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0

[转贴] 中产阶级与中国的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6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春光

产阶级在中国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群体,也不再被当作批判的对象,而是一个人们想纷纷加入的阶层。但是,谁是中产阶级?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迄今为止,都没有达成共识,在西方国家都是如此。不管怎样,人们对中产阶级却有一个模糊一致的印象: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干着脑力活,可以有过着体面生活的收入,追逐时尚,心态开放,想法多样,等等。

事实上,中产阶级是一个看起来清晰、实际上比较含糊的概念。它与其它群体的界限在不断模糊化,而且其内部也是非常多样的,也就是说,中产阶级是一个由许多群体构成的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内部的差异性并不比它与外部社会群体的差异性小。我们通常用职业、文化、地位和社会资本来衡量和判别中产阶级,其中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其他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附载于职业之上。

根据职业并参照其他属性,中国的中产阶级至少由以下这些人群构成:中小企业主、企业和公司管理人员(含职业经理)、专业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公务员(含绝大多数官员)等。这个阶级在总人口的比重并不大,估计在23%左右,但是,却是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群体。

改革开放前,不能说中国没有中产阶级,但是当时的社会并不承认存在中产阶级,大家谈中产阶级而色变,因为中产阶级是被当作资产阶级而加以批判的。中国真正开始讨论中产阶级问题,还是在最近的10多年时间里,而中国的中产阶级也是在改革后逐渐成长起来,特别是在过去的10多年中成长最为迅速,基本上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

中产阶级是一个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产物,没有经济快速的发展,没有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没有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一个成规模的中产阶级出现。中国的中产阶级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原本属于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的人和他们的子女有机会成为中产阶级,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底层规模在逐渐缩小。可以说,中国进入中产阶级快速成长的阶段。

中产阶级能否健康、稳定地成长起来,事关中国现代化能否成功。换句话说,没有庞大的中产阶级作为社会基础,中国就不能说在崛起,也不能说中国的“民族复兴”梦已经实现。一个稳定的社会需要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中产阶级占主导,意味着该社会的收入差距不大,分配比较合理、均衡;意味着这个社会有着良好的教育水平,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也意味着这个社会有着较高的文明水平,人们会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因此,民主化水平也就更高。

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中产阶级的壮大和发展,会要求更多的民主,对中国来说会提出更激进的政治民主改革,因此会带来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影响社会稳定。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如果中产阶级占主导的话,那么一个社会的民主发展就会更好,政治民主改革会更温和,社会就会更稳定,而不是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动乱往往出现在那些中产阶级不够发达的国家,因为中产阶级不发达,意味着绝大部分财富没有让大多数公民所分享,而仅仅为少数富人所占有,从而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抗,结果演变为罢工、游行等抗争,陷入无解状态。而那些有发达中产阶级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在政治现代化和民主化转型上都比较顺利和成功。

对崛起中的中国来说,中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越来越多的人从下层进入中产阶级,说明中国的社会结构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活力,可以有效缩小当前不断扩大的社会收入差距,化解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其次,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一方面表明中国在保持高速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中国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因为中产阶级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可以助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再次,中产阶级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可以引领中国消费时尚观念和方式,对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什么样的消费者决定了什么样的产品质量,中产阶级由于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对生活的多样性要求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强有力监督意愿和能力等,可以对企业、公司形成倒逼的质量压力。当前中国由于中产阶级规模过小,而底层人口过多,因此,无疑会给各种劣质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不利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向发达国家输出的产品比在国内销售的同类产品,不论在质量还是款式上都好,这里除了发达国家有更发达的质量监督系统外,更主要的原因是那里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有更高的质量要求和消费能力。

最后,中产阶级将是“中国梦”的真正践行者,中国梦预示着中国将变得更加强大、富裕、文明、民主、平等、法治,没有大规模的中产阶级,那么这些理想和价值都会失去了承载者和践行者,因为中产阶级对文明、民主和法治的要求都比其它阶层强烈,而且也更多地知道这些价值的涵义,掌握更多的实践方法和手段。

当然,虽然我们对中产阶级寄予了如此高的期望,赋予其如此大的历史使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中产阶级就很容易成长壮大。事实上,当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成长壮大已经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有人认为,中国社会已经出现断裂现象,底层人没有机会向上流动。虽然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但是,与过去相比,底层人向上流动而成为中产的可能性在明显减少,阶层固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已经成为中产的许多人也出现脆弱化问题,经受不起房价、子女教育、看病等生活压力。

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从农民、工人向中产阶级流动的机会在明显减少,他们子女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在下降,而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越来越难,出现工作“农民工化”;年轻人大学毕业,如果留在城市,没有家庭的支持,就不可能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因此现在进入了“拼爹”的时代,也就是说,父母的地位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的地位高低,阶层的代际传承已经出现。在广大农村和底层社会中,当前已经流行“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反过来影响了那里的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里的问题在于体制性障碍: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户籍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限制、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扰和排斥等,都在阻碍着中产阶级的进一步成长和壮大。

过去30年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确实催生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增长,使中国具备了一个由相当规模的中产群体。但是,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已经危害到中国中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因此,中国呼唤着更全面的、更合理的、更均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否则,就有可能陷入中产阶级难以壮大、社会严重失衡的陷阱。

本文作者王春光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 10:37 AM , Processed in 0.0321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