莫名其妙地跟着哭,然后过两天又庆祝…… ”完全不清楚该哭该笑的林文月说。“如果当年给母亲写封信,有一线希望,她也许就能撑下去,不会留下‘想你想死的’遗言,我也不遗憾了。为什么两岸断讯?给家人写封信都不行?这是多么残忍的阻隔?”42年后回到家乡的痖弦说,他给自己这样的笔名,是拉二胡时的喑哑思乡情。“有人责怪我不再写作,去做公仔,做玩具也是创作,为什么不可以?这些公仔都理解,你们不明白?”西西说。“有人问我是哪里人?家乡在哪里?我说我的家乡是中国传统文化。”白先勇说。

这四位作家,只有林文月老师是透过忘年交朱宝雍教授介绍,而有幸叨扰名震江湖的炒米粉,还一起看了好多场电影,亲眼目睹过林老师的洁癖、体贴与教养,那个年代的闺秀风华与学者风范,在她身上融为一体。《读中文系的人》导演齐怡,我也算熟悉她的耐力十足,非常适合从事纪录片这种艰苦工作,四年下来的锲而不舍,只有真正的电影人做得到。林老师公开表示95%不乐意被拍摄,私底下说:其实只有百分之一的意愿,不好意思说。相交大半生的朱宝雍说:“林文月性格低调古板,我只见过她忍不住得意的一次,高兴大喊:‘我今天好棒啊!做了八道菜,只洗一次锅,味道都没有乱掉。’这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她情不自禁赞美自己,从来都不是因为得奖或写了好文章。”

白先勇老师,虽面对面见过多回,一起吃过饭喝过他最喜欢的“相思李舍”咖啡,许多朋友如朱宝雍等都跟白老师熟稔,但我们彼此并不认识,印象里,他永远神采飞扬兴致勃勃,见到人都很高兴,即便是养病期间。看过《奼紫嫣红开遍》导演邓勇星的《到阜阳六百里》,触动很深,难怪他可以从白老师手上千余小时的影片资料里,剪出如此流畅的时代感,镜花水月地概括了动荡年华,呈现主人翁独有的纯粹性。


▲ 左起:作家爱亚、作者陈念萱、白先勇、林文月、郭思敏


我采访过拍摄痖弦《如歌的行板》的导演陈怀恩,深知他的纯熟功力,在曹又方家宴中见过痖弦,但没有对话,彼此毫无印象,只知道他大名鼎鼎,在联合报主掌副刊时,与时报人间副刊的高信疆对峙多年,亦敌亦友地下酒棋,成为文坛盛况空前的佳话。影片中,痖弦摆好一桌酒棋,致敬已不在人间的对手,忍着狂哭狂笑的悲欣冲动,只说出:“真想一口气喝完他们。”如是,荧幕外的你感同身受,力有未逮,只剩下遥想。

掌镜西西《我城》的陈果导演,多年前办影展聊过几小时,对电影有很深的热情与想法,非常有个性,在影片中,可以具体清晰地感受他的影像感,以及独有的抽离式素描创意。有些人可能会不适应陈果的强势,但作为创作者,若不偏执,很难做出有力道的作品,陈果就是有这种非我莫属的特质。多年后,再看见这位踽踽独行电影人的出现,其实跟他所拍摄的西西很像,难怪他们可以彼此不熟悉,却又能对话得如此贴切感人。

痖弦(王庆麟)1932年,林文月1933年,白先勇1937年,西西(张彦/张爱伦)1938年,他们出生在同时期,各自随潮流大迁徙,飘零过海,国籍认同失落,柔弱地握着一支笔谋生。痖弦无意外地追随童年愿望成为诗人,然后戛然停笔扶掖后进,掀起当代文坛盛宴;林文月师从对岸漂流过来的名师们,自己秉承前辈学者研究文学的精神,中文不仅仅是中文,还承载着经史子集与历史哲学的主轴,传递给后继学子;白先勇经历过上一代的汹涌政争,自认唯有弱笔一只,没想到晚年能挖掘出父亲遗留给自己的毅力,从瓦砾中将蕴含中华文化的昆曲扶起,也让恹恹一息的自己又精神烁烁地活过来;本可逢缘影坛的好笔西西,多年简单度日,在身体半瘫后,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创作。

静静述说的影像,原可能枯燥乏味成哀悼似的哭诉,在这漫长的动荡岁月里,俯拾皆是人生大灾问,将悲鸣妆点成十九世纪的浪漫交响乐,没有哀恸,又似还捡拾了残余迸发的人间幽默,叫人大笑之余喷出两行泪。

此时此刻,你无法探究,这群人的文章到底有多好。文字背后的场景太浩瀚,来不及看清字型,便已陷落在跌宕的音符里,他们念书的声音已沧桑,却是如此丰厚有韵,即便听得出压抑,仍藏不住暗流。你清楚地知道他们不想被拍摄,然而字里行间的乡愁,自己蠢蠢欲动。

身为连雅堂的外孙女,连战的堂妹,林文月在众多追月的浩荡队伍中,看上画画的穷小子,在那讲求门当户对的年代,怎不令母亲担忧?她坚持嫁给手中只有画笔的他,他回报的礼物是画像:“妳想要多大的钻石?我买不起,画得起。”她要了一串珍珠,在画布上。林文月害羞地说:“那是真实世界里没有的,是想象的。”后来,为呵护被家族孤立的她,他扔掉画笔从商,终于给她留下足够养育儿女的财富。在旧金山家中,墙壁上到处是他的画,即便是陌生来客,也看得出她的惋惜与愧疚:“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作品。”

痖弦为什么不再写作?整部影片里都没有答复。他坦然自在地访友述说往事,吟唱诗句豪迈有力,文笔简练不张扬,却厚重如有千斤。北方才有的“红玉米”,即便相隔半世纪,亦如时刻在眼前般,清晰如故,刻痕渐深。往事历历,虽已八十余高龄,青春气息犹在,一箱箱的记忆,锁扣锈了,也掩藏不住满腹思念。别再追问,为何不写?一桌酒棋无对手,止于咽不下的叹息。

陈果导演用影像述说的西西,异常动人。她生活在夹缝里的香港,隐没在日常熙攘中,保有自己才清楚的童趣,没有人关注,她也不在意,不说话的公仔,深埋着她的对话,深信静止的玩具,吸附了她未曾停止的创作语言。于是,无论何时何处,总有几个造型有趣的人物在身边晃悠,照见她孤独的身影,其实并不孤独,反显艳丽。

作为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从未看见他的伟岸。直到自己忽然有模有样有魄力地担当起救赎昆曲的使命,再创作“牡丹亭”,才发现身体里的确流窜着父亲的血液,勇敢而有纪律有效率,连自己都震惊了。国家,是父亲的唯一信仰,而中国传统文化,才是自己的家乡。找到家,便有了灵魂归憩处,国籍,不再是自我折磨的界限,拿开围栏,便是敞开的世界。

他们仅有一支笔,连计算机都不会用,却述说了一整个世代的天摇地动。感谢廖美立与陈传兴的“岛屿写作”系列纪录片,让我们有幸一窥那失去的时代。这些作品,可以反复细看,总在不经意间发现渐层渐深的寓意,导演们都是一时之选,太可贵了。


【相关阅读】廖伟棠:最好的汉语诗人,在天涯




作者:陈念萱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台湾知名作家、影评人,出版并翻译三十余本书。

发表于 2016-1-22 08: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12:01 AM , Processed in 0.0707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