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9|回复: 3

[史地人物] 最地道的京味儿,是在胡同里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1-18 最具小众特色旅行 Feekr旅行

胡同,对于北京人而言,是北京城里的宝贝,它们纵横交错,遍布城区。它们经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更是地道北京下最深的城市记忆。

而地道的北京人,从来都只爱钻进那深不见底的胡同里,用京片子和邻居诉说着自己发现的趣事。


(lofter:DGtle_L君)

而这一条条短而窄的胡同里,却深藏着北京的许多秘密:

四合院前,妇女老人唠唠家常,小摊小贩吆喝叫唤;

民宅深处,老手艺人十年如一日,失落的工艺信手拈来;

胡同巷口,飘香的食物气味带你走近了那一家家老字号里

……

小小的胡同,在那晨昏晴雨、春夏秋冬景色的变换中,展示着古都北京仅存的独特风韵。这样的北京,才是我们印象中的北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里的北京地道生活

记忆里最原始的北京模样



胡同里,不仅仅是四合院的生活气息,不仅仅是商铺的市井模样,不仅仅是二八单车叮铃铃的声音,还有记忆里最原始的老北京模样。




|| 四合院 记忆深处的北京最美民居


(图虫网:Jwill_Wong)


(图虫网:路人志)

北京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而北京最美的民居,便是那一幢幢独具韵味的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无论是从平面布局还是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建筑风格。


而四合院里的日常生活,从来都是将几户人家串联在一起的关键所在。几户人家的小孩儿从一起玩耍到一起上学,妇人从一起洗衣洗菜到一起砍价买菜,邻里之间从坐门前唠嗑到一块儿包饺子吃年夜饭……那个时候,沟通与交流不需要工具,也没有隔阂。


|| 市井生活 老街坊之间的”生意经“

(lofter:穆穆vintage|Street)

在胡同中穿行而过,时不时还能遇见刚出炉的鲜香大包,热气腾腾的烟雾萦绕在巷弄之间,还有扑面而来的香气,这大概就是老北京的“古早味”吧。


(lofter:blackvenom)


(lofter:活在北京)

胡同中的”生意“也是如火如荼,从清晨到晚上,从路上摊贩到街边小便利店,总是有络绎不绝的顾客,不时有极其响亮的嗓门在叫唤,街坊邻里便会一涌而上,一边唠嗑一边砍价。

(图虫网:我我我我我我)

而胡同里最亮眼的一幕莫过于街边理发,一条长袍式的围布一裹一批,“手起刀落”间一剃一梳,还能与旁边排队的人唠个家常,生活,就该如此悠闲。


|| 二八单车 “老三件”里的老古董

(lofter:献给自由_7f1)


(图虫网:豆腐气温)

生活在越发拥挤的城市之中,各式品牌的汽车却都被北京的公路堵得一塌糊涂。而曾经的二八单车,承载了众多人的希望。小孩巴望着骑车的父亲带回来的糖果;老人期待着骑车的子女回家来团圆。如今它早已成为了古董,却依旧改变不了那颗让人悸动的心。而这辆单车,也一直是胡同生活的灵魂所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里的“满汉全席”

舌尖上最纯正的北京味道



提起北京的美食,想必许多人想起来还是全聚德的烤鸭,簋街满目琳琅的小吃,但是在北京的胡同里,同样也隐藏着众多美味。他们纯靠口耳相传,却获得众多食客的青睐,他们不仅将菜肴做的美味,还让这一道道菜肴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既然如此,不妨跟随小飞君来一探这胡同里的“满汉全席”。




|| 利群烤鸭 不敢做广告的烤鸭店

提起北京,北京烤鸭自然应该排在美食第一位,但除了全聚德之外,还有一家隐藏在小小四合院中的非著名烤鸭店,店里的客人大多都是外国人。虽然门面小,但老板都不舍得做广告,因为一旦做了广告那就真的塞不下那么多客人了。

地址:北京崇文区前门东大街北翔凤胡同11号(正义路南口)


|| 爆肚冯 眼花缭乱的爆肚13切

对于爆肚这种食材,相信热爱吃火锅的小伙伴都爱它爱的深沉。光是如何下锅,涮几秒都有自己的把控。但是你可曾想过如何将爆肚做到极致?爆肚冯则是这个中的佼佼者,并且它也是北京市面上能找到的将爆肚分得最详细的店铺,刀工可绝不比东来顺差。

地址:北京西城区德内大街孝友胡同1号(近宋庆龄故居)


|| 翼栈 大口喝酒大碗吃肉


这是一家隐藏在四合院里的京城十大隐秘餐厅,店里主打的招牌菜肴是“江湖一锅鱼”,香浓热辣的大锅炖鲶鱼配上莴笋豆腐丝什么的,想想就流口水。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传说中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感觉,这里有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还有各国特色美味。

地址:北京东城区簋街北新桥头条30号


|| 京善京都怀石料理 想吃怀石料理何须远去东京

这家名为京善的日本怀石料理餐厅位于东四六条西口,老板是地道京都人,而老板娘则为北京妞。店铺虽小却充满匠心神韵,在北京城而言,京善绝对算得上是一家诚意满满的餐厅。来这里用餐的多为大使馆及跨国公司的高级白领,所以如果想要用餐记得一定要提前预定。

地址: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东四六条85号(东四六条西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里的艺术家

童年里最神乎其技的“魔术师”



