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2

[军事] 《武器的秘密》第26期:海峡昨夜又“东风”:东风-15系列战术弹道导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1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它研制时的一大目标,是在北方大草原上释放蘑菇云,将苏修装甲集群化作废铁;后来,它成为1996台海危机中的威慑象征,是二炮所有导弹中唯一曾飞过海峡震慑台独势力的弹种。它就是本期《武器的秘密》的主角,东风-15系列战术弹道导弹。




2.jpg
在冷战期间,第二炮兵部队一直缺乏一种适合对付敌战术目标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性能落后的1059弹/东风-1(左)只是中国航天的“练手”之作,并不具备实际装备价值;而东风-2中近程弹道导弹(右)由于使用液体燃料推进和固定阵地发射,也不具备打击战术目标应有的灵活性。




3.jpg
1966年指标极高的东风-41(后改名东风-61)短程战术导弹上马,但由于无法解决固体燃料技术而很快下马;文革结束后,东风-61一度“还魂”为使用可储存液体燃料,携带1吨重弹头飞行600km的弹道导弹,但在研制1年后也难以为继。此表格引用论文的作者华棣的情况,读者可以自行搜索。




4.jpg
1984年,新一代战术弹道导弹预研项目开始时,正值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二炮的军费难以支持项目转为型号研制;于是和当年很多型号一样(例如85系列主战坦克,图中的PLZ-45型155mm自行加榴炮等),研制方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决定将该项目作为外贸出口项目继续研制下去。




5.jpg
时任研究院院长王永志院士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当时,国际市场‘大火箭’和‘小导弹’需求旺盛,而研究院恰好没有。于是决定研制‘长征二号E’大推力捆绑火箭和‘东风-15号’战术导弹。”从当时能获得“东风”型号来看,部队对可以执行战术核打击任务的东风-15抱有很高的期待。




6.jpg
东风-15首次亮相是在1988年北京国际防务展上,当时被冠以M-9的出口代号(同期亮相的东风-11则被称作M-11)。不过和后来成功出口技术到巴基斯坦等国的东风-11相比,东风-15很快就转为一款自用型号,随着同年首次试射的成功,东风-15的列装步伐大大加快,90年代初服役装备部队。




7.jpg
东风-15是一种单级固体燃料战术弹道导弹,全长9.1米,发射重量6.2吨,可携带一个9万吨级的核弹头或者高爆战斗部常规弹头,射程600km。导弹仍采用常规舵面控制,再入大气层时弹头和弹体分离攻击目标,使用惯性导航系统制导,命中误差在300米左右。发射车采用四轴越野卡车。




8.jpg
1995-96年台海危机中,作为当时能震慑台独势力的不多手段,我军第二炮兵部队先后共向台湾本岛附近海域发射了10枚射程覆盖全岛的东风-15,震撼世界。1995年7月21日至7月24日,二炮从江西基地先后发射了6枚东风-15导弹,预定目标为台湾富贵角北方约70海里处,6枚均命中目标。




9.jpg
1996年3月8日至12日,第二炮兵在福建永安和南平的导弹基地进行了代号为“联合96”的导弹射击演习。这次演习是1996年大演习的一部分,先后发射4枚东风-15,均越过了台湾海峡,其中最近的一枚落在距基隆仅29海里的外海,引发台湾岛内强烈震动。这也是东风-15至今最接近实战的一次。




10.jpg
从此之后,台湾方面总会不定期散布“对岸有XXX枚导弹瞄准台湾”的言论,这一数字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口中似乎总是能精确到个位数,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且不论这个数字对不对,儿子掌握父亲能抽他几巴掌这事儿有意义么?并且这“巴掌”的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图为国外网友制作的二炮导弹对台湾本岛的射程覆盖情况。不论这张图表内容真实性如何,成百上千枚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巨大压力是确实存在的,即使台军自诩“大台北防空圈”“固若金汤”,面对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弹道导弹火力密度的时候,每当提及“大陆飞弹“时也时刻如坐针毡。




12.jpg
1999年国庆阅兵中,东风家族从东风-11到东风-31悉数亮相,全面展示了“杀手锏”部队的实力。在1996年海峡危机中大出风头的东风-15作为第二炮兵第二车辆方阵出场,此时北约已经给了其CSS-6(中国地对地导弹第6型)的代号,CSS-1到4分别是东风-2到5型,而东风-21则为CSS-5。




