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想死你们了!(真的吗)这个长假日评君天天胡吃海喝(可乐),不亦乐乎,差点忘记要开工。
长假里,事情不少。这次单说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事情。一个以往很少受到关注的经济话题,这几天竟然变成一大热门公众话题。究其原因,无非有人认为TPP是美国用来“踢”中国“PP”的工具。加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此表态时,说了几句莫名其妙的狠话,搞得各种阴谋、唱衰论调甚嚣尘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TPP究竟做了什么,中国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各路大咖又是怎么解读的。
10月5日,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十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TPP所有参与国加起来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40%。(综合华尔街见闻)
这里应该介绍一下TPP的前身今世。
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P4),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于2005年发起。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2008年2月,美国正式加入。2009年,该组织正式更名为TPP。(综合)
既然TPP并非由美国创设,为何在美国加入后变得如此显眼,这次达成基本协议后,又为什么会在中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就要谈到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意图。
分析指出,TPP是奥巴马政府最为重要的贸易政策议程,也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济领域的核心手段。从全球范围看,力推TPP和TTIP的“两洋战略”是美国力保其在全球经济和国际经贸领域的领导权、加强自身“朋友圈”和“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经济参考报》)
这么说是不错的,但在协议达成之际,国内有些声音无疑夸大了这种观点。典型的如一篇《比股市崩盘更可怕的是TPP》(标题或有不同)的文章在社交网络广为传播。文章指出:
这个新型经济组织(指TPP的前身)从成立的第一天就是针对“神州”的。从“神州”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第一天开始……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则在“神州”人的眼里基本都是一纸空文。
从理论上和TPP的规则上说,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独“神州”不行。如果“神州”不立即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神州”被世界彻底抛弃的日子为期不远了。(综合)
这篇文章在一些财经门户网站甚至得到了隆重推荐。与此同时,奥巴马就协议达成发表评论:
美国产品的客户有超过95%位于美国国外,美国不能允许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此前,他还表示:“如果我们不在亚太制定规则,中国就会制定。”(综合界面新闻)
TPP被视作奥巴马政府最大的经济政策遗产,他不遗余力地推动这项议程不难理解。但如此清晰地表白以TPP来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也实在过于直露了。相信奥巴马这番不着调的言辞,加上国内一些不无激进的分析,给国内公众带来了震撼和惶恐。一时间,许多人感觉中国要被世界抛弃了。
情况真的有这么严重吗?这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从TPP的内容来看,中国目前肯定是参加不了;另一方面,中国对此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事实上,“暗战”序幕早已拉开,而且中国政府目前对此的态度,是比较开放和成熟的。
12国签署的TPP协议全文目前尚未公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日前公布了一个TPP协议官方概要,第一财经国际部组织翻译了这一文件全文。这里无法转引,有心的人可搜索来看。这份概要提到:
我们预期,这份协议的达成作为重要一步,将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和区域一体化。五大特征使得TPP成为一份21世纪的标志性协议,可以为全球贸易设立新标准,并且着手应对下一代的问题。(第一财经APP)
另据介绍:
TPP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自由程度最高、内容最为广泛的多边自贸协定。TPP除了涉及贸易投资等领域,还涵盖与贸易、投资相关的各种经济元素,比如环境、劳工、知识产权、国有企业规则、公平竞争等。正因为TPP标准更高、要求更多,它也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贸易与投资规则”。(自贸直通车)
基于相关协议是“着手应对下一代的问题”这一点,可以说它的高标准、严要求,并不专门冲着中国而来。当然,无论国有企业问题,还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中国距离TPP的标准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包括曾经作为中国竞争力所在的廉价劳动力等问题,也对中国加入TPP构成障碍。
TPP的影响会有多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接受《财经》杂志访谈时指出:
TPP造成的贸易转移会使中国每年损失大约1000亿美元的出口。越南将是 TPP达成的最大赢家,与中国、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家相比,越南将可以以更优惠的方式向美国市场出口纺织品贸易协定的达成总会带来赢家和输家。(《财经》杂志)
国内不少专家认为,TPP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梁艳芬表示,TPP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观察。短期而言,TPP达成基本协议,对中国出口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对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甚至还会有倒逼效应。(澎湃新闻)