高楼林立的北京,在那些被阴影遮蔽下的胡同里,除了有走街串巷的胡同儿、美不胜收的最美民居四合院吸引人之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艺精湛,堪称完美,每道手艺都经历了好几代人的传承。这是属于胡同里的艺术文化气息,也是属于北京人的独有童年。




|| 刻板年画 雕刻刀下最浓的年味儿

年画应该算得上是中国人特有的产物,虽然国外有丝版印刷,却如何也抵不过这红彤彤,喜洋洋的刻板年画。在北京的杨梅竹斜街50号,这个没有门牌,路途拐了又拐的地方,有一个至今仍在做刻板年画的手艺人,他叫张阔。

稍显拥挤的屋子里,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也许是因为本身职业的缘故,似乎喜庆的年画早已融入了这个家庭中的每一寸土地。从2005年开始,因为一次偶然的旅行,让张阔爱上了刻板年画,这一爱就是十年。带着师傅的教诲与自己本身的木匠基础,张阔挑起了这个已经断代近半世纪的传统手艺大梁。

提起期间的困难,张阔表示最头疼的就是这个事没地儿去问,而且年画本身就不是一个规模性的传承,而是一个画商,通过一步步分散开来的流程经营起来的东西,但是,这是有意义的,而且应当被礼遇。而我喜欢它,所以我就做了。


虽然老张从不去想传承的事情,但当他拿起颜料与画纸时的兴奋感,那是全身都散发着热情的老张,也是老北京里隐藏着的艺术家们身上所隐藏的气息。


|| 郭氏毛猴艺术馆 “我就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手艺”


清晨的什刹海静谧优雅,临街的酒吧商贩还未营业,早起的北京大爷儿遛着鸟儿呼吸着北京清晨的空气。而就在它附近的什刹海大金丝胡同里,隐藏着一座毛猴家庭艺术馆。这里看似不大,却拥有各式毛猴工艺品,这也是老北京极具特色的一门手艺。


毛猴家庭艺术馆就是由第五代传人郭福田、崔玉兰夫妇共同经营的。他俩算是土生土长的地道的北京人。房屋虽然不大,但摆放的毛猴工艺品的展架却占了两面墙,一面墙上还贴满了关于毛猴的照片与媒体的报道。郭氏夫妇待人接物有着老北京人特有的和气和分寸,尽管毛猴的历史他们已经讲了无数遍,但每当有游客走进来问起时,夫妇俩还是愿意为想要了解毛猴的人讲解一遍又一遍。


作为北京胡同里的手艺人,郭福田、崔玉兰夫妇也通过毛猴的作品来展现老北京人的人文情怀与爱好。虽然这郭氏毛猴姓郭,但其实这手艺是崔玉兰家祖传下来的。说起对于手艺的传承,郭氏夫妇之前也耗费很大心血带过几个徒弟,全都因为各种原因陆续离开。现如今,夫妇俩的儿子继承了这门手艺,但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习、了解,让老北京的毛猴艺术给发扬光大。


|| 内画 毫厘之间见证鬼斧画功


在大金丝胡同里,隐藏着一座建于明代的四合院。这座民居内有一个专功内画的大男孩,他叫光远。内画这门手艺从清代起就流行于宫廷之间,达官贵人们以鼻烟壶为“画纸”,方寸间展露自己的收藏眼光。


光远今年20岁,从小与爷爷学习国画,2003年时,他从广播中得知了内画,后师从内画大师王习三的儿子王又三,11年的潜心苦练,才造就了如今的他。只见他将一支弯曲成90度的笔满满深入鼻烟壶中,然后在半透明的壶内作画,随着瓶内的弧度来调整笔触。“画内画首先需要坐得住,要沉下心来好好钻研。”当年和光远一起学的人,很多都放弃了。


虽然机械化生产对内画这门传统手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机器印制的内画价格也要比人工手绘的价格低得多,甚至还有人认为,内画本来就是机器印上去的。但是在内行人眼中,内画是有心跳的,那一笔一划都是画师的心血,正是因为他们才造就了如此惊艳的绝技。尽管如今内画越来越被边缘化,但光远认为还是有必要鼓励年轻人学,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丢掉。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有收获!


|| 风筝 张弛有度才能飞跃高峰


在众多手艺人为了生计而奔波时,有一位手艺人无疑是成功者,他,就是64岁的王赤峰。不仅依靠着手工做风筝买了车买了房,还经常受邀前往国外,为更多人介绍关于风筝的技艺。而在什刹海的“风筝家庭艺术馆“里谈论起风筝,他也有说不完的话。


说起关于手艺的传承,老人家也感叹到:“很多老艺术家年龄大了,年轻人做风筝的手艺还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点儿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市场上卖得好的都是由机器生产的廉价风筝,而做风筝这门儿手艺是机器替代不了的。“最好的风筝都是无法用机器完成的,因为两只手你可以扎出任何形状来,用机器不见得办得到。”王赤峰说。


如今,老人家将主要工作放在了资料的整理上,他将风筝的制作过程拍成录像放到了网上,希望激起更多年轻人的兴趣来学习这门手艺。“那么多孩子,说不定哪一个就对风筝工艺特别感兴趣,将来就会从事这一行。”


北京的胡同里隐藏了太多的秘密,这里有市井的日常生活,有藏于民间的手工艺术家,也有众多在这儿扎根的世界美食,还有那口地道的京腔儿还有北京人的耿直。只有在胡同,在能寻得最平常而又最真实的北京味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8 12:01 AM , Processed in 0.0481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