13.jpg
东风-15的第一种改进型东风-15A于90年代末出现。东风-15基本型只有两种弹头,核弹头显然不能随便用,常规弹头对特定战术目标(如机场跑道)杀伤效能又不足,东风-15A为此增加了反跑道子母弹头等多种特种弹头,按照比例进行分配,保证对岛上各类暴露目标均有足够的杀伤效能。




14.jpg
东风-15B是东风-15的重大改进型,改用了双锥体弹头,提高了高速再入大气层时的升阻比。根据相关论文说法,这将使得再入段飞行距离要比纯粹弹道模式增程40%,而弹头上的四片小翼则赋予了弹头末端机动能力。在制导系统增加了GPS/北斗导航模块后,其精度更是有了数量级的提高。




15.jpg
东风-15B使用了山东泰安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四轴越野卡车作为发射车,另一个重要改进则是导弹发射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快,特别是根据战场情况,需要临时改变攻击目标时所需重新装订坐标时间更短,这对台海战争这种大规模三军联合作战来说意义重大。东风-15B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




16.jpg
东风-15B于本世纪初研制成功,并大量装备部队;目前,二炮对台一线导弹发射旅的东风-15/15A已经被东风-15B/C替换,它们和东风-11A/16共同组成了新一代对台威慑力量。和1996年相比,如今的二炮战术弹道导弹部队无论在导弹的数量,还是在打击精度和突防能力上都有了跨代的进步。




17.jpg
东风-15C和东风-15B基本上同期服役,该弹外型上最大的区别是弹头部分多了一根长长的“大铁棍子”,这根“棍子”由高强度特种合金制成,设计目的和思路非常简单暴力——借着弹头落地时的高速,冲破中央山脉坚硬的山石,带着后面的战斗部一路杀进地下指挥所,摧毁台军指挥机构。




18.jpg
历经几十年苦心经营,台军战时指挥中枢机构已经基本实现地下化或半地下化,因此战时空军及二炮部队想实现对其第一时间精确打击的目标,就必须至少具备对其部分浅层山体内或地下指挥节点无差别摧毁的能力;因此未来还将有多种类似东风-15C这样的钻地弹道导弹/制导炸弹出现。




19.jpg
从这张后来曝光的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二炮某部的图片中可以看出,东风-15C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装备部队,只是由于第二炮兵良好的保密措施,才使得直到近些年它才有公开图片出现。可以想见,也许用于打击台军其他特殊目标的东风-15改进型也已服役,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20.jpg
如今,二十年前那些曾经陈兵福建密林,震慑台独势力的东风-15基本型们已经属于二炮战术弹道导弹部队的老旧弹种了。它们当中有一部分转入院校作为训练器材,图为二炮学员在二炮高原训练场进行东风-15实弹发射训练;有了实弹发射能力的二炮院校,等于又多了几个“发射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为了配套东风-15部队的日常训练,著名的“导弹司令”杨业功还曾组织科研人员研制过一种“缩比飞行弹”,这种小型火箭发射时的程序和实弹完全一样,能够真实检验发射单元是否具备实弹发射能力,而且能多次回收利用,解决了部队平时训练中实弹发射数量有限影响训练效果的问题。




22.jpg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从当年靠出口“马甲”生存的型号,到海峡危机时二炮对台压制头牌,再到如今突防钻地打击全能的“如林东风”,东风-15的成长,见证了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如何在最艰难的时代复苏起来,再次崛起为我军杀手锏力量的全程。




23.jpg
虽然如今台海局势表面上看比20年前平静许多,但这些在江西福建的丛丛密林中已经沉默了无数日夜的雷霆,依旧随时可能爆发出惊天怒吼,化作成百上千颗璀璨的流星,扑向海峡对岸早已标定好的目标,那是它们今生伟大的宿命。本期《武器的秘密》就到这里,明天《出鞘》我们再见!




24.jpg
小编很久不在图集里放彩蛋了,由于今天开会,图集发的有点晚,特意赠送一张。虽然这张图是PS出来的,但如果他老人家能够看到像今天这样兵强马壮的第二炮兵战略战术导弹部队,会不会兴奋地在东风森林前横槊赋诗,再写上一阙“东风欲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9 08:15 AM , Processed in 0.0488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