2013年,彭支伟和张伯伟等人对TPP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的评估显示:
不加入TPP,将对中国的实际GDP带来-0.14%的影响;加入TPP,将对中国的实际GDP带来1.21%的影响。加入TPP将对中国的进出口双双带来较大正面影响,不加入TPP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则是-0.32%。(澎湃新闻)
要注意的是,上述专家表示,这是基于2013年数据的测算,而且设定的前提是,TPP成员完全实现自由贸易(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而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虽然伯格斯滕认为,美国的出口行业是TPP最大的受益者, TPP对美国的冲击不会太大。但哪怕是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近日,最受人关注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公开了自己的反对态度。
希拉里称,她不相信TPP协议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提升薪资和保护国家安全,对她而言这些目标都是TPP必须满足的。
“截止目前,我并不支持目前所见到的条款,”希拉里称, “我不认为它能够满足我曾经设定好的高标准。”在希拉里还是奥巴马政府国务卿的时候,她曾将TPP称为贸易的“黄金标准”。(华尔街见闻)
据相关报道,美国国内不少官员对TPP的态度和奥巴马并不一致。有趣的是,连几天前还意气风发的奥巴马自己也改口了。在美国农业部与农业和企业领袖会谈期间,奥巴马接受采访称:
如果中国希望保持过去20年的经济增速,就必须开放本国市场,必须提供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停止给予国有企业补贴,中国政府要有许多不得不为之的行动。而如果看到所有邻国都按高标准行事,中国最终也会适应TPP制定的规则。(华尔街见闻)
拒绝接纳中国参加TPP,和希望中国适应TPP规则,这可说是两码事。而在此前,中国商务部针对TPP的表态,颇耐人寻味。
10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综合)
可见,中国官方并没有因为暂时未加入TPP,或者因为“遏制中国论”的喧嚣,而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这一态度值得赞赏。
周四(10月8日)下午,传来一个最新消息:
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中国将欢迎包括本周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说,中国对TPP持开放态度,并已准备好和12国进行合作及考虑TPP。(财经网)
其实,近年来,中国便已开始着手准备应对TPP之策,包括一带一路、亚投行以及上海自贸区,等等。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指出:
“两年前,中央决定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为了适应TPP等全球贸易谈判带来的新变化。”两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政府职能转变、贸易便利化、金融体制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些改革很大一部分就是为应对TPP框架下的新规则。(自贸直通车)
日评君认为,TPP或代表未来的世界经济交往普遍共识,潮流汹涌,势不可挡。中国要加快开放和转型,迈向现代化国家,就应反求诸己,顺应世界大势。TPP对中国不是一副毒药,而是改革的催化剂。TPP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或者自我孤立。
日评君还想说,经济的事情固然可从政治角度来评判,但政治的事情,不能简单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归。如果美国真的想用TPP来遏制中国,根本不该幸灾乐祸,因为这对中国企业和老百姓,绝对没有好处。任何政治诉求,都应以扩大民众权利、增加民众福祉为前提,否则就得不到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在舆论沸沸扬扬之际,财新网默默翻出了写于2011年的一篇“舒立观察”。时值奥巴马提出,希望在2012年底前,九个正在磋商的国家能够签署TPP这一“下一代贸易协定”。当时,“国内不少人士,或诉中国未获谈判邀请之悲情,或力言中国应对其警惕。”文章作者就此指出:
TPP的规则与中国确定的改革取向高度一致,为中国提供了又一次“以开放促改革”的难得机遇。中国应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态度积极、步骤稳妥地面对TPP谈判,一如当年面对WTO。中国能做的和应该做的,是自信地把改革开放的事办好。如此,中国加入TPP将水到渠成。(财新网)
这一分析和判断,至今仍未过时。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TPP是怎么回事了。简单介绍昨日(周四)两则不能错过的财经消息。
昨日,国内股市实现10月开门红,一马平川,沪指开盘即跳涨逾3%,盘中最高涨幅3.89%,收涨2.97%,两市成交量比节前有所放大。
截止收盘,沪指报3143.36点,涨90.58点,涨幅2.97%;深成指报10394.73点,涨406.48点,涨幅4.07%;创业板报2190.31点,涨107.64点,涨幅5.17%。两市逾2300股飘红,近200股涨停。
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2588.3亿元,深市成交3287.9亿元,两市共成交5876.2亿元。(新浪财经)
A股实现开门红,影响因素一是官方公布9月PMI数值49.8%,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还有就是外围市场在长假期间普遍连续上涨,给A股投资者不少信心。这也说明,TPP对国内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似乎没那么大。
10月8日,大众点评和美团网正式敲定合并。双方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此次合作成立的新公司将成为中国O2O领域最大的平台。新公司将实施联席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综合界面新闻)
一句话神点评的位置应让给美团CEO王兴,他在内部邮件中表示:“从相杀到相爱的转变只需一个长假,从爱情到婚姻事业必须长期经营。”而从双方共同致谢“本次战略合作得到了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支持”,大家可以嗅到一股浓烈的资本运作的味道。
阿里投资了美团,腾讯投资了大众点评,BAT中的两大巨头,通过这种方式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