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2

[史地人物] 《看客》第317期:被调包的克里米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9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1944年,斯大林以“里通德国”为罪名,放逐了克里米亚的主体民族鞑靼人,随后,俄罗斯族成为克里米亚的绝对多数。数十年后,一些鞑靼人回归故乡,却发现自己已成为少数民族,而克里米亚也在迈着正步奔向俄罗斯的怀抱。编辑/闻烜 封面摄影/AP/Darko Vojinovic




2.jpg
克里米亚(Crimea)的名字源自鞑靼语“克里木”,这里最初居住的民族为克里米亚鞑靼人。18世纪末,克里米亚被沙俄吞并,开始与俄罗斯长期融合。图为1936年,一名克里米亚鞑靼女孩。Getty/Print Collector




3.jpg
俄国合并克里米亚汗国后,一直在俄化克里米亚并驱逐鞑靼人。苏联统治时期,克里米亚经历了1921-1922年和1932-1933年两次大饥荒。1938年4月17日,不少克里米亚鞑靼知识分子被苏联最高军事法庭处死。这一天被鞑靼人成为“黑日”。图为1938年,辛菲罗波尔清真寺的鞑靼人受难者。(图片来源:http://islam.ru/




4.jpg
二战期间,克里米亚成为德军和苏军的战争要地。1942年7月4日,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攻克,纳粹的严苛统治下,克里米亚诞生了后来被苏联称之为“鞑靼军团”的组织。图为二战期间,德国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视察鞑靼合作者。(图片来源:http://lemur59.ru/)




5.jpg
图为1942年,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征兵广告。(图片来源:http://lemur59.ru/)




6.jpg
1944年,苏军重占塞瓦斯托波尔,斯大林以许多克里米亚半岛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进行种族清洗,在当年5月18日开始,将近20万鞑靼人流放至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有说法称大约46%的人死于饥饿和疾病。图为后世对鞑靼人被驱逐所作的画作《悲惨列车》。(图片来源:http://poligonkavkaz.info/




7.jpg
1955年2月19日,克里米亚被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段时间前后,部分鞑靼人开始陆续返回,但克里米亚已经逐渐被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填满。1967年,鞑靼人被平反,但一直到苏联解体之前,在法律上他们都被禁止回到自己家乡。图为1987年7月27日,莫斯科红场,克里米亚鞑靼人在此静坐了27个小时,要求返回黑海故乡。AFP




8.jpg
1989年11月14日,苏联发表了题为“关于对遭受强行安置的人民的违法的镇压行动的认识,并确保他们的权利”的法令,承认包括克里米亚鞑靼人的11类人为“被压抑的人民”。其后叶利钦签署的一项法令正式承认,斯大林驱逐鞑靼人的行为构成了种族灭绝。图为1990年10月30日,克里米亚,一些鞑靼人在贫民窟的铁丝网旁。10万鞑靼人在克里米亚附近建立了临时村庄,他们的口号是“要么回家要么死”。AP/Vladimir Lagrange




9.jpg
苏联解体后,鞑靼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冲突渐渐平息,但克里米亚半岛的主导者仍是俄罗斯族人,鞑靼人只占克里米亚人口的12%。鞑靼人也无法收回在被放逐之前拥有的土地。图为1992年3月19日,数百名鞑靼人从克里米亚赶到乌克兰基辅议会大厦旁进行抗议,一名鞑靼妇女的朋友和抗议者将她从争斗中拉走。AFP




10.jpg
1994年5月18日,乌克兰辛菲罗波尔,一群克里米亚鞑靼人做礼拜纪念50年前被斯大林驱逐出克里米亚的同胞们。AFP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998年3月28日,辛菲罗波尔,行人经过挂在树上的选举广告。警方发言人称,他们已经部署了50辆装甲车和4000名警力以应对总统库奇马拒绝给鞑靼人公民身份可能产生的冲突。政府预测有271000名鞑靼人居住在克里米亚,多数人对故乡的了解仅能通过流亡中的父母。Reuters




12.jpg
1998年3月28日,辛菲罗波尔市中心的集会上,一名阿訇举起双手。鞑靼人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信仰东正教。Reuters




13.jpg
2003年5月18日,一名妇女挥舞着旗帜参加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游行。大约15000人参加了这次游行。Getty/Sergei Svetlitsky




14.jpg
2004年5月18日,乌克兰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列宁雕像下礼拜纪念鞑靼人被驱逐60周年。尽管鞑靼人已经在1991年开始受到乌克兰政府邀请回到克里米亚,但10年过去,其比重仍然只有克里米亚总人口的12%,而俄罗斯人则接近60%。AP/Efrem Lukatsky




15.jpg
2014年2月26日,辛菲罗波尔议会外,俄罗斯人和克里米亚鞑靼人产生冲突。这场冲突的起因是政府准备推行将俄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政策,引起了亲乌克兰者的不满。REUTERS/Baz Ratner




16.jpg
2014年2月28日,俄罗斯部署地面部队进入克里米亚。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加入俄罗斯的提案,并定于3月16日举行公投。图为2014年3月7日,辛菲波罗尔,亲俄罗斯的支持者聚集在乌克兰军事基地外。REUTERS/Vasily Fedosenko




17.jpg
当地的俄罗斯族期望加入俄罗斯,但鞑靼人担心这片土地再次不欢迎他们,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图为2014年3月7日,一个克里米亚家庭带着行李准备乘上从辛菲罗波尔开往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的火车。AFP/YURIY DYACHYSHYN




18.jpg
公投之前,鞑靼人社会领袖去莫斯科向普京表示,反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推波助澜闹公投,得到俄总统普京的两句话,反对的话,不妨可以试试。图为2014年3月10日,一名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克兰Bakhchysarai清真寺礼拜。AP/Vadim Ghirda




19.jpg
2014年3月13日,辛菲罗波尔的列宁广场,一些亲俄罗斯的志愿者组成人墙。近几年的国际人权组织报告显示,克里米亚鞑靼人仍受到语言、宗教和文化的歧视。Getty/Dan Kitwood




20.jpg
2014年3月13日,有人经过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一块名为“或”的广告牌。广告牌上绘制着涂上了纳粹标志和俄罗斯国旗的克里米亚地图。REUTERS/Baz Ratner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2014年3月14日,乌克兰Bakhchysarai,鞑靼人结束了星期五的礼拜后准备离开清真寺。数百名鞑靼人举行抗议游行反对克里米亚独立的公投。Getty/Spencer Platt




22.jpg
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Bachchisaray投票站的一名员工在清点回收选票。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投筹备与执行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马雷舍夫16日在计票过半数后宣布,公投最终投票率为82.71%,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5.5%。Getty/Dan Kitwood




232.jpg
公投一面倒的另一边,是当地鞑靼人通过不参与投票的方式拒绝此次投票。由于鞑靼人在苏联历史上有过遭驱逐的伤痛,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版图。图为2014年3月16日,一名克里米亚鞑靼人Arzy展示她的家庭照,上面是70年前她的家庭被驱逐出克里米亚Bachisaray的影像。AP/Manu Brabo




24.jpg
不少鞑靼人很可能在归乡不久时即将再次离去,这次不是斯大林,这次是普京。这次不是“驱逐”,这次是“公投”。AFP/YURIY DYACHYSHYN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7 05:37 AM , Processed in 0.0